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湾碧傣族傈僳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索 引 号:dyx043-/2023-0223002 公文目录:发展规划 发文机构:大姚县湾碧乡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01日 文  号: 标  题:湾碧傣族傈僳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乡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乡村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我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所有贫困人口稳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五年,是809户4607观音岩水电站移民群众实现“整体稳得住、发展可持续、逐步能致富、生态得保护”的五年,也是我乡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特色产业不断培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全乡进入了总量跃升、质量提高、特色鲜明、后劲增强、活力迸发的新阶段,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规划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五年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巩固全面建成小社会成果、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纲要》充分突出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把工作重点放在惠及当前、事关长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加注重改革开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使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纲要》勾画出今后五年湾碧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是湾碧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基本情况

湾碧傣族傈僳族乡位于大姚县北部的金沙江畔,东经101°00′38″至101°25′09″,北纬26°10′33″至23°23′24″之间,东西横跨42.8公里,南北纵深30公里,国土面积557.5平方公里,距县城168公里,东与永仁县永兴乡接壤;南与桂花乡相临,西与三台、铁锁两乡毗邻;北临金沙江与丽江地区华坪、永胜两县隔江相望。地处百草岭北坡,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最高点为百草岭帽台山,海拔3657米,最低点为金沙江观音岩库区水位线1134米。南部为高寒山区,北部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境内峰峦叠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貌复杂,受金沙江及其支流侵浊,多呈“V”型峡谷,谷壁挺拔陡峭。境内巴拉河属多底河下游河段,源于昙华山北麓,由南向北流经湾碧高坪子、巴拉两个村委会注入金沙江观音岩电站库区,全长18公里;湾碧河发源于百草岭北坡帽台山南麓大羊窝子,经碧拉乍、茨拉村委会境内向北至湾碧注入金沙江观音岩电站库区,全长27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835500亩,其中林业用地573784.5亩,占总面积的68.8%,活立木蓄积量265.334万立方米,非林业用地261715.5亩,森林覆盖率68%。乡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境内主要有核桃、板栗、花椒、桂圆、荔枝、芒果、木瓜、香蕉、甘蔗、小米辣、鸡枞、牛肝菌、松茸、巴岩香等特色产品。2019年末,全乡农业总产值为2381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1元,地方财政总收入861万元。全乡辖11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459717683人,其中乡村人口17301人。以傣族、傈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5.3%,属民族散杂居,分布在全乡各处。耕地面积17402亩,其中水田6311亩,旱地10769亩,人均土地面积约1亩。

第二节  “十”规划执行情况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湾碧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大力弘扬十六字精神和三种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全乡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大幅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斐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责任和最大的民心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消费、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扶贫政策,我乡于2019年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检测,全乡贫困人口16466468人全部脱贫摘帽,实现整乡脱贫出列,并持续掀起脱贫攻坚春季、夏季、冬季攻势等各类提升加强工作,继续压实脱贫责任,全面落实四不摘要求,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始终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依靠自然及区位优势,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前提下,挖掘特色潜力,打造绿色品牌,加快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构建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年均粮食产量稳定在9300吨,烤烟种植面积达2600亩,产量35万公斤,产值900万元;狠抓疫情防控,做好品种改良,不断扩大以猪牛羊鸡驴等为主导的畜牧业,实现产值38043万元;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引导群众形成多元化种植,增加收入,增加市场风险防御能力,大力推广种植红花,天麻,续断,重楼中药材21600亩;核桃种植面积达114848亩,预计产量2900吨,产值达7845万元;芒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预计产量80吨,产值达481万元;花椒种植面积达33304亩,预计产量208吨,产值达1348万元;板栗种植面积达2380亩,预计产量220吨,产值达178万元;新植魔芋600亩、百合150亩;水产养殖面积220亩,每年水产品产量78吨,实现渔业产值117万元;提升林产业科技管理水平,实施核桃花椒集约化50000亩;充分发挥合作社带贫作用,成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9家,引领群众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涌现出大姚县润心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巴拉村委会大姚县炳海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典型案例,打造出湾腊红糖”“湾碧芒果等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品牌,带动农户年均种植甘蔗600亩,为村民致富提供了优质平台和通道,实现年均产值300万元。挖掘整理民族文化,打造傣族傈僳族风格旅游小镇、民族广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力发展旅游观光、餐饮、零售、住宿等产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0万元。

