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十四五”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索 引 号:dyx002-/2022-0525005 公文目录:规划信息 发文机构:大姚县发展改革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5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十四五”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前 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云南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居全国首位,省委、省政府把以天然药物开发为重点的云药产业定为重点发展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楚雄作为云南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彝族药业之乡”和“滇中药谷”,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自然地理优势,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天然药业的发展,明确提出“把药业建设成为全州支柱产业,把彝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的目标。

大姚县山区、半山区面积大,共有600余种中药材资源,自然环境和中药材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先后有60多个品种引种成功;县内有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剂和药品生产企业,产业链基本成型,产业优势明显。历届县委、县政府重视“彝族药业之乡”的建设和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产业予以扶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姚县“彝族药业之乡”建设已呈现出政策导向明确、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的良好态势。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天然药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围绕县委“11233”发展目标和“12345”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特编制本规划。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产品、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康体健身、健康服务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云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也是我县培育的重点主导产业之一,为推进我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药材资源概况

一、野生中药材资源概况

大姚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遍布12个乡镇。野生药材种类达600多种,隶属185科,555属。其中,低等植物药材20多种,裸子植物药材12种,被子植物药材529种,菌类药材4种,地衣1种,蕨类植物药材14种。在192种名贵药材中植物药材有174种,动物药材16种,矿物药材2种。野生药材资源总蕴藏量5400吨,其中植物药材约5200吨、动物药材4吨、矿物药材200吨。

野生动物药主要有麝香、穿山甲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姚县三台乡,是全州的麝香供应区。由于猎人乱捕乱杀,数量急剧减少。国家实施对野生动物保护以来,此类药品已禁止采收。

大姚县所产的野生药材中,茯苓、黄连、黄芩、防风、苦良姜、珠子参、何首乌等资源丰富,以午香草和虎掌草最为知名,不仅野生资源分布广,且蕴藏量也大,是全省午香草和虎掌草的主要产区和野生资源保存较好的地区,品质较好,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析测定,有效药用成分含量较高,深受省内外制药企业的青睐。

二、引种、试种中药材概况

大姚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从50年代起,成立了药材公司,开发利用野生药材,并重视中药材人工种植。1962年开始,引种试种成功了地黄、三七、附子、茯苓、牛夕、潞党参、云木香、当归等品种。特别是1997年以来,依托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对中药材原料的需求,又先后引种试种成功了仙鹤草、桔梗、滇黄芩、午香草、牛蒡子、灯盏花、板蓝根、虎掌草、龙牙楤木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初步掌握了人工种植技术,为大姚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迅速。大姚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按照“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一批适宜的种植品种、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一批优势的龙头企业、一个有效的经营模式、一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的要求,以“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基地带大户,大户连农户,订单生产的经营方式,大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县积极发展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按照每个乡镇都有一片书记样板、一片乡(镇)长样板,面积不低于50亩(含50亩),每个村委会有一片村两委样板,面积不低于20亩(含20亩),各样榜点做到“统一供应良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收购”的要求,选取水源好、土肥条件佳、交通便利的好田好地种植,明确责任人,高规格打造,全力办好样板。依托省州有关部门和中药材种植企业、专家,加大技术培训、示范和指导力度,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的中药材种植规模逐渐扩大,种植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产业初具规模。据统计,目前,我县主要发展种植的品种有:白扁豆、龙胆草、茯苓、板蓝根、佛手、杜仲、重楼、草乌、当归、三七、防风、石斛、红豆杉、楤木、金银花、水杨梅、塔拉、续断、玄参、红花、贡菊、木香、玫瑰茄、天麻、附子、桔梗、葛根、薄荷、鱼腥草、黄芩、灯盏花、半夏、丹参、砂仁、何首乌、白千层、白芨、黄精、百合、银杏、山药等58个。2015年,种植中药材45309.5亩;2016年,种植中药材51419亩;2017年,种植中药材54675亩;2018年,种植中药材67167.04亩;2019年,种植中药材73581.08亩;2020年,种植中药材75120亩,全县100亩以上连片示范样板14个,已引导成立21家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开展中药材基地建设。

