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雄州大姚县龙街镇塔底村,有着一位熠熠生辉的女性典范——赵开芹,身为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刺绣的满腔热爱,打破命运的重重枷锁,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刺绣艺术的无限热爱,在刺绣这片五彩斑斓的天地中,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披荆斩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为广大女性树立了榜样,彰显了女性在传承非遗文化、追逐梦想道路上的无限力量。

幼蒙绣艺启心灯,身残志坚绣梦长。
儿时,长辈精湛的刺绣技艺深深吸引着赵开芹,热爱刺绣的种子就此种下。随着年龄增长,这份热爱愈发浓烈。即便遭受腿脚残疾的沉重打击,她对刺绣的执着从未动摇,毅然将刺绣选为终身事业。在她眼中,刺绣不仅是技艺,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


绣针破碍绘锦图,荣誉加身绽绣光。
踏进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常能看到46岁的赵开芹稳稳端坐,专注刺绣的身影。纤细绣针在她灵活指尖下自如穿梭,彩色丝线在绣布上交织出精美绝伦的图案,一针一线都倾注着她对刺绣的深沉热爱。身体不便虽为刺绣之路设下重重阻碍,可她从未退缩。赵开芹潜心钻研,从最初艰难拿起绣针,到如今熟练运用各种针法创作精美作品,背后是无数日夜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这份坚守让她在各类刺绣赛事中屡获殊荣,先后获“楚雄州百名优秀残疾绣娘”、手工刺绣“技术能手”、“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等27项荣誉称号或奖项。她完成的优秀作品主要有牡丹、凤凰、孔雀等经典图腾,畅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深受业内专家和客户的一致赞誉。2019年,赵开芹团队精心制作完成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神州锦绣”70米长卷,其收针仪式荣登央视新闻联播。

引领巾帼绣富路,传授绝技促增收。
赵开芹是妇女群体中的杰出典范。她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积极凝聚妇女力量,累计培训来自各地的彝绣绣娘近400名,带动50余名残疾妇女投身刺绣工作,引领60多名绣娘参与彝绣产业,个人长期带徒超40余人。塔底村民周翠秀感慨道:“赵老师积极组织我们学习刺绣,耐心传授绣花、剪花、画花及针法走向等技术要领,毫无保留地分享创作经验。”在赵开芹的引领下,众多妇女拿起绣针,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家庭收入也显著增加,每年人均增收3.6万元。大家在刺绣过程中相互交流学习,氛围良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事迹传扬树楷模,传承奋进续华章。
赵开芹的事迹在龙街镇塔底村乃至全县广为传颂,她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涵,成为广大女性的榜样,同时激励众多残障人士逐梦。赵开芹坚定表示:“我将继续在刺绣传承与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不断创新突破,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同时培养更多刺绣人才,将刺绣文化的传承之路不断延展,确保这门手艺代代相继,永不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