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新街镇病媒生物控制应急预案

日期:2021/05/09   作者:   来源:大姚县新街镇人民政府     点击:

新街镇病媒生物控制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一)为科学规范和有序开展新街镇镇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病媒生物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制措施,特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病媒生物性疾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的病媒生物控制。

(三)本预案适用于由于自然灾害、气候或环境的变化造成病媒生物密度突增,影响居民生活或造成财产损失时的病媒生物控制。

(四)本预案适用于大型活动的保障工作。

二、应急控制策略

(一)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策略。

(二)坚持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将病媒生物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做到防患未然,有效预防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扩散和蔓延。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采取统一领导,快速反应,规范防制,科学防控,客观评估的策略。

三、应急控制原则

(一)了解灾情、疫情、虫情、鼠害,了解防治范围。

(二)个人防护是预防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关键环节。

(三)在病媒生物应急控制中,以化学防治为主。环境治理是控制病媒生物的基础。

(四)坚决禁用国家禁用的急性药物(如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四二四、甘氟等)

(五)科学选择药物及剂型,合理运用技术,提高药效,避免浪费,避免污染环境,延缓抗药性产生。

四、应急保障措施

(一)物资储备

1.杀虫、灭鼠药剂储备

(1) 2.5%溴氰菊酯悬浮剂,用于室内灭蝇灭蟑滞留喷洒;

(2) 10%氟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用于室内灭蝇灭蟑滞留喷洒;

(3) 20%残杀威乳油,用于室内及下水道灭蚊灭蟑;

(4) 10%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用于室内灭蝇灭蟑滞留喷洒;

(5) 1%双硫磷颗粒剂,用于杀灭蚊幼虫;

(6) 0.5%吡丙醚颗粒剂,用于杀灭蚊、蝇幼虫;

(7) 21%辛硫·高氯氟乳油, 用于杀灭蝇蛆;

(8) 0.05%氟虫腈胶饵, 用于室内灭蟑;

(9) 10%胺-氯菊酯微乳剂,用于空间喷洒,快速降低室内外蚊蝇密度。

(10) 0.005%溴敌隆蜡块(浙江慈溪逍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农药许可证号:PD20082453 ),用于室内外灭鼠。

2.器械储备

(1)日本产雅马哈动力喷雾器

(2)日本产小松动力喷雾器

(3)日本产丸山电动喷雾器、

(4)德国产热烟雾机

(5)日本有光手推车式喷雾器

(6)美国丹拿超低容量喷雾器

(7)美国丹拿热烟雾机

3.监测器具储备

诱蚊灯、灭蚊蝇灯、粘蟑纸、蝇笼、粘蝇条、鼠夹、粘鼠板、滑石粉、鼠笼等。

4.个人防护用品储备

防护服、口罩、帽子、胶靴、护目镜、手套等。

5.交通工具储备

人员及货物运输车辆。

(二)技术储备

1.建立病媒生物本底资料库,收集区域地图和病媒生物分布情况。

2.储备各类消杀技术:超低量喷雾技术、热烟雾喷雾技术、常量喷雾技术、滞留喷雾技术、药饵投放技术。

五、应急控制实施

(一)应急控制的启动

当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时:

1.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暴发流行。

2.自然灾害。

3.本地区尚未发现的输入性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发生。

4.本地区尚未发现的重要病媒生物传入。

5.某种病媒生物的密度达到相应疾病的暴发阈值,且存在传染源或邻近地区已发生相应病媒生物性传染病。

6.某种病媒生物的密度达到或超过前三年同期平均密度的三倍。

(二)应急处理

掌握当地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发生经过,快速评估病媒生物发生情况,结合当时的气象与环境条件,由病媒生物应急控制机构专家组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启动的预案。按预案开展应急控制。

(三)应急控制的终止

当某种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暴发流行得到控制、自然灾害恢复正常,根据病媒生物密度、疫情动态,经过病媒生物应急控制机构组织综合评估,确认对人群健康不再有威胁,报请相应决策机构终止应急控制状态。