二、生物医药加工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县充分发挥天然药物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力量整理和开发民间彝药,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打造,生物医药加工业稳步发展。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以研发、生产、销售天然药物(彝药)为主,是我县通过国家GMP认证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4项发明专利,6个剂型(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合剂、中药前处理及提取),17个国家准字号药品生产批文,其中,5个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主导产品“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为国家三类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01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咽舒”系列为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获楚雄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通过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认定,为全国第一个通过注册审批,获得国家颁布标准的彝药产品。2017年6月,广东慈元堂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购重组金碧制药。2015年,生物医药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6%;2016年,生物医药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0.3亿元,同比下降82.5%;2017年,实现生物医药加工业总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133.2%;2019年,实现生物医药加工业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2.5%;2020年,我县纳入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统计的加工企业有2户,即: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云南利英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生物医药加工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13.21%,达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

(一)中彝医药事业发展工作顺利推进。1.打造“医药之乡”和楚雄州“药源基地”。培强金碧制药、大姚恒元饮片、大姚利英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着力实施原料基地、主体培育、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品牌打造工程,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初步构建形成。完成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省级评审工作。2.完善中彝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中彝医药服务政策措施,保障政府对中彝医药工作经费投入,提高中彝医药在居民医保中的报销比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不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巩固提升县乡村“一馆三中心一科一室”建设和“双百九五”工程,继续推进彝医药“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工程,提高公众对彝医药额知晓率,通过调查我县中彝医药知晓率达92%。实施中彝医药“1155”、“5121”培训工程,全面推进中彝医馆、中彝医治未病中心、中彝医康复中心、中彝医妇幼康复中心、中彝医服务室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中彝医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00%的乡镇卫生院、97.87%的村卫生室均配备了针灸、火罐等中医基本诊疗设备,开展中药饮片以及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牵引、理疗等中医特色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并能提供煎药服务。目前,我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312人(其中中医类别医师79人),以中医药服务为主(或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190人;乡村两级有中医类别医师57人,占同类别医师的26.76%;90%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20%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9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或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全县共有中彝医诊所6家。3.加快推进中彝医药保护和传承发展。全面推进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任务,基本查清我县的中药资源本底情况,目前正组织编撰出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省大姚县普查成果》和《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省大姚县药用植物资源》,为下步研究制定中彝医药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及中彝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姚县申报“定制药园”企业2户,大姚凯雷林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省级评审专家组评审和现场审核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二批“定制药园”。4.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扩大医疗机构招录紧缺人才等医学类岗位比例;贯彻落实“十、百、千、万”人才培养战略;按要求落实住院/助理医师规范化培训,持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开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师定期考核;开展大姚县首届“名医”评选活动,建立“名医工作室”;继续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范乡村医生在卫生院轮岗培训和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机制。5.探索建立高级技能人才奖励制度,以提升卫计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激发卫生计生工作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活力。县人民政府设立名医及名医工作室专项经费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名医每月享受500元工作津贴、名医工作室成员每月享受300元工作津贴;每届名医工作室10万元的医疗科研经费;届期内三年考核为合格以上的名医及名医工作室负责人在县城购买自住商品房的关于一次性6万元的补贴”的保障;落实健康扶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分别给予5万元、30万元安家费”等人才引进奖励政策。6.加强人才建设,壮大中医队伍。加强人才引进,核定大姚县中彝医医院事业编制60名,2019年以急需紧缺人才考聘20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妥善安排医学定向生,2015年至2019年签署农村医学定向生49名,其中13名中医药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安置到基层一线卫生医疗机构;邀请名老中医张之道到我县开展帮带培训;加大力度选派县级医院中医药人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推进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以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帮带村卫生室医生;大姚县中彝医医院已按时按要求入驻并有1人长驻开展相关工作;开展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医药健康管理19220人,管理率达73.33%,0—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7351人,管理率达93.84%。

