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1-11月,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和“五个着力”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稳增长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和挂图作战各项要求,着力实施好“510”“810”“构二破三、调二提三”等工作,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总体趋缓的发展态势。
一、1-11月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1、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减缓。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围绕补短板、调结构,挖掘投资潜力,实施一批事关发展的大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保障项目。1-11月,全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增速全州排第八位;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33.69亿元,同比增长38.6%;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完成51.27亿元,同比负增长5.4%;房地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负增长7.5%。
2、工业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我县紧紧抓住申报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契机,充分发挥园区承载、龙头牵引作用,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对接,加大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户, 1-11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6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全州排第三位,已连续5个月保持增速在23%以上。
3、居民消费市场活跃。以大姚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引领,主导商贸流通企业和建材、汽车等专业销售市场,发展农村便民服务网点,扩大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城乡连锁超市、便利店覆盖面。市场物价调查资料显示, 1-11月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319万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全州排第四位;其中批发业同比增长13.5%,零售业同比增长15%,住宿业同比增长16.7%,餐饮业同比增长15.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0%,保持了市场繁荣的合理涨幅。
4、财政金融运行困难加大。全力强化税收征管和金融风险的防控,对重点行业、企业逐个开展税收调查分析,千方百计挖掘税源;对商业银行运行情况进行监测。1-11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5亿元,同比增长5.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41万元,同比减-1.81%;其中财政八项支出完成17.72亿元,增长-3.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1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63亿元,同比减-3.49%;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1.76亿元,同比增长16.1%。
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加强与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合作,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1-11月,全县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8个,实际到位州外资金53.19亿元,同比增长36.7%,完成目标任务33亿元的104.8%,在全州排第二位。
二、经济运行中显现的难题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因长期保持高位增长,基数不断扩大;加之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日益严控,全县重大项目储务较少,新开工项目支撑不足,存量较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压力越来越大。
2、财政收支矛盾突出。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1亿元,同比减-1.81%左右,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各种刚性需求不断攀升,政府性债务又进入偿债高峰期,收入增长与支出需求的差距不断扩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3、农村消费需求不旺。因受市场供求和消费方式的影响,我县消费不旺,后劲不足。一是从规模上看,我县限额以上法人企业、个体户从2017年的62户缩减到今年的59户;二是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能力高于乡村, 据11月数据显示,城镇累计消费16.5亿元,同比增长13.2%;乡村累计消费8.2亿元,同比增长10.5%。
三、12月的工作重点
1、抓项目投资,补发展短板。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抓住项目前期、审批、建设、服务四个关键环节,以重点在建项目、重点新开工项目和重点前期工作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的带领作用,加快项目实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为2019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抓特色农业,促农民增收。围绕“稳粮烟、创品牌、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念好“山字经”、作好“林文章”、打好“果蔬牌”,促进农业提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质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特色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3、抓企业创新转型,增强工业经济动力。鼓励县内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技改扩建,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研究开发、老产品升级换代。特别是做好机械装备制造业、传统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改造提升,延伸蚕桑、花椒、魔竽、百合等特色产业链条,引导企业把握市场、释放产能,加快工业经济规模发展速度。
4、抓市场消费,增强服务业活力。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要像抓工业一样抓好服务业。贯彻落实好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放宽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卫生、金融、保险、文化、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的限制,促进服务行业企业公平竞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积极引导居民扩大消费,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大消费需求。
5、抓城镇化,扩有效需求。城镇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载体,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城镇化。继续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改善农转城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制度建设,推动城镇经济繁荣,从根本上为第三产业奠定发展基础和拓展发展空间。
6、抓统计基础,准确反映发展成果。统计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与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进一步贯彻执行我县《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实施意见》,建立起政府综合统计为主,部门统计全力参与的“大统计”格局。部门要加强对所属行业统计工作的指导,督促本行业所属统计对象加强统计基础,充实统计力量,规范统计行为,保障数据真实准确,确保综合统计数据和部门统计数据的衔接,准确、真实、及时地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成果。
附件:大姚县2017年1-11月主要经济指标
| 大姚县2017年1-11月主要经济指标 | ||||
| 指标名称 | 计算单位 | 2017年1-11月 | 2018年1-11月 | 
 | 
| ±% | ||||
| 一、工业(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 
 | 
 | 
 | 
 | 
|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127490 | 139583 | 23.4 | 
| (二)全部工业总产值 | 万元 | 704099 | 849983 | 20.7 | 
| 1、规模以上 | 万元 | 531877 | 667428 | 25.5 | 
| 2、规模以下 | 万元 | 172222 | 1825555 | 6.0 | 
|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 
 | 
 | 
| 铜精矿含铜 | 吨 | 8604 | 6950 | -19.2 | 
| 棉纱 | 吨 | 2692 | 3414 | 26.8 | 
| 蜂蜜 | 吨 | 2861 | 3544 | 23.9 | 
| 多色印刷品 | 万对开色令 | 65 | 63 | -4.4 | 
| 纸质品 | 吨 | 355 | 479 | 34.9 |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吨 | 244 | 255 | 4.5 | 
| 蚕丝 | 吨 | 491 | 430 | 
 | 
| 人造板 | 立方米 | 66755 | 85064 | 27.4 | 
| 铸件 | 吨 | 17184 | 18512 | 7.7 | 
| 软饮料 | 吨 | 5577 | 7420 | 33.0 | 
| 砖 | 万块 | 31961 | 38321 | 19.9 |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30 | 38 | 27.9 | 
| 二、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 | 1073207 | 
 | 15.2 | 
| (一)项目投资 | 万元 | 1031801 | 
 | 
 | 
|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 | 万元 | 41406 | 
 | 
 | 
| 三、商业 | 
 | 
 | 
 | 
 | 
|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万元 | 256143.6 | 283320 | 12.2 | 
| 四、物价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 
 | 
 | 
 | 
 | 
| 1、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 | % | 102.5 | 
 | 2.0 | 
| 2、零售价格总指数 | % | 102.3 | 
 | 2.3 | 
|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 % | 100.9 | 
 | 0.9 | 
| 五、财政收支 | 
 | 
 | 
 | 
 | 
|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亿元 | 5 | 5 | 5.7 | 
| (二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 亿元 | 22 | 22 | -3.8 | 
| 六、金融 | 
 | 
 | 
 | 
 | 
| (一)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 亿元 | 93 | 90 | -3.5 | 
| (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亿元 | 53 | 62 | 16.1 | 
| 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 亿元 | 93.29 | 122.23 | 31.0 | 
撰稿: 张海燕6222025 审稿:张海燕
大姚县统计局 2018年12月24日
| 上一条:大姚县2018年县域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 
| 下一条:大姚县2018年1-3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