六、现场控制

(一)蚊虫控制

1.疫点和警戒区

以病人住所(突发非本地优势蚊种)为中心,半径100m的范围为疫点,疫点以外半径400m的范围为警戒区。大型活动以活动场所为中心向外延伸500-1500m范围为控制区(具体范围可视实地在此范围内确定)。

2.调查

(1)蚊虫孳生状况调查

在实施控制前,调查疫点和警戒区内的所有蚊虫孳生场所,记录积水的位置、数量和阳性数。乙脑和疟疾疫点以查找稻田、池塘等清水型孳生地为主,登革热疫点以查找小型积水为主。

(2)成蚊密度调查

在实施控制前,用人工小时法在疫点内调查3间房屋、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内调查5间房屋的蚊虫密度,记录调查时间、地点及蚊虫数量。若发生登革热疫情,疫点可在周围绿地中设置3个CO2诱捕器诱捕蚊虫,记录诱捕的起止时间、地点和蚊虫数量。

(3)灭蚊效果评估

①幼虫调查

a.库蚊、按蚊孳生地:用500ml采样勺采集水样,计算采样数和阳性勺数,计算阳率

b.白纹伊蚊孳生地:在实施控制后,调查疫区或活动控制区内50—100户居民(在外环境或单位检查路径上按每10m折算为一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疫点每3—5天进行1次,警戒区每15天进行1次。

②成蚊调查

a.人工小时法:日落后1h,在疫点或活动控制区内选择3间房屋、警戒区内选择5间房屋,用电动吸蚊器捕捉15min,分类鉴定,计算蚊虫密度。

b.诱蚊诱卵器法(登革热媒介调查):在疫区或活动控制区共布放50—100只诱蚊诱卵器,每3—5户或每25—50m距离布放一个。主要布放在居民的庭院、阳台、天台的花草树荫下,或室外的树木、花草、绿化带、灌木丛下,连续布放4天。第4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蚊及蚊卵,并分类鉴定。

3.控制

(1)空间喷洒

①范围:疫点和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

②施药方式:将药物按稀释比例稀释,在疫点及警戒区域内,超低容量喷洒按

0.05—0.1ml/㎡、热烟雾喷洒按0.5—1ml/㎡进行喷洒,喷洒时间一般在早上6—9时和下午4—7时进行。

③处理周期:疫点连续处理3天,每天1次;以后每3天处理1次,直至应急程序结束。警戒区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再进行处理。

  1. 滞留性喷洒

    ①范围:疫点范围内重要的蚊虫孳生与栖息场所,如病家周围绿化带、社区卫生死角、牲畜棚(疟疾、乙脑)、收治病人医院病房的纱门、纱窗以及周围环境等。

②施药方式:将杀虫剂按比例稀释后,均匀地喷洒于重点部位的蚊虫栖息场所。

(3)孳生地处理

在疫点和警戒区内广泛开展清理蚊虫孳生地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①翻缸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容器。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置。

②清除卫生死角和散在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内的垃圾,尤其是塑料薄膜、饭盒、纸杯等积水容器。

③管理好各类容器。对于储水池或缸等具有使用功能的积水容器应当加盖,或者5—7天更换一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④种植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盆景,每5—7天换水一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冲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也可投放双硫磷等缓释剂。

⑤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必要时使用双硫磷、倍硫磷等杀幼剂。

⑥治理轮胎。轮胎应当整齐叠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堆放在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双硫磷、倍硫磷等杀幼虫剂。

⑦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树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树洞,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⑧稻田、池塘等的管理。利用包括水位波动、稻田间隙灌溉、植被控制和水闸冲刷等各种定期处理措施,造成暂时的、不利于蚊虫孳生的条件治理防止稻田、莲塘、苇塘、秧田、河流、灌溉渠、排水沟等水体孳生蚊虫;或放养食蚊鱼、投放球形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双硫磷等防制蚊虫。

(二)鼠类控制

1.疫点和警戒区

以病人住所或出现多数量不明原因死鼠点位为中心,半径200m的范围为疫点,疫点以外半径300m的范围为警戒区。或按照有关部门确定的大、小隔离圈作为疫点范围。大型活动以活动场所为中心向外延伸500m范围为控制区。