——基础设施更加科学完善

以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牢固树立项目主导发展,投资决定增长的理念,按照严格按照受益农户最多,解决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原则,统筹展开整乡推进项目、浦发行扶贫投资发展基金项目、国开行融资贷款项目、民族团结示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抓实抓牢固定资产投资,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五年间,全乡累计新开挖小厂-乜波罗、高坪子-支倮箐等道路1464.4公里,硬化纳那-上西鲁、大羊窝子-阿布伍等村组道路58182.32公里,硬化村内入户道路6556.35公里,架设桥梁18座,至此,全乡124村民小组道路全部贯通,路面硬化率达90%以上;实施水利工程项目82件,架设饮水管道总长度170.16公里,新建混凝土沟渠54.99公里,渡槽38道,河道治理长度8.182公里,堤防4.75公里修复沟渠9.5公里新建农村人畜饮水设水窖706口,有效保障了全乡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实施危房改造491户,易地扶贫搬迁4511680人,扶贫安居工程安置房331套户;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施了包括三道箐、下纳那、桃树箐等多个地点的地质灾害避险避让搬迁项目,涉及农户108428人;完成110千伏万马变至35千伏湾碧变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巴拉村委会乜波罗村新建台区工程等电网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光伏提灌站、移民安置点改造项目等移民后期扶持直补结余资金项目18累计建成垃圾焚烧房106个,农村公厕及集镇公厕共85个,党员活动室44个,篮球场25块,累计投资31328.64万元,极大改善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及交通条件,全乡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我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810”民生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续巩固移民搬迁工作成果,做好4个移民村26个村民小组的逐年补偿资金的审核发放工作,保障移民人口利益,兑现8892167人移民逐年补偿资金3224.5万元,兑现2484人后扶直补资金596.16万元,兑现2690人新增水库影响区搬迁补偿补助408.99万元,认真做好移民自主培训项目,培训人员439人,发放补助53.54万元。紧抓教育不放松,全面提升教学硬件条件,优化师资力量,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建幼儿园5所,改扩建中心校区,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严格执行划片就近入学,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寄宿制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教育质量得好大幅提升,共输送约700名学生就读高职高专和中职学校。不断增强我乡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建成一所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卫生管理的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善11个乡村卫生室,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强化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大病调查干预机制,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建立完善健康扶贫基础数据库,建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开展各类引导培训和技能培训70余场次8600余人次,转移就业5880人次,国际劳务输出61人、有序组织省外劳务输出600余人,农民工、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推进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建设移民陈列室,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申报成立湾碧乡傣族火草筒裙、傈僳族文化传习所,发展县级非遗传承人10人,认真筹备举办一年一度的民族传统节日— “窝巴节,持续开展迎春送福免费文化下乡、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服务活动。严格落实民生保障,纳入农村低保11960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582.24万元、救灾救济粮73吨、救灾棉被730床、救灾棉服920套,发放临时救助金74.59万元;参加居民火灾保险年均3389户;每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5万人以上,共发放养老金人数1.01万人次,发放领取养老金1198.8万元乡敬老院软硬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做好奖优免补政策,申报奖励扶助人员103人,发放资金48.58万元;为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申报基本合作医疗资助金79.72万元,申报独生子女奖学金9.9万元关注孤儿、孤寡老人、分散供养五保户生活,发放五保供养金141.17万元,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27.09万元;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加强人口出生率9.66‰,计划生育率达95.93%,为824名育龄妇女补服叶酸,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深入执行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1000亩,陡坡地治理5150.2亩,兑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补助资金720万元,兑现陡坡地治理补助资金300.514万元,兑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237.5718万元落实小额信贷工作,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233262万元。实施雨露计划”423人次,补助资金71.45万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60座,实施推广节柴灶241户。全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民主政治建设持续推进

