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报告

索 引 号:dyx017-/2022-1130001 公文目录: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发文机构:大姚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6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报告

我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旨在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营造健康清朗的文化服务氛围,现将2022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核桃博物馆各1个,乡镇级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129个,村级(社区)文化小广场30余个,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12个社区服务点。其中:县文化馆于2012年建成,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7平方米,编制5人,实有职工5人,建有非遗文化展厅、演艺厅、多功能培训教室和美术书法摄影展厅、电子阅览室等,有户外演出设备一套;县公共图书馆于2011年建成,占地面积3778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编制4人,实有职工4人,藏书1.2万余册,报刊杂志165种,建有图书借阅室、报刊杂志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等,有电子阅读设备30余套;县核桃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编制2人,现有职工2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图书3000余册,设置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基本完善;农家书屋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每个书屋统一配备有实用图书1900余册、报刊10余种;城区文化广场主要有金碧文化广场、白塔文化广场、核桃文化广场、蜻蛉湖广场,面积近万平方米,是城区居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22年,项目下达后,我县及时制定下发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并及时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督促。目前,我县涉及的项目主要是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戏曲进乡村、总分馆制建设、昙华乡文化站提升改造项目、吾普吾么村委会文化活动室提升改造、新街镇小古衙村委会瓜子村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提升改造、金碧镇金龙社区文化活动室提升改造、开展送戏下乡10场、金碧镇金龙社区村级大数据示范点建设、赵家店镇“紫丘文苑”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补助村优秀业余文艺演出队20支、文化馆提升改造、图书馆提升改造,均已完成建设。完成项目投资120万元。

(二)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管理使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努力实现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基础设施标准化、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管理运行一体化,实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绩效考评”。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落实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主体,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定期开展检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等单位的职能作用,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扎实开展文艺活动指导、图书借阅、展览展示、非遗传承人培训等活动。印发《大姚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排查工作的通知》,督促各乡镇对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进行自检自查,上交自检自查报告。根据乡镇自检自查报告及平时掌握了解情况,由分管领导带队以向偏远地区督察为重点,采用随机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我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抽查检查,均不存在闲置、出租、挪作他用等情况。乡镇、村(社区)两级所有公共文化场所都按照规定免费对公众开放,县图书馆接待服务群众111826人次,县文化馆接待服务群众59111人次,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接待服务群众75150人。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有人管,有人用,可面向社会、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地、图书借阅、电子浏览(网上冲浪)、书法绘画创作、文艺节目排演及组织文体活动,能为群众提供文艺期刊及群众文艺活动创办的相关材料。

)依托城乡十大节日,持续开展文化活动制定印发《大姚县2022年戏曲进乡村工作方案》《关于2022年城乡文艺演出活动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编创录制疫情防控宣传视频,彝族说唱《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编排小彝剧《文明新彝村》,花灯歌舞《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就是好》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成功举办昙华彝族插花节、赵家店火把节、三台核桃文化节、石羊孔子文化节、丰收节系列活动等节庆活动12场;开展以“喜迎二十大”、“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为主题的文化文艺演出10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全民阅读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书香九进等为契机,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文艺演出、展览活动、知识讲座、送春联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线上共开展123场,线下共开展77场,其中,全民阅读线上4场,线下13场;公益性展览线上68场,线下9场;线下培训班15场;组织线上各类公益性讲座15场;开展戏曲进乡村86场;组织开展“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文艺演出活动14场。县演艺公司组织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采风创作2次;对2个基层群众性文艺表演团体开展结对帮扶4次;完成原创作品7个,改编、复排、移植或引进节目2个。