2.调查

了解疾病和媒介的基本情况。主要了解处理范围内的鼠类可能存在和活动的场所、处理范围内居民、单位数量和分布的情况,外环境河道、绿化、农田等分布情况。

3.控制

(1)灭鼠

①范围:疫点和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按照不同疾病确定控制重点,如出血热为室内、农田、宅周,钩端螺旋体为河道两侧等,鼠疫要进行全方位灭鼠、灭蚤。

②投放鼠药:投放鼠药按照DB31 330.1-2005《鼠害与卫生虫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鼠害防制》进行。

a.室内灭鼠将毒饵投放在鼠道和鼠的活动区域,每15㎡投放2-3点,每点投放毒饵3-5g。

b.外环境灭鼠应在重点行业四周、垃圾房、破损的下水道、有鼠洞的附近投放毒饵;野外灭鼠应重点在鼠洞周围和鼠道附近投放毒饵。每点投放10-20g,间距10-20m。

c.窨井及居民区下水道灭鼠应在重点行业、食源附近、垃圾房、垃圾堆处用竹片法投放毒饵。

d.室内外毒饵都应当以容器投放,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进行控制处理的人员应穿工作服、口罩、帽子和戴橡胶手套,进行鼠疫疫点疫区控制的要穿防鼠疫服(五紧服)、防护口罩和眼镜,穿长筒胶鞋,戴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消毒。

(3)鼠尸处理。发现死鼠应先喷洒杀虫剂灭鼠体寄生虫,再用镊子将其放在密封塑料袋中,禁止裸手操作。死鼠统一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三)蝇类控制

1.疫点和警戒区

以病人住所为中心,半径100m的范围为疫点,疫点以外半径400m的范围为警戒区。大型活动以活动场所为中心向外延伸500m范围为控制区。

2.调查

(1)蝇类孳生状况调查

在实施控制前,调查疫点和警戒区内的所有蝇类孳生场所,记录孳生物的位置、数量和阳性数。

(2)成蝇密度调查

在实施控制前,检查疫点内所有房屋及疫点与警戒区室外成蝇活动的场所,确定重点控制的范围。

(3)灭蝇效果评估

①幼虫调查

检查疫点和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内所有蝇类孳生地(物),记录检查孳生地(物)数和言行孳生物数,计算阳性率。

②成蝇调查

a.笼诱法:在疫点范围内设置3只捕蝇笼,在警戒区内或活动控制区设置5只捕蝇笼,或活动控制区设置5只捕蝇笼,饵料采用50g糖、50ml醋、50ml水,每3天监测1次,监测时间为9:00—15:00,记录蝇密度和种类。

b.目测法:在疫点范围内检查5间房屋,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范围内检查10间房屋,每天检查1次,记录阳性间数和蝇数。

3.控制

(1)空间喷洒

①范围:疫点和警戒区或活动控制区。

②施药方式:将药物按稀释比例稀释,在疫点及警戒区域内,超低容量喷洒按0.05—0.1ml/㎡、热烟雾喷洒按0.5—1ml/㎡进行喷洒,喷洒时间一般在早上6—9时和下午4—7时进行。

③处理周期:疫点连续处理3天,每天1次;以后每3天处理1次,直至应急程序结束。警戒区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蝇密度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2)滞留性喷洒

①范围:疫点范围内重要的蝇类孳生与栖息场所,如病家周围绿化带、社区卫生死角、牲畜棚、收治病人医院病房的纱门、纱窗以及周围环境等。

②施药方式:将杀虫剂按比例稀释后,均匀地喷洒于重点部位的蝇类栖息场所。

(3)孳生地处理

在疫点和警戒区内广泛开展清理蝇类孳生地的群众性运动。

七、评估

根据不同控制方案的要求,在实施控制后应定期开展控制效果的评价,将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安全的指标范围内。

八、总结

通过对病媒生物媒介疾病传播介质的监测与控制,疫情得到控制或活动保障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现场处理的经过及措施;各部门参与及协作情况;现场处理中得到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