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党建为引领,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核心,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话语权及各类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增强。不断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及基层党建创新提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乡各级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凸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乡各类事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始终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进一步纠正四风,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锻炼和选拔优秀干部。重视和加强乡人大建设,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加强人大代表管理,人大代表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作用得到更好体现。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原则,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活动扎实推进,三个离不开”“五个维护”“五个认同成为全乡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识和共同行动。深入推进.普法和.依法治乡规划,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不断加大调解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我乡社会和谐稳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0多场次,提供法律咨询942人次,矛盾纠纷调处544件,接待来信来访1114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受理行政案件156件,治理集镇违章建筑,拆除面积2323㎡,办理林政违法案件47件。完善机制,强化督查,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紧盯安全生产高风险领域和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趋好态势。定期听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情况汇报,支持其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助力全乡工作全面进步。

十三五是踏实奋进、砥砺前行的五年,是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五年,更是全力攻坚克难、携手共赴小康的五年,回顾十三五发展历程,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做到了五个坚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政治信仰,保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毫不动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规划、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毫不动摇坚持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牢记初心使命、奋勇担当前行;毫不动摇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毫不动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全心全意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来,为湾碧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奋斗。

 

第三节   “十三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面临的机遇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云南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要求我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战略、启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云南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奠定了云南主动服务和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

在云南省发展战略中,楚雄的发展机遇不断增强。随着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滇中产业新区、昆瑞经济带、金沙江经济带云南“北大门”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滇中地区率先发展系列重大部署的扎实推进,全州“1133”发展战略的实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跨越发展的机遇,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绿色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带来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的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带来增强动力活力的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政策叠加带来加快发展的机遇,未来一个时期必将是滇中地区率先崛起的机遇期,对大姚发展的带动必将不断增强,大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在楚雄州发展战略中,大姚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随着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楚北城镇群发展、昆楚大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楚姚高速、永金高速(大姚段)等项目加快建设,两条“生态廊道”建设稳步推进,制约大姚发展的交通瓶颈将会逐步缓解,我县生态、人文、环境等优势进一步凸显,必将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形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十三五”的发展,核桃之乡、祭孔圣地、教育名县、大美大姚建设不断加快,奋力推动大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大姚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在大姚县发展战略中,湾碧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把大姚建设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云南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思路,抓住金沙江中游航运基础设施(湾碧码头)和攀枝花经湾碧至金安的沿江(金沙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机遇,南永大姚经济带、元祥大姚经济带、大丽大姚经济带、沿江大姚经济带建设持续推进,制约湾碧发展的交通瓶颈将会逐步缓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惠农政策、产业发展、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发展的积极因素将会逐步增多。通过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发展成果、发展能力、发展经验进一步积累升华,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全乡上下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干部群众发展信心日益倍增,干事创业热情高涨,湾碧乡已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在条件、资源禀赋、人的因素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临的挑战

一是发展的优势日趋减弱。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步加大,在全球经济活动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的企稳难以避免将受到全球经济后续复苏状况的干扰,发展增速逐渐放缓,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在“十四五”时期各地都谋求加快发展的总体形势下,对政策、资金、人才和市场等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我乡与周边乡镇相比,产业结构不优,互补性差,核桃、花椒、芒果等高原特色产业在数量和质量上优而无势,农业产业效益空间有限,稳增长动能不强,文化旅游业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受交通条件制约,在全县产业布局中的优势不断削弱。二是巩固脱贫成效任务艰巨。我乡属全省贫困乡,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落后,全乡1647户647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虽已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但我乡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破解群众增收瓶颈,巩固脱贫成效依然任重道远。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全乡“小”(经济总量小)、少(少数民族聚居,土地、林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能力少)、边(边远偏僻、交通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穷(财政收入低、产业底子弱、贫困面较大)、散(土地资源少、产业尚未培强)的现状仍未改变,加快发展的基础仍十分薄弱,发展的软硬环境不优。四是创新发展的动力不强。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开展工作能动性、创造性不强。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严重。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乡优势资源大开发,基础设施、基地大建设,产业大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乡消除瓶颈、打牢基础、改善民生、蓄势而发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五年,产业得不到优化,项目得不到如期实施,国家扶贫政策和保障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就会丧失大好机遇,影响到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就能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十”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十届九次、州委九届七次、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四个全面”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县发展战略,以跨越发展为主旋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乡为保障,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把湾碧建设成为“移民搬迁致富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乡村旅游观光示范乡和大姚面向大丽攀开放合作的前沿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原则。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市场、产品、科技等管理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打牢基础,培强产业的原则。坚持基础先行,努力突破交通、水利为主的两大发展瓶颈,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城镇、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我乡天然禀赋的自然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培植支柱产业,把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的原则。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医保、医疗卫生等问题,举全乡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更自觉的参与发展进程、更加主动的维护发展环境。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速度与质量、产业与生态、改革与稳定、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同时,要注意做好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关系,以及上级已经出台且执行期到2025年的相关规划、重大政策的关系,以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贯性和严肃性。同时要做好乡与县级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做到县乡规划“一盘棋”。