(二)健康医养结合产业初步形成。1.深入贯彻实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强化推进大姚县中彝医医院和老年护理院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占地21.35亩大姚县中彝医医院、占地20亩县康养中心。中彝医医院11000平方米、县康养中心8200平方米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县中彝医医院于2018年10月3日正式开业,县康养中心采用公建民营的合作方式建成大姚智慧康养社区建设管理运营建设项目。项目已集中了彝医医疗、养生、老年护理、康复、保健、生活、娱乐、临终关怀等为一体,为群众提供建筑精致化、环境园林化、服务宾馆化、生活家庭化、护理亲情化、管理规范化的医养结合型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2.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出台《大姚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方案》,以县乡敬老院为基础,全县13个敬老院与12个乡镇卫生院及1个县级二级医院签订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院医养结合协议书》,初步建立了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机制。整合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支持大姚骨伤医院拓展和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合理构建大姚夕阳红老年公寓健康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一体化医养结合机构,使老年人就近就地获得医疗养老服务,大姚夕阳红老年公寓已成为我县医养结合的健康医疗服务机构。3.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中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制度,提升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能力。为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组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针对性的为老人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事项。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完成情况: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县共计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档29836人,评估人数21713人,体检21390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21390人,健康管理率达71.69%。2020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业业务收入达31378万元,较2019年28245万元增长了11.09%;养老产业服务业业务收入101万元,较2019年94万元增长了7.45%。

(三)加快推进健康食品产业。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玫瑰花、油菜花等花卉观光、休闲养生、健康餐饮等多功能休闲农业。已建成赵家店紫照庄园、金碧K庄园、三台唯美彝庒、金碧陆林琳琅花语农庄。发挥我县“三台核桃”丰富的食材优势,开发彝药药食同源的经典菜肴和餐饮文化,成功举办“大姚核桃饮食大赛”,成功推出了以核桃为主的菜肴,大姚现有天麻火腿鸡等中药饮食名品店,一部分餐饮店推出了“炖白果”系列健康菜品。

(四)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与健身休闲运动产业。1.以打造永丰湖片区、蜻蛉河大姚段沿河绿化景观带、南永线大姚段蜻蛉核桃谷和百草岭千里彝山核桃走廊等项目为重点,在旅游项目开发中突出健康生活元素,加快发展健康旅游产业。2.以核桃文化为主线,整合“一馆”(大姚县核桃博物馆)、“三塔”(大姚白塔、东塔、南塔)、“三河”(西河、小南河、蜻蛉河)、“四湖”(蜻蛉湖、东塔湖、白塔湖、永丰湖)等县城旅游资源,全面提高我县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3.实施“六城同创”及生态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4.积极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5.抓好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借助南博会等国际化、高端化展会平台对大姚彝绣旅游产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推介。

(五)加强健康教育,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1.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宣传展板、宣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大众宣传与入村入户宣传相结合多措并举的宣传方式对大健康产业发展及“健康生活目的地”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群众知晓率。通过调查,我县2020年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2.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督察,按季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城乡治脏治乱拆违、增绿和村庄“七改三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开展厕所、圈舍、厨房三大革命,转变落后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12个乡镇建成自来水供水厂(站)15座,建有乡集镇二类公厕24座、行政村三类公厕130座,全县12个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22辆,垃圾桶(箱)1457个,垃圾热解站4个,垃圾池(房)939个;有49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全县51个村(居)委385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治理模式,村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3.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联防联控,加强慢性病管理,年内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保护不到位,人工种植技术开发滞后。野生药材的保护监管力度不够,重楼、五香草、钮子七、白芨、黄精等野生珍稀药材资源采挖严重,濒临灭绝。野生名贵珍稀地道药材的人工种植技术开发滞后,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二、品种优势不明显,缺乏特色优势地道品牌。由药农自行分散种植,未形成规模,导致单个药材品牌效应弱,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对接不统一,宣传力度不够。受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部分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易挫伤药农积极性,导致种植面积不稳、管理水平差,信息不够灵通,盲目种植较为普遍,散户种植难以与各种信息源对接。少数乡镇在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让广大药农充分认识中药材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优势、增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平台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四、加工企业少、小,缺乏竞争力。截至目前,我县仅有规上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加工企业2户,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力弱,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力不强。引进的企业建设期拉长,拉动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聚集效应。

