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大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转变”破解监管执法与服务发展的矛盾,以公平透明的监管执法措施,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发了经营主体发展的信心和活力。目前,全县净增市场主体722户,实有经营主体达32874户。
以指导服务为“着力点”,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指导”转变,提升市场秩序规范度。广泛运用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警示告诫等柔性措施,给予市场主体主动纠错的空间。针对新业态、新模式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提前组织政策宣讲、合规培训、行政指导,帮助企业知晓规则、守住底线。2025年来,共开展政策宣讲及行政指导培训17场次,涉及经营主体2000余户次,开展行政约谈8场次、发布预警公告及消费提示及提醒告诫47期,公开餐饮“红黑榜”10期。
以双随机监管为“切入点”,从“漫灌式巡查”向“滴灌式监管”转变,提升监管执法透明度。 一方面,运用市场监管一体化大数据,根据信用记录、行业特点、投诉举报等信息,动态评定风险等级,将监管力量重点投向高风险领域和对象。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一业一查”制度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守法诚信经营企业的干扰,实现“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2025年以来,严格落实企业安静期制度的同时,制定并公开抽查计划共88项,抽取检查对象587个,归集信息1833条。通过精准切入监管靶心,有效提升了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以回访帮扶为“关键点”,从“管共性问题”向“个性化定制”转变,激发经营主体活跃度。 对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不是“一处了之”,而是定期回访,了解整改情况,帮助其修复信用、重回正轨。针对企业发展中的个性化需求,主动对接,提供质量管理、标准引领、知识产权、认证认可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助力企业长远发展。2025年来,清理公平竞争存量政策措施10件、审查新增政策措施86件,开展“三进经营主体”调查462户次,指导企业开展“融信服”注册118户,完成企业信用修复108条,开展预防职业打假人干扰的专题培训1场次,协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户1000万元,进一步激发了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以保障民生为“落脚点”,从“小切口”向“大纵深”转变,提升民生案件查办的纵深度。以“校园餐”“农村假劣食品”“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确和价格不规范”等小事小节问题为切入点,推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集中整治深
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计量、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以“点”带面,逐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群众幸福感。一年来,受理各类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620件,查办民生案件151件。 (大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