——坚持生态低碳,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以更开放的思想、政策、举措,拓展湾碧独特的地理优势,主动融入金沙江经济带大丽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强化招商引资,推进简政放权,营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环境。

第三节  发展思路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抓住“二个机遇”(贫攻坚项目实施、金沙江经济带和大丽经济带建设),实施“三乡战略”(产业强乡、旅游兴乡、文化活乡),培强“四大产业”(核桃、畜牧、芒果、旅游);打牢“五项基础”(城镇、教育、交通、水利、电力),努力把湾碧建设成为“移民搬迁致富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乡村旅游观光示范乡和大姚面向大丽攀开放合作的前沿地。

第四节  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十四五”期末,优势资源和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明显提高,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全乡社会各项事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推进跨越发展上取得新成绩。到2025年末,全民经济社会水平取得重要进展

主要预期目标:“十四五”期末,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达3.1亿元以上(2019年2.3815);粮食总产量保持在7800吨左右;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以上,达1028万元以上(2019年86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000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达13200元以上(2019年8821元);森林覆盖率70%以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8%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

第三章“十 ”发展的重大任务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奋斗目标,确定全乡“十三五”期间重大工作任务是:

第一节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着力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互联网“四网”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破解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

——强化交通基础支撑。依照“楚北规划”、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大姚县“十四五”规划,湾碧处于大姚连接大理、丽江、攀枝花的最前沿,这对实施我乡的交通基础建设迎来了历史性建设机遇。“十四五”期间,主要实施好巴拉至岔河25公里二公路硬化工程;纳、湾、新、白坟坝、高坪子、冷山和倮拉等村委会496公里村组公路硬化(或改建)工程;实施新、冷、碧乍、茨、高坪子等村104公里乡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和51公里乡村公路绿化工程;争取实施冷山至桂花树皮厂、碧拉乍至桂花味尼乍、高坪至三台多底河松毛乍施拉4条33公里乡际联络线扩建工程;继续争取新建客货运码头1个、巴拉、湾碧、纳那停靠点3个。共104件,概算投资34895。(详见附表)

——强化水利基础支撑。加大现有水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寻找后续替补水资源,加快实施水利投资工程。争取实施小坝塘新建扩建项目15个;争取实施巴、白坟坝、坪子、碧拉、文宜拉、冷、茨村委会三面光沟渠建或改扩建工程22件191公里;争取实施、新、冷、巴、碧拉乍、文人畜饮水管道改扩建工程17142公里;争取实施高坪子河、湾碧乡河道路治理29公里;争取实施建水池水窖2000口;争取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30个以上;争取实施全乡人畜饮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24件以上;争取实施、白坟坝、碧拉乍、茨、腊务堵芒果核桃花椒农业配水工程44件;争取实施沿江村委会提灌站25件。(详见附表)

——加快电力改造步伐。实施巴拉、高坪子村委会部分小组低压配电网改造工程;争取实施装机风电场项目2个;通过优化网络结构,提高配电网规划建设标准,完善保供电措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加大农田改造力度。坚持农田改造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相结合,改善耕地条件与培肥地力相结合,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争取实施中低产田改造2500亩;争取实施陡坡地治理1600亩;争取实施土地开发整理900亩;争取实施退耕还林3000亩;争取实施新村、茨、碧拉乍、文宜拉等委会121公里机耕路建设项目;争取实施白坟坝等村8000亩农业配水项目;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民粮食增收。

——扩大信息覆盖面。根据山区生产生活实际,分年度争取实施好网络信息化建设。争取在巴拉、高坪子、腊务堵、碧拉乍、倮拉等村委会上片实施通讯基站建设项目,实现移动手机信号全覆盖;在12个村实施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互联网建设工程;争取移动、电信电话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信息共享。