五、资金支持不足。全县生物医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不足,仅靠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对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够,发展不快。

六、统计不规范。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统计不规范,统计范围界定不清,统计口径不明确,没有做到应统尽统,难以对产业进行及时研判、分析和动态管理。

七、工作推动力度不足。县级层面组织领导和推动力度很大,但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等现象,部分乡镇对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机构、人员缺失,行动上推进不够有力,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推进缓慢。

第二章 “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发展战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加快实施,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把生物医药作为当前和今后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国家将进一步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多个方面全力支持,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二、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我国投资8500亿用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为药品市场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云南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为楚雄州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提出的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云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三个定位来谋划发展,并作为云南跨越发展、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楚雄州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全州重点发展产业定位,为我县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指明了方向。先后收集整理发掘出彝医学手抄本古籍28部,建成了“中国彝族医药馆”。州内有专门的彝药研究所和彝医医院。全州彝药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证书及药品批准文号23个,其中我县金碧制药国药准字号生产批文就有17个。从全州盘子将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产业,激发了我县多年中药材种植及中药材生产企业培育活力,为我县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通过多年的产业培育,我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成效初现,发展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县委、县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自1997年以来,大姚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按照州委、州政府“打造彝药产业,加快彝药产业化建设”的发展思路,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和基地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发改、经信、农业、林业、水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为成员的“大姚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大姚县国民经济会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已提出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五大产业之一进行安排部署。通过专题调研,先后编制了《大姚县“彝药之乡”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大姚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姚县关于加快“彝药之乡”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等,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培育和发展,我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中药材种植面积快速发展。医药工业规模显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品牌打造、新产品研发和申报工作取得成效,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将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我国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家实施新修订GMP认证的深入推进,药品安全性检测标准明显提高,药品注册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品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药品电子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均对药品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迫使生物医药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增加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增大。

二、医药行业并购浪潮仍将持续,整合步伐加快,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从全球看,跨国制药巨头纷纷把医药市场开拓的重心向中国市场转移,加快融入中国医药经济发展的步伐,利用专利药品抢占国内医药中高端一线市场,同时加大对非专利药品的生产布局和并购,推动中国医药市场迈向更加开放、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在国内,据南方医药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药厂数量为美国药厂数的5倍,而我国药品市场规模仅为美国市场的1/3。我国药企拥有的批文也均以仿制药3类和6类批文为主。这都充分显示我国医药企业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明显,制药行业的兼并重组仍然是改革方向。一些大型医药集团为应对跨国药企的竞争,纷纷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和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布局并购,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整合、并购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三、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能力弱,缺乏稳定的市场预期。大姚县虽有两家制药企业,但目前企业内部关系尚未理顺,生产经营较为困难,加之其原材料主要靠从外地收购,对本地药农种植中药材示范、扶持、引导不到位,带动能力弱;企业也种植有中药材,但仅为制药企业的GMP认证提供条件。企业、市场、药农未形成有效衔接,缺乏企业和市场引导,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无订单,药农仅凭自己的感觉自发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致使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差,缺乏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品种和优势品种。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市场,无收购保护价,市场价格波动大,种什么、怎么种,种了以后怎么卖不知道,导致群众不敢种,所以全县每年都在种植中药材,但发展多年无规模。

