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提升强降雨防范应对能力工作方案

索 引 号:dyx020-/2023-0220001 公文目录:灾害事故救援 发文机构:大姚县应急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0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提升强降雨防范应对能力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决策部署及委、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深入查找全强降雨防范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补齐短板漏洞,推进气象、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及山洪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全强降雨防范应对能力,结合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提升强降雨防范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大姚地质状况复杂,气候变化多样,在暖干化背景下,全降水总量有下降趋势,但暴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百分比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降水的集中度增加,极端日降水事件频次呈增多趋势,近五年出现较强区域性暴雨过程明显多于常年同期。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突发多发重发愈加明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在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应急、气象、水等部门坚持开放创新,持续推进气象、山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气象山洪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姚地形地貌复杂,天气复杂多变,区域性、局地性、突发性强降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仍存在监测站网覆盖不足、测报技术单一、自动化水平不高等明显短板,防汛减灾救灾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加快推进气象、山洪监测设施设备建设和更新维护,不断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持续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系统完善防汛救灾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强降雨应对能力迫在眉睫。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决策部署及委、政府工作和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加强气象山洪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升全防汛抗旱减灾救灾能力,落实落细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压实扣紧防汛抗旱责任链条为核心以强化提升强降雨防范应对能力为目的,以加快推进气象山洪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巩固提升防汛救灾工作机制为手段,实现强降雨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响应联动及时、防范措施有效,切实防范灾害风险,有力减轻强降雨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关键技术运用根据上级气象部门所构建的楚雄暴雨灾害发生机理概念模型,结合大姚复杂地形背景下暴雨客观预报、预测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大姚复杂地形及复杂气候特征的暴雨灾害风险管理关键技术方法和流程,建立精细化、定量化的暴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并应用于大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评估业务部门,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科协完成时限2025年前)

2.提高灾害性天气立体协同监测能力。按照上级气象部门优化观测站网布局方案逐步实现地面气象监测站平均间距达到10公里。积极向上争取天气雷达和风廓线仪等地基垂直遥感观测系统建设项目力争实现雷达探测有效覆盖率达到75%,形成陆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气象观测站网和综合应用体系,提高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精密监测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发展改革水务局;完成时限:2025年前)

3.提升强降水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加快以数值模式产品释用为核心的无缝隙精准化预报业务体系建设,构建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建立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业务平台,加快形成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降水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大姚气候异常的能力。以强降水天气为重点,扎实推进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行政村。实现强降水天气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预报,递进式发布短临监测预报预警产品,不断提升强降水天气精准预报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完成时限2025年前)

4.加强预警发布能力建设。推进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应急广播等技术手段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联合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建设大姚县预警信息精准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精细化到乡镇、到村社区。加强气象、应急、广电、通信运营商等相关部门沟通,共建共享信息发布渠道和平台,健全手机短信、新媒体、应急广播终端等发布渠道完善气象灾害高级别预警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应急局、县融媒体中心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财政局完成时限2025年前)

(二)加强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建设和维护

1.加快推进测报设施建设和维护。按照“统筹协调、因库制宜、实用有效、信息共享”的原则,严格执行水文测报有关技术标准,分批逐年实施,加快推进水库等雨水情测报设施建设,实现自动化方式采集和报送信息。一是在已完成35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完成48座已建成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建设。二是争取立项支持升级改造红豆树中型水库雨水情测报系统。三是督导做好全小型水电站水库雨水情测报系统建设,加快实现雨水情信息自动监测报送。(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发展改革局完成时限2025年前)

2.加强新建水库信息入库。严格落实新建、除险加固水库必须建设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有关要求。2023年起,新建成、完成除险加固的水库,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信息实现“一站多发”信息共享将作为项目验收的必要条件,确保新建水库实现雨水情信息自动监测报送。(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监测信息上传云南省水库雨水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一级部署,多级应用”的原则,结合水利大数据建设,充分利用云南省水库雨水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汇集、应用水库雨水情信息,并与水文、防汛指挥部相关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实现省、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统一使用,省、州、县按权责分级共用云南省水库雨水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全水库雨水情监测站点按照一站多发的技术要求,建设、更新维护雨水情测报设施提高信息报送自动化水平。(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完成时限2025年前)

4.加强测报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严格执行《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各级行政管理监督责任、水管单位(人员)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日常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制度,明确信息报送、日常维护、检测校验、数据应用、技术培训等要求。落实监测设施运行维护措施,保障监测设施正常运行。(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5.定期开展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加强监测数据应用,县水务局每年应组织监测资料整编,定期开展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加强监测数据分析成果应用,雨水情整编资料向有关部门汇交、共享。监测平台与水文、防汛指挥等相关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全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为落实预报预警演、预案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水库安全运行。(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6.协调落实水电站水库管理责任及信息报送。落实专人建立水站水库雨水情信息自动监测报送机制,落实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项目法人和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及信息自动化报送措施,及时监测报送水电站水库雨水情信息(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县发展改革局;完成时限2025年前)