第二节  立足乡域优势,大力发展基地产业

紧扣“山上核桃、山下花椒、林中牛羊、江中水产、江岸热果、江上旅游、甘蔗红糖、特色冬早”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带一园五基地”(沿江万亩芒果经济带,乡村旅游观光示范园,高原特色产业基地、生态畜禽养殖基地、民族特色旅游基地、野生菌集散地、金沙江生态鱼类垂钓基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产业富民为目标,连片规模化种植,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依靠我乡天然的自然优势、发展培植支柱产业。

一带:(沿江万亩芒果经济带)通过土地整理及培肥、建生产耕作道、供水设施、加工厂等,结合产业建设需要及观光农业,对部分成片的可垦荒坡地进行土地综合治理。以湾碧、巴拉、腊务堵、纳那、高坪子、白坟坝6个村委为主,新植芒果4万亩以上,到2025芒果面积达10。并通过种植技术培训、优质品种嫁接,招商引资等方式在乡内建芒果深加工厂1座,打造湾碧芒果品牌,使芒果成为沿江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园:(乡村旅游度观光范园)在沿江56公里四级公路沿线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库区周围种植芒果、新建观景长廊、垂钓平台等。在湾碧-茨拉-碧拉乍大羊窝子-百草岭-桂花味尼乍一线发展一批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家核桃园休等,结合汇江大桥建设,打造沿江和高山片乡村旅游观光示范园建设,加快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

五基地:立足乡域特色优势资源,抢抓发展机遇,培植支柱产业,把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点打造建设“特色产业种植基地、生态畜禽养殖基地、民族特色旅游基地、野生菌集散地、金沙江生态垂钓基地

1.特色产业种植基地

——核桃种植基地:管护好现有的11万亩核桃,实施核桃配水工程5万亩,在核桃专业村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8个以上,以合作社来提高核桃种植户的整体效益。建核桃深加工厂1个,对全乡核桃进行深加工。

——花椒种植基地:加强40000亩花椒的中耕管理,新植花椒8000亩以上,加大花椒种植、修剪、采摘、科学烘烤技术培训,到“十四五”期末,种植面积达50000亩,产值4000万元以上。

——中药材种植基地:利用乡内林地面积广、林下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现有种植面积3000亩的基础上,年均发展种植中药材3000亩以上。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对土地整理及培肥、建生产耕作道、排水设施等。规划在全乡种植无公害蔬菜、辣椒2000亩以上,产品销往丽江、攀枝花等城市,通过蔬菜种植,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魔芋种植基地:通过土地培肥整理、建生产耕作道、购买种苗,以引进和推广优质魔芋为重点,拟在以文宜拉、冷山、倮拉、碧拉乍村委会为主的适宜种植区域种植魔芋2000亩以上。

——甘蔗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整理及培肥、建生产道等项目建设甘蔗种植基地。在以腊务堵、巴拉村委会为主的区域发展甘蔗1000亩以上,扶持湾碧红糖加工企业规范运营、打出品牌、走出云南

2.生态畜禽养殖基地

——黑山羊养殖基地:充分利用乡内山宽草长的优势,通过新建羊舍、改扩建圈舍、建设化粪池、引进优质种羊、饲草,发展100-200只户的养殖大户100户以上,适度规模的养殖小区50个以

——生猪养殖基地通过猪圈改造、购买种猪等项目扶持,拟在全乡发展生猪养殖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10户以上。

——家禽养殖基地:通过禽圈改造,种禽购买等项目,拟在全乡发展以鸡、鸭、鹅为主的家禽户均200-300只养殖基地20户以上。

——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实施畜圈改造、种牛购买等项目,拟在全乡适宜养殖肉牛村委会发展50头/户以上规模养殖户10户以上。

为提高养殖效益,争取在咖啡厂建畜产品深加工厂1个,主要项目涉及新建厂房,购置设备等,以兴办企业的方式运作,项目收益作为群众的收入来源。

3. 民族特色旅游基地:充分挖掘傣族傈僳族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美食,争取资金改造特色、支持傣族和傈僳族民族文化传习所建设,依托湾碧“窝巴节”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基地。

