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姚县深入贯彻州委、州政府关于商贸经济高质量发展部署,全力推动消费市场恢复,但受宏观环境、行业结构等因素影响,1-5月贸易行业呈现“总量增长、增速放缓”特征,需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一、1-5月贸易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月累计完成21.84亿元,同比增长8.2%,较1-4月回落2.1个百分点,全州排名从第3位下滑至第6位。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回落3.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回落1.9个百分点。
(二)限额以上行业。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27541.4万元,增长21.37%,增速较上月回落2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3.7681.7万元,增长26.47%,增速较上月回落1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249.7万元,增长22.98%,增速较上月回落4.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5803.2万元,增长21.72%,增速较上月提高0.07个百分点。
二、商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消费领域“拖累效应”显著,成为增速回落主因。1-5月我县限额以上单位监测的17类主要商品中,4类传统商品(粮油食品、家电、日用品、五金电料)零售额同比分别负增长9.1%、31.3%、3.8%、8.8%,4类合计占限上商品零售总量的60.7%,拉动限上整体增速回落17.9个百分点。传统类商品消费收缩,依然是今后行业增长中的最大瓶颈。
(二)旅游消费“乘数效应”未释放,关联行业拉动不足。受“流量转化低效、供给匹配错位”等制约,我县旅游消费对住宿餐饮等关联行业的带动作用疲软。一是游客结构上,以周边短途游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集中于门票、基础餐饮等低附加值环节,对住宿、夜间经济等延伸消费拉动不足;二是产品供给上,本地旅游仍以“自然观光+农家乐”为主,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文化体验,服务质量不达标,导致游客“愿来不愿留”;三是通过行业数据印证,7家限上住宿企业中仅2户正增长、4户负增长,文化旅游未对住宿行业形成有效拉动。
(三)企业“规模+竞争力”双短板,增长支撑力薄弱。一是限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占比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稳定增长动能;二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问题,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波动大,对增长的支撑作用有限。
三、下步对策建议
(一)强化监测调度,压实“稳增长”责任链条。建立“月度分析+季度调度”机制,由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牵头,联合统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动态跟踪社零总额、限上企业增速等核心指标,重点监测批发、零售、住宿等负增长行业。对连续2个月未达预期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重点解决用工、融资、物流等实际困难,确保全年贸易行业增速企稳回升。
(二)深促以旧换新,激活“传统消费”新动能。针对传统商品消费疲软问题,细化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建立健全“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一是汽车方面,在国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贴力度,对购置新车也给予相应补贴,带动消费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汽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利率、期限,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二是家电方面,优化补贴流程,开设家电以旧换新专区,让消费者在购买时立即兑现补贴,尽可能缩短补贴周期,对新购置的也给予补贴。
(三)深挖文旅潜力,打造“消费增长”新亮点。以“文化节庆”为抓手,推动旅游与住宿餐饮深度融合系统打造“孔子文化节”“核桃文化节”“彝绣文化节”“丰收节”等地方特色节庆品牌,通过非遗展演、民俗互动、特色手作展销、文化主题市集等多元形式,以节聚人气、以节兴商气。在景区周边布局夜间经济集聚区,推动住宿业向品质化、个性化转型,餐饮业向特色化、品牌化升级,形成“旅游引流-消费转化-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
(四)攻坚升规 纳统,壮大“限上企业”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引领企业发展创新。加强部门协作,工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企业调研,重点培育成长性好、潜力大的企业,确保全年新增限上企业10家以上。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