7.高质量完成水库报汛任务。严格按省水利厅下达的年度防汛任务书要求开展年度水库报汛工作,4月30完成山洪监测设施设备维护、防汛特征值修订报备水库报汛汛前准备工作,确保水库报汛雨水情观测设施设备到位、人员到位、保障措施到位、高质量完成年度报汛报旱任务。(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强化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和维护

1.增加中小河流监测站网密度。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力争2025年前建设各类水文监测站2至3个。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左右,有防洪任务、有水资源管理需求且具备建站条件的中小河流争取上级支持监测覆盖率达到86%左右,实现水位、流量自动监测,基本满足防汛抗旱减灾和水生态、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等需求。(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完成时限:2025年前)

2.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运行维护。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升级改建监测站点设施设备,配置现代化水文监测设备,提升自动化监测水平,按要求开展巡测及应急测报工作;加大水文监测站网特别是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设施设备更新维护预算经费保障,确保监测设施设备及时更新维护,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提升江河洪水预报能力水平。依托气象共享雨量站实时信息和2.5×2.5千米高精度格点预报成果,以及州气象水文耦合预报系统、水文中长期预报系统,提升洪水预报预警服务产品智能化、精准化。(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4.加强和规范水文预报预警服务。按照《楚雄州水情预警发布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会商研判,及时开展预报、预警及信息发布。(责任单位:县广电局、县水务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四)巩固提升防汛救灾工作机制

1.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指挥体系,配齐建强防办业务专班,明确防指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持续强化与各部门联合会商、综合研判、应急联动和点对点调度,巩固提升防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各部门有效协同、有序联动的一体化防汛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县防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2.进一步健全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坚持以气象、山洪预警为先导的响应联动机制,严格按照《大姚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重要预警信息发布后,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到乡镇、到村(社区)、到组、到户到人。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县防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严格落实党员群众转移包保责任制,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暴雨、山洪预警“叫应”机制,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红色预警发布后,县、乡镇包保责任人下沉到村组、到社区,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紧急转移避险。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县防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4.进一步强化防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切实完善各乡镇、各行业防汛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改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开展全方位、全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梳理隐患点和薄弱环节,科学分析,精准研判影响范围,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建立风险隐患问题清单、整改任务清单、重点对象包保责任清单、整改工作台账。(责任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防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5.进一步健全预案修订及演练机制。建立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评估机制,针对重特大洪涝干旱灾害应对中发现的问题每年组织开展预案评估修订完善,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加强预案演练,每年定期开展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综合实战演练不断优化防汛指挥调度,磨合协调联动,锻炼应急抢险队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覆盖所有自然村的防汛应急演练,让群众能够熟知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达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责任单位乡镇人民政府,防指各相关成员单位、县防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6.进一步强化紧急转移安置避险机制。把临灾转移避险作为防汛救灾的核心工作,严格落实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和党员包户的应急转移包保责任制,落实好“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怎么转、转到哪、如何管”六个关键环节,明确危险区、转移路线、避险点和责任人,确保灾害发生时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宁可十防九空、确保万无一失。(责任单位乡镇人民政府,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县防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7.进一步健全业务培训机制。县防指在每年汛前及汛期结束后至少组织一次防汛抗旱业务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对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专业干部、业务骨干进行防汛抗旱业务培训,使相关责任人进一步熟悉掌握防汛抗旱及相关的水文、气象常识,提高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乡镇人民政府,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县防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8.进一步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在暴雨、山洪、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设立宣传栏,制作宣传片,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科普宣教,不断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群众临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建立案例宣传跟进机制,灾害发生后要结合鲜活的案例,及时跟进宣传,开展“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典型案例和血的教训,切实提升公众防灾避险意识。(责任单位乡镇人民政府,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县防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镇、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州、县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深刻认识提升强降雨应对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有序推进,抓实落细提升强降雨防范应对能力各项工作,抓紧补齐防汛应急的短板弱项。

(二)强化资金保障。水务、气象部门要结合国家、省、州“十四五”气象、水利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发改、工信、财政部门立项支持,多方筹措气象、山洪、水利监测设施设备建设、维护资金。财政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依法将相关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三)强化过程监管。抓住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契机,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对标对表,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动态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提升强降雨防范应对能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四)强化问题反馈。工作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工作建议请及时向县防汛办反馈。联系电话:622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