4.野生菌集散地:充分利用乡内及毗邻乡镇野生菌种类多、数量大的优势,在乡内建野生菌加工厂1个,对全乡的野生菌类进行加工、储藏和运输。

5.金沙江生态垂钓基地:借库区蓄水后水面宽阔、鱼类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整合旅游小镇综合开发项目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通过新建游艇码头、人造沙滩、库区观光、休闲垂钓平台傣族傈僳族生态绿色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项目打造金沙江生态垂钓天堂带动区域内旅游、美食、文化、服务等休闲产业的发展。

第三节  充分挖掘湾碧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借移民搬迁和湾碧被列为全州30个重点乡镇的机遇,围绕建设“傣族傈僳族风情旅游小镇”的目标定位。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建设重点,做实功能配套,内抓民族小镇管理,外抓宣传造势,以“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促进民族风情小镇品位大提升,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主动融入大(姚)丽(江)经济带、沿江(三岔河至湾碧达攀枝花)经济带,发展金沙江库区旅游。借县委、政府规划实施“大丽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东风,坚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激励机制,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以被列为全州重点镇为契机,做实功能配套,强化宣传造势。围绕“傣族傈僳族风情小镇”的定位目标,完成集镇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充分挖掘傣族、傈僳族的民间文化、民俗民风、饮食文化等,积极引进旅游产业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理念、管理经验和模式,做好湾碧金沙江观音岩电站库区旅游规划项目的实施,实施好湾碧特色旅游小镇综合开发项目;按照特色村寨建设标准,建设咖啡厂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围绕茨拉—大羊窝子—桂花自必苴一线打造核桃观光园乡村旅游开发项目。

——筹办好民间传统节日—“窝巴节”。认真挖掘“窝巴节”的文化内涵,精心筹备好一年一度的“窝巴节”节庆活动,促进商贸流通。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广泛募集办节(会)资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借鉴西双版纳、嘎洒等地傣族风情展示模式,探索“泼水节”系列活动经常化模式,提升傣族风情小镇吸引力和知名度。

第四节  坚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三农”工作成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移民搬迁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产业化扶贫开发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坚持“生存型扶贫”“发展型扶贫”“两轮驱动”,以整乡、整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争取碧拉乍、白坟坝、湾、茨拉等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50个;争取实施少数民族机动金建设项目30个;争取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6个;实施特色村寨项目3个;争取建设日处理垃圾10吨的垃圾处理厂1个,新建集贸市场1个,实施农村房屋改造1000户;争取实施茨拉、倮、碧拉乍、巴村委会211户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治理项目;争取实施、白坟坝、碧拉乍、冷、倮拉等村委会235件垃圾(站)项目建设;在12个村委会实施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美化等项目,有效提高人居环境。加大县、乡财政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支持力度,落实粮食直补、种子和农机具补贴等各种惠民政策。

第五节  加大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力度,构建秀美山川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增强生态环境对资源开发的承载力。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健全完善现代林业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有效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努力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以湾碧河、巴拉河为重点,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在“十四五”内争取以实施核桃集约化和配水工程建设5万亩。积极向上申报中低产林改造项目,以每年改造3000亩的目标完成中低产林改造;争取实施退耕还林项目3000亩以上;争取新修林区公路50公里,建森林管护哨所11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00座,实施节柴灶改造1000户,认真实施烤烟烘烤以煤代柴工作力度;真正做到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集体经济得到壮大的目标。

第六节  拓展市场消费领域,扩大开放合作

坚持把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市场消费量作为拉动内需的主要战略举措,加快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刺激型过渡。在资源开发必将催生产业大军和城镇人口大量增加的新形势下,积极倡导适合于乡情实际的文明节约、低排环保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努力拓展消费空间,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积极培育交通运输、休闲娱乐、旅游节会等消费热点;超前探索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催生新市场,新建宾馆、 物流中心,组建农资配送中心,开发基层物流网点,推动服务业 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发展。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广结八方精英,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进驻我乡共同开发,借力发展。