四、中药材种植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一是技术服务能力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中药材种植不同于传统农作物种植,而中药材种植对广大群众而言,仅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缺乏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中药材种植涉及良种培育、种苗繁育、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需要有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大姚县目前没有专门从事中药材种植的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不能为药农和种植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二是宣传发动引导弱、缺乏政策扶持措施。一方面是宣传发动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种植中药材特别是发展经济林果、农作物间套种中药材,提高土地、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增加收入等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中药材种植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政策扶持不到位。中药材种植是一个新兴产业,投入高、成本大、周期长、风险大,大部分群众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各种优惠政策及扶持措施较少,融资渠道缺乏,群众对发展中药材种植信心不足,劲头不大,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三是基础设施薄弱、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大姚县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山区的坡地、台地及林下,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缺乏,制约了中药材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投资商投资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信心。此外,由于中药材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各级的扶持、各种项目资金的整合、民间资本的投入以及招商引资等都还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四是资源保护措施弱、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价格的上涨,部分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大量挖采野生中药材,乱挖滥采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很多野生药材品种频临灭绝,野生药材储量也大幅下降。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这一块工作研究稍显滞后,对野生中药材如何保护、开发利用缺乏相应的举措,从政府到群众都缺少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大姚中药材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十四五”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州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县委“11233”发展目标和“12345”发展思路,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顺应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支持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的部署和全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培育引进大企业(集团)为重点,以打造彝药品牌为主线,着力实施彝医药品牌、企业培育、园区建设、种植基地、科技创新、市场流通六大工程,以大健康发展理念推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综合实力,努力把彝药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培植成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积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营造产业政策环境、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示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坚持开放合作,集聚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整合全县生物医药资源,以金碧工业片区生物产业示范基地为中心,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种植基地、加工集中区辐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坚持科技创新,项目带动。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产业集群,提升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综合竞争力。

——坚持突出彝药,打造品牌。强化彝医药品牌建设,在彝医药理论研究、彝药材标准建设、彝药知识产权保护、彝药特色产品开发及宣传等给予重点支持,把彝医药的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有效保护,持续发展。加强生物医药资源保护监管与合理开发利用,重视种质资源发掘、保存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对特有、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人工培育或扩繁。加强彝医药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促进其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

——坚持统筹规划,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布局,实现全县一盘棋;统筹推进中(彝)医与中(彝)药协同发展;加强传统医药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一体化建设,实现传统医药产业和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科技研发、医疗保健服务等环节和配套体系建设,构建完整产业链。

第三节 总体目标

到“十四五”末,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中药材种植、生物医药工业、医药流通、科技研发体系和中(彝)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全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8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成为我县新的支柱产业,我县成为全州重要的民族(彝)医药产业集群基地及中(彝)医诊疗康复和休闲养生基地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目标。构建较为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成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打造一批中药材品牌产品,培育一批科技型种植与加工企业。到2025年力争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实现产值7亿元,实现增加值3亿元。

二、生物医药工业目标。积极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企业,力争生物医药加工企业达6户以上,培植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户,1亿元以上企业2户,到2025年力争生物医药工业实现产值突破15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5亿元以上。

三、市场建设目标。到2025年力争构建完善的医药流通平台,建设以县级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批发市场为骨干、乡镇农贸市场为依托与电子商务互动的中药材流通体系。药品流通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增加值5亿元。

四、技术创新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达到7个以上,力争全国独家品种1-2个;争取平均每年新增药品批准文号2个以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1个左右。每年有1个以上新产品投放市场;州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个以上。

五、卫生服务业发展目标。加快发展以中(彝)医药为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业,建设1—2个诊断治疗、养生养老、康体健身基地。到2025年力争全县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5亿元,实现增加值5亿元。

六、品牌培育目标。彝药品牌知名度和彝药产品影响力显著提升,使彝医药成为继藏医药、蒙医药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民族医药品牌。

第四章 “十四五”发展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

第一节 培育药材加工企业

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民(彝)族药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彝族医药文化及生态旅游优势,着力提高我县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以市场开拓、创新研发和原料基地建设为重点,巩固壮大中药、民(彝)族药和植物药及植物提取物,加快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积极发展保健食品、保健化妆品等天然健康产品,延伸蚕桑、玛咖、蜂蜜、白灵芝等生物医药产业链,加快发展化学仿制药、生物制品和药用辅料等全面构建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全产业链发展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一、支持现有企业发展,巩固存量

继续打造“金碧制药”、传统优势品牌和优势企业,加快对企业现有的全国独家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二次开发”步伐;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大型制药企业的合作,加强对民族药、天然药、名医名方的筛选,加大彝药新药研究开发力度;培育大品种,重点培育和打造单品种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制剂、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品种。

