《关于强化环评文件编制单位监督管理方案》共分为监管对象、工作内容、任务分工及安排、保障措施4个部分:
(一)监管对象。将注册地址在云南省和在云南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编制单位纳入我省监督管理。
(二)工作内容。在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规范全省环评监管工作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在云南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平台设置相关表单,推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开展环评监管工作,加强环评文件日常考核,以随机和靶向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环评文件技术复核,全覆盖开展编制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对编制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好线索移交和调查处理,根据考核评分和信用平台记分结果,在省生态环境厅、各州(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及云南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平台公布“红黑榜”。一是严格日常考核管理,形成“一把尺”。环评审批阶段,从编制规范性、编制质量、编制效率及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对环评文件量化打分,形成日常考核评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实际工作,按照评分方法和标准对环评文件进行日常考核,使用云南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平台进行打分,通过官方网站公布环评文件日常考核情况。二是加大技术复核力度,优化“一条链”。省生态环境厅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对全省审批的环评文件开展靶向和随机抽查复核,每季度将发现问题清单移交各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各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审批与执法联动,对核查属实的问题,按要求记分、处理、公布、报送。三是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织密“一张网”。对所有注册地址在我省的编制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现场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按要求开展信用记分,并通过官方网站及云南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平台公布全省现场监督检查结果。四是实施分类监管,建立“一张单”。省生态环境厅根据环境影响信用平台公布的“守信名单”“重点监督检查名单”“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进行实时更新和分类管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按要求做好监管。
(三)任务分工及安排。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全省有关工作的统筹协调,汇总并公布全省环评监管结果;开展省级审批的环评文件日常考核,实时公布考核结果;开展环评文件抽查复核,移交项目问题清单;开展编制单位靶向检查;实时更新“一张单”,实施分类管理。州(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审批的环评文件日常考核,按季度公布考核结果;对省生态环境厅移交的抽查复核发现问题开展调查处理;组织对注册地址在辖区内的全部编制单位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按照“一张单”要求抓好落实并将环评监管结果报省生态环境厅。
(四)保障措施。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工作要求三个方面明确具体保障措施。
攻坚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30%以上。
主要措施包括五项攻坚行动,一是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推动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二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攻坚行动,持续推动区域钢铁产能压减和焦化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工业污染排放深度治理,强化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散煤、燃煤小锅炉和工业炉窑等分散低效燃煤治理;三是其他区域攻坚行动,在稳妥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基础上,东北地区加快推进秸秆焚烧综合治理,天山北坡城市群全面提升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水平,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攻坚任务措施;四是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行动,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建设,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五是强化监管执法攻坚行动,严格日常监管执法,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监管执法,督促重污染应急减排责任落实。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近日,“云南省网上办事大厅”“个转企”一件事”登记模块上线,“个转企”指的是原领有个体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通过转型升级,变为有限公司等企业类型营业执照。
个转企的好处:
1.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个体工商户不具备法人资格,经营者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即以个人或家庭的全部财产对全部债务负责。而转型为公司制企业后具有法人资格,公司股东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对公司债务仅以出资比例对应的公司资产为限承担责任,有利于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
2.有利于获得信贷支持:一方面,企业比个体工商户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且贷款额度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投资,通过多个股东或合伙人参与出资来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经营规模;
3.有利于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企业比个体工商户更容易进行市场定位,信誉度更高,也更容易获取社会资源,拓展企业的上升空间;
4.有利于打造提升品牌:转型后的企业在不重名、不违反企业名称登记规定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原个体工商户的字号,保留了原有品牌的持续性,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积累;
5.有利于吸引人才: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规范,养老、医疗等保障措施也更加完善,比个体工商户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6.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形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
“个转企”一件事登记模块专区上线后,公安、税务、人社、住房公积金等相关部门可以同时办理变更,可以远程完成“区块链云签名”,线上提交变更申请,统一受理方式,实行联办机制,缩短了企业跑动次数,保障了经营主体经营连续性。
“三个责任人”都要进行必要频次的业务培训,在任职期间都应该培训上岗。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集中培训、视频培训等。
行政责任人
任职期间应做到培训上岗,新任职的应及时接受防汛安全培训,连续任职的至少每3年集中培训一次;
督促水库防汛技术、巡查责任人参加水库防汛和大坝安全技术培训。
技术责任人
任职期间应做到培训上岗,新任职的应及时接受防汛安全培训,连续任职的至少每3年集中培训一次;
督促水库防汛巡查责任人参加水库防汛和大坝安全技术培训。
巡查责任人
培训合格后上岗,连续任职的至少每2年参加一次水库防汛安全集中培训、视频培训或现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