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建立完善全省统一高效的防汛管理工作体系机制要求,省防办学习借鉴先进省份防汛减灾救灾工作经验和做法,建立了常态化防汛调度“六问”抽查工作机制。
一是调度县市“六问”
一问预警接收情况,是否接到上级部门、本级气象、水文部门预警信息。二问汛情、灾情等情况,辖区内降雨区重点乡镇和雨情、水情、灾情、险情。三问预警响应情况,是否组织会商并根据会商结果发布预警信息、启动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四问行动措施情况,县市党委政府、县防办及主要成员单位开展的主要工作、派出的工作组、投入应急队伍和物资等。五问责任落实情况,县级党政领导和包保责任人下沉一线开展工作情况;县级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开展工作情况;“三个责任人”工作开展情况。六问人员转移避险情况,辖区转移避险情况;现场处置情况。
二是调度乡镇“六问”
一问预警接收情况,是否接到上级部门和县气象、水文部门预警信息。二问汛情、灾情等情况,乡镇当日水情、雨情、工情、灾情、险情情况。三问预警响应情况,是否划定重点村组;是否将预警信息发送到重点村组到户到人。四问行动措施情况,乡镇根据灾情、险情开展应急处置情况。五问责任落实情况,乡镇党委政府包保责任人及工作人员下沉一线指导防范应对工作情况,特殊时段是否驻守。六问人员转移避险情况,受威胁群众的转移避险,转移人数、转移地点、转移负责人。
三是调度村委会(社区)“六问”
一问预警接收情况,是否接到上级部门和县气象、水文部门预警信息。二问汛情、灾情等情况,辖区是否发生强降雨,河道是否处于高水位。三问预警响应情况,是否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高风险区、危旧房、低洼积水点等排查巡守。四问行动措施情况,是否落实自然村值班巡查,当日巡查了几次。五问责任落实情况,村组干部是否在村在岗,是否组织开展防范应对工作。六问人员转移避险情况,是否有需要转移帮扶的特殊人群和已转移人员情况。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12)中,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1262”机制,全称为“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预报预警。各级气象部门按规定开展强降水“1262”递进式预报预警工作,即: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县,提前6小时、提前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乡镇,并根据与防办提前商定的渠道及时发送。
二是响应联动。各级防指根据气象递进式预报预警及时指挥调度,分别做好以下风险防范应对工作:
当接到12小时强降水(大于50毫米)预报预警的县市、乡镇,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防范措施:
1.研判降雨情况,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包乡包村干部进驻重点防御乡镇、村(社区)。
2.通知危险区域群众,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和预警信息,做好转移避险的准备。
3.组织人员对水库、坝塘、沿河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山洪沟口、切坡建房点、农用房、土坯房、老旧房、山区工地、低洼地带居民集中区等重要风险部位进行排查巡查。
当接到6小时强降水(大于50毫米)预报预警的县市、乡镇,在已采取应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防范措施:
1.包乡包村干部与当地干部、责任人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的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病人等特殊群体。
2.综合研判风险,向重点防区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设备。
3.加强巡查防守,重点部位落实专人值守。
4.适时关停关闭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疏散游客。
5.适时关停关闭在建项目工地,转移施工人员。
6.做好已转移人员安置工作,严防回撤回流。
当接到2小时强降水(大于50毫米)预报预警的县市、乡镇,在已采取应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防范措施:
1.组织包乡包村干部全面转移位于危险区域、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的人员。
2.在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及必要的防灾救灾、应急值班值守力量前提下,采取停工、停业、停课、停市、停运等必要措施,严格控制人员户外活动。
3.各类抢险救援力量,在地方政府指挥和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有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需要,按照《旅行社条例》规定,旅行社交纳质量保证金。经营境内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不少于20万元;每设立一个分社,应当向分社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5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导游要带团出游的,需要取得导游证。导游证可以通过考试取得,考试合格后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后取得导游证,没有导游证的人被旅行社安排带团,查到后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当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下列服务:(一)文献信息查询、借阅;(二)阅览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开放;(三)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四)国家规定的其他免费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