二、支持未建成投产企业尽快投产,提高增量

继续支持大姚恒元饮片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尽快建成,投入生产。以大品种优质药材、地道药材、濒危药材人工种植养殖为重点,以GMP规范种植为引导,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中药材种植与加工、营销的链接,实现中药材种植养殖的规范化、规模化。支持中药材资源就地加工,推进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加工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培育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大企业、大品种。

三、支持天然健康产品和植物提取物企业的落地生根

支持帮助大姚利英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天然健康产品和植物提取物生产。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础,加快开发生产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妆品及日化产品等健康产品,使之成为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寻求新的增量

以商招商、以商引商,以兼并、合作的方式,引进与生物医药关联的高端服务业。顺应高端康复保健、个性化抗衰老治疗服务等高端康复保健产业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依托我县自然风光、宜人气候、多样性生物资源和深厚的彝族医药文化,积极发展中(彝)医药诊疗、个性化康复治疗、健康养生体验、老年人健康赡养、健康咨询、亚健康状况电解质平衡治疗等,打造康复保健产业特色品牌,积极创建省级康复保健示范基地。

第二节 措施和任务

一、实施彝医药品牌工程,扩大彝医药的影响力

(一)积极支持我县优势特色品种进入国家、省、州、县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积极支持我县道地药材和优势资源进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新资源食品目录。积极支持我县优势品种、特色品种进入国家、省、州、县级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农合药品目录、基本药物目录,并在县内优先采购和使用。推进医疗机构院内制剂在全县医疗机构调剂使用,完善医保政策,将全县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的彝药院内制剂纳入乙类药品管理,报销比例逐年提高。

(二)加快发展以中(彝)医药为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县中(彝)医药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推进中(彝)医药事业全面、持续、跨越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彝)医药管理机构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健全中(彝)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彝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中(彝)医药特色优势、应急救治能力、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彝)医药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中(彝)医药院校教育、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建全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名老中(彝)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和传承,建立彝医药临床研究基地,推进中(彝)医药传承和科技创新;重视传统中(彝)医药文化保护传承、服务贸易和对外交流合作,繁荣中(彝)医药文化。

(三)推进医疗机构与养生养老康复保健机构合作发展。推进大姚县中彝医医院与社会资本联合举办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的养生院、疗养院等;鼓励社会资本利用我州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彝药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建立规范的中彝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彝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完善老年医疗服务机构,通过体系建设、示范建设、规模发展,力争建成一批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康复、疗养、中彝医药保健和护理服务的特色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康复专科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健康养老相关产业。

二、实施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一)培强壮大一批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增资扩股,鼓励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推进上下游关联产业整合,促进品种、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强壮大园区现有企业,支持云南金碧制药、大姚恒元饮片厂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优惠政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投资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符合我县生物医药发展方向的生产企业。到2025年,全县生物医药及保健品工业企业发展到10户以上。

(二)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重点项目推进,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已建成项目尽快投产、已建设项目按时竣工,已签订协议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着力推进大姚广益公司、利英健康产业保健品生产、等项目建设,尽快实现投产,形成新的增量。

(三)支持企业发展重点生产剂型。根据我县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剂型特点和生产能力,采取牵线搭桥、专项服务和跟踪监管等方式,鼓励企业采用接受委托加工、贴牌生产等形式,与具有品种优势或品牌优势的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医疗机构合作,充分发挥我县制药企业的剂型生产能力优势,提高规模效益。

三、实施园区建设工程,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加快推进彝医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有关部门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整合县内人才、技术等资源,以提高中药材质量效益为中心,依托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建设彝药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集彝医药加工、濒危药材种苗培育、种植示范、彝医药展示、健康养生体验等以彝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大姚县彝医药文化园”。主要规划布局彝医药加工区、彝医药文化展示区、药材种植养殖示范区、健康诊疗养生体验区等。用5年左右时间分三期开发,将文化园建成彝医药及保健品加工、彝族文化集中展示特别是彝医药文化示范基地,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品种繁育选育、规范化栽培饲养技术示范和技术转移基地,彝医药健康养生和休闲观光重要示范基地,现代彝医药综合应用创新示范基地。