第七节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保障民生促和谐

全面落实各种保障体系和惠民政策,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收益分配均衡化,让资源开发、经济增长、社会事业进步和改革成果惠及全乡人民。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争取新村、茨、倮拉等村幼儿园改扩建项目,争取实施白坟坝完小扩建项目,争取实施高坪子完小综合食堂、公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五年内争取对现有的部分完小校舍和食堂实施改扩建;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名师工程”的实施,建立全乡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人才库,健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推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化配置。积极执行校长选拔和教职工聘用新机制,完善绩效工资改革后的教师考评、聘任机制。

——繁荣文化、体育、广电、科技事业。坚持协调统筹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抓好乡村文化室、文化体育广场、农家书屋、图书室(馆)、有线广播等工程建设。改扩建文化陈列室1个,实施12个村委会村级文化服务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继续加强 “窝巴节”和传统文化“火草筒裙”、“橄榄参”的保护、传承;修复腊务堵毛主席纪念塔等文物纪念点6个。争取建白坟坝、冷、碧拉乍等村组篮球场12个;在巴拉、炳海等村委会新建民族健身广场项目各1个;争取在乡政府和12个村委会建有线广播各1个、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覆盖网工程1项。健全“三农”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在全12村委会实施4-5个省级科普示范项目,全面实施科普惠农工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努力搭建科技平台。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其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增加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配置,设置与我乡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逐步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分明,乡村联动的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新农合参合率达98 %以,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卫生人才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理论武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2025年,全乡所有人口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率达100%,乡村医生中中专以上学历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均占50%以上。规划期内争取实施乡卫生院综合楼和12个村卫生室改扩建项目,并淘汰更新相应医疗设备。

——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落实好各项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推进优生工程,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乡计划生育服务所规范化建设;在12个村委会新建计划生育宣传室并配备相关设备;争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

——提高社保工作覆盖面。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大对非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收缴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号相结合,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特困群体救助制度,继续推行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探索新型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持之以恒的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工作,重视宣传,引导重点人群,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年均参保率达到98%以。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完善农村低保管理和申报程序,实现应保尽保;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促进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夯实民政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强化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队伍建设,争取建设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仓库1个,实施乡敬老院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改善办公环境,不断完善供养条件,在“十四五”期间五保老人入院100人以上。争取建设12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1个,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6个、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1个。

——加强平安和谐湾碧创建工程。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矛盾纠纷、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把矛盾都化解在萌芽状态,问题处理在初始阶段,预防民转刑案件、恶性案件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提高维护人民安全,驾驭复杂治安局势,处置突发性应急事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防灾一体化建设,加强干部职工和群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性应急事件的能力。组织实施普法规划,落实普法依法治乡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依法管理社会作为依法治乡的重点,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司法监管,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实现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发展,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湾碧建设效果得到极大彰显。

第八节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湾碧乡村振兴新篇章。

第九节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继续开展好“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抓好规划各项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两个责任,抓好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统筹实施“书记队伍、支部堡垒、素质提升、阵地延伸、产业示范、集体经济、城乡联动、优质服务、先锋引领、党内民主”十大基层党建工程,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湾碧乡基层党建大提升,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发展大推进,民族团结大进步,精神文明大变样,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四章  保障措施

本规划经过湾碧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全力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坚持规划统领

纲要是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是制定我乡各级各类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以及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乡机关、各村委会要自觉服从,严格执行,切实维护纲要的统领地位和权威性、严肃性,为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节 明确实施责任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责任,强化制度、规划和政府的综合协调,促进规划联动,统筹推进实施。乡人民政府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和战略任务进行分解,各办公室、中心(站所)、村委会要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牵头单位要落实责任,其它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切实保障纲要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第三节 强化项目支撑

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形成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项目培育机制,把储备项目作为争取资金、招商引资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筛选、储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项目,根据需要适时进行项目优化和调整,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科学编制年度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着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环境、信息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项目监管,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任务到人、措施到位、分级负责、整体推进、一抓到底。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咨询评估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追究制度、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等。

第四节 加强监测评估

对纲要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重要政策的实施进展和效果,以及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跟踪落实和监测评价,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促进规划实施,加强对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落实情况,自觉接受乡人大和人大代表的监督检查。组织对纲要重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改革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报乡人大主席团审议。纲要实施期满,要开展总结评估,为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打好基础。纲要一经批准,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如遇到发生重大变化或不可预见因素,直接影响到规划目标任务落实,乡党委政府应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告县委政府审议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