(二)探索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在发挥好园区管委会统筹规划、市场监管、强化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园区市场化开发建设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园区财政、土地、人事、项目审批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和考核奖励办法,激发园区的内生动力。加强园区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入园企业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金融、证券、投资、管理策划、财税、审计、法律、专利交易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实现生物医药企业集群发展。

四、实施种植基地工程,打响“药源基地”品牌

(一)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大姚县丰富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开展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在昙华乡建设1个50亩中药材资源圃,通过特色药材野生变家种的研究,为大姚县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大姚县金碧镇、龙街镇、赵家店镇、新街镇、昙华乡、三台乡6个乡镇建立8个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基地,通过种子种苗提纯复壮、专业化生产,制定良种标准,逐步实现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

(二)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实现重点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生产示范,为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奠定基础。在金碧镇、石羊镇、六苴镇、龙街镇、赵家店镇、新街镇、桂花镇、昙华乡、三台乡、铁锁乡等重点乡镇各建设1个300~500亩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基地严格按照GMP要求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兼备技术推广与观摩交流等功能。

(三)培植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云南金碧制药,从政策、资金、税收、项目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带动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使之成为大姚县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恒元饮片厂做强做大,订单收购农民种植的中药材,带动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同时利用各地现有药材基地的优势,力争通过招商引资,新建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饮片厂或提取厂。

(四)扶持和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成立县、乡、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或协会,并对其在资金和技术上进行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在每个乡镇扶持1个龙头专业合作社或协会。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紧密合作的中药材发展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五、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及其科研团队的影响力,加快推进生物医药资源开发。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合作。推进彝药资源深度开发,不断提高企业新药研发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及引进的投入,与有研发实力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开发新产品。

(二)加大彝药新药研发力度。积极引进顶尖医药集团或研发机构,与省彝医院开展全方位合作,组建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院,推进彝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并力争获得国家级、省级认定。以省彝医医院为龙头,采取院企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医疗机构和个人申报,每年开发2个左右疗效确切的品种,5年开发10个以上品种,使我县医疗机构制剂在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突破,条件成熟时择优申报国家新药。加强彝医药科研工作。鼓励挖掘、整理、研发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验方,开展彝医药重点新产品和中药制剂研发。

(三)推进信息化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改造、提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引导支持制药企业对原料采购、新药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等全方位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制药企业信息化水平。

六、实施市场流通工程,构建现代医药流通体系

(一)建设中药材物流市场。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基础,规划建设以药品流通和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为主,集中(彝)药材采购销售、现货交易、彝医药文化展示、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一体的特色农产品(药材)交易市场,解决中(彝)药材及相关产品的采购、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问题。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中药材加工、交易、仓储、物流等服务体系,促进种植业和加工业协调发展。

(二)健全完善药品流通体系。建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流通、消费五大环节的质量认证、质量保证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保证中药材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有迹可循,确保药材药品质量。搭建生物医药流通信息平台,大力整合现代物流信息资源,发挥信息网络资源及技术优势,促进生物医药种植、生产、流通、消费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高流通渠道运作效率,全面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强化生物医药流通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三)积极培育发展医药流通企业。积极发展药品商贸流通,吸引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公司、生物医药研发和服务机构入驻楚雄,积极培育医药商贸龙头企业,扩大我县品牌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尽快建成产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及跨地区信息资源网络体系,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高效率、低成本、产业链集成和集群化发展。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向药材种植、生产和加工延伸,大力发展中药饮片加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药材种植集散基地、加工生产中心。

(四)支持企业营销能力建设。支持、引导医药流通企业主动适应国家医改政策调整,构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帮助药品和医疗器材生产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州、县基本用药目录、医保用药目录、新农合用药目录、体外诊断试剂招(跟)标采购目录,积极参加药品招投标,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支持有能力的药品生产企业自建营销网络,加快企业营销人才培养,积极开拓省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销售,提高我县产品市场占有率。着力打造重点品种,以我县企业拥有的独家品种、中保品种、特色品种为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单品种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大品种。着力宣传和保护,我县金碧制药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的药品品种,充分利用金碧制药6项发明专利,6个剂型(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酒剂、合剂、中药前处理),17个国家准字号药品生产批文,其中,5个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主导产品“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为国家三类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01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咽舒”系列为专利产品的优势条件,扩大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口服液)、咽舒胶囊、排石利胆颗粒、暖胃舒乐片、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首乌延寿片等我县特色产品扩大销售。积极培育扶持我县拥有的独家品种、特色品种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

七、加强招商引资,壮大整体实力

建立健全鼓励企业加快发展的金融、土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整合重组我县制药企业,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在规划、用地、环评、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按照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给予投资方一定比例的一次性资金补助;采取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促进项目落户;通过完善政府服务和土地、税收、市场等优惠政策,吸引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来我县发展。引导县内外医药企业通过兼并、整合等方式,组建一批生产工艺先进、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以国内医药百强企业为重点,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的关键企业,吸引其来投资建设一批医药和健康产业重大项目;通过举办各种有特色的医药产品交易会、学术交流会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吸引研发机构落户,进而引进投资和开拓市场。支持现有企业,以各种生产要素和多种合作形式,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联姻合作,积极引进品牌、资金、人才、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八、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支持我县企业与全国院校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楚雄师范学院、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楚雄高级技师学院等院校的作用,通过联合办班、建实习实验基地,加快培养医药专业人才、熟练技术工人和中药材种植人才。

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资源及州内研发机构和平台,以项目实施带动企业研发人员培养。

选送中青年医药骨干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深造,培养更多的高端专业人才。

鼓励医药企业采取高薪聘用、股权激励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

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建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人才教育体系和培训基地,重视创新团队的建设,努力改善专业人才的各种待遇。

争取将彝医药教育和彝医资格认证纳入国家全日制教育和民族医师资格考试认证体系,开展彝医药人员资格认定,从事彝医药的人员在原中医药资格基础上增加彝医药资格,实行双职称管理。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考核

成立大姚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研究和解决全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重大事项,适时组织研究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大投资项目精准扶持、企业上市培育等事项。

强化推进组成员单位职责。发改局要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宏观政策指导,支持中(彝)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项目投资审批等工作。要组织好新药研发和彝医药研究,指导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和基地建设工作;工信局要做好生物医药工业发展;要加强医药流通体系建设和医药流通企业培育工作;卫健局要做好彝医药体系建设、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以及指导企业申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新农合用药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要加强指导企业开展GMP、GSP申报认证工作,以及新药和保健食品申报注册工作;统计部门要完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准确提供产业发展情况和动态;人社部门要做好指导企业医保药品目录的申报工作,加强医药人才引进,对长期从事医药生产、科研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彝医名医进行选拔管理;环保、招商、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各部门联合合作的强大合力,支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健全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 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措施

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我县相关政策措施,及时修改完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业绩奖励办法,激励企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促进我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整合县级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有偿借款等方式,重点支持中药材基地、优势品种、优势企业、品牌培育、标准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彝)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引导和扶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健全科技支撑体系。盘活和加强我县已有的生物医药科技资源,形成覆盖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科研群体,重点建立一批具有较好科技成果示范、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研发孵化功能的技术支撑平台,达到资源整合,设备共享,降低成本,推进我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推进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化服务建设,加强专业中介机构建设和管理,为新药申报、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信息咨询、技术交易、专业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技术和产品产业化、规模化。

建立中(彝)药品牌保护协作机制。加大对中(彝)药材、药品造假、制假、售假以及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建立涵盖种植、生产、经营和管理全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品牌诚信体系。

把扶持彝医药发展的政策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切实加强对彝医药机构、人才、科研成果的保护和支持,提高彝医药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加强统计监测,完善指标体系

建立和完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定期研究确定重点监测企业名单,及时研究解决统计中出现的问题。

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做到应统尽统,客观反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部门统计职能。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统计行业基础数据,统计部门对相关部门基础数据进行核算统计和指导审核。

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和评价制度。加强动态监测和运行分析,为及时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准确依据。

做好统计业务培训工作。对县内医药种植、生产、流通企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管部门和统计局统计人员,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提高统计业务工作水平。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大姚县《“十四五”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附件:大姚县“十四五”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表.xlsx  17K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