(四)强化日常指导,文化阵地不断规范。切实增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图书馆持续开展免费开放工作,定期开展免费开放、图书分类管理、系统录入等业务工作指导,及时排查掌握乡镇、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图书破损、陈旧等情况,并根据群众需求进行图书类型的完善、更新;文化馆持续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和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向各基层文化站(室)、文艺队免费提供馆办期刊和群众文化演唱材料,做好文艺演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传统节日活动开展等指导工作。按照《城乡业余文艺团体管理办法》严格业余文艺团体管理,切实增强对文艺人员的指导培训,针对基层文艺人才举办剧本创作、文艺骨干乐理知识及器乐培训、非遗传承人培训考核等5期,200余人。申报优秀文艺队补助20支。探索业余文艺队发展新模式,带领文艺队参与文化文艺演出50场次,提高了业余文艺人员的自豪感及归属感。注重民族文化人才建设,定期组织三馆一站工作人员、非遗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文化工作业务培训,对花灯、梅葛、彝剧表演文艺骨干进行技能培训。配齐全县12个乡镇文化站兼职人员13人,129个村(居)委会文化辅导员129人,在文明大姚云平台招募注册文化文艺志愿者868人,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18次。申报通过县委联系专家人才5人,申报通过2021年云南省文化志愿者先进典型2人,申报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五)以文促旅,文旅融合不断增强。依托一居(赵祚传故居)、一陵(赵祚传烈士陵园)、一园(白塔山主题公园)、一馆(红色纪念馆)、一路(红军长征过大姚线路)等红色文化资源,投资992万元,打造“红色仓西·英雄故里”大姚七街仓西红色旅游示范村;依托我县“咪依噜的故乡、彝剧的诞生地”的深厚彝族文化底蕴,积极发掘利用神奇古老的彝族文化特色和价值,将昙华、桂花、三台、龙街、赵家店等县内12个乡镇的彝族文化内核串点成线,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路线;通过对彝族民族文化故事、民俗活动、民族特色美食、彝族医药、彝族手工艺、彝族音乐等方向的深挖研究,突出彝乡特色,加大如民族服饰、彝族刺绣、植物花卉、彝医药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特色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大姚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大姚旅游的体验性、参与性。着力打造大姚孔子文化节、彝绣文化节、核桃文化节品牌,支持各乡镇举办好民族传统节日,其中“彝族插花节”“三台服装节”、“赵家店火把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知名度逐年提升。“彝族插花节”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民族节庆及云南省最具特色旅游节庆,2022年筹办“云上插花节”,整合主流媒体、新媒体、客户端等多方媒体,推荐展示大姚形象,全媒体曝光量超1亿。

(六)强化学习宣传,不断贯彻落实《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我县高度重视《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印发宣传贯彻方案和《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通知》,将《条例》宣传贯彻落实与推进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纳入“八五”普法重点学习内容,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题培训,编排文艺节目演出多种形式,利用电视台、微信平台等途径,开展学习宣传,提高《条例》知晓度。及时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有关部门报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和《条例》实施情况,县政府将《条例》学习纳入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学习,并同意印发《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细化乡镇、部门工作职责,要求乡镇、部门多渠道、多措施开展学习,确保《条例》贯彻落实取得实效。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近年来,大姚县人民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全县文化事业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因县级财政增长乏力,加之上级扶持投入总体有限,全县乡镇文化站功能完善提升、村文化室配套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因人员老化、经费不足,加之创新能力弱,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和整合开发滞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效果不明显,全县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对外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因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年轻化、专业化人才较为缺乏,加之财政扶持资金投入有限,全县文艺作品创作及展演水平不高,精品较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总体较弱。业余文艺团体激励机制不完善,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一是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州项目资金扶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继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加强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万村书库工程、科技培训工程、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等宣传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大力推进集“党员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民兵之家”、“科普之家”等为一体的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二)继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一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积极创作剧本,打造特色剧目参加省州新剧节目演出,实现艺术精品生产新突破。二是积极汇报争取文化专业人员编制,加强文化人员培养,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文化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三是继续做好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响彝族文化品牌,将丰厚的彝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检查、抽查力度,努力规范出文化娱乐场所经营秩序,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和社会风气。

(三)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是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面向农村,实现中心下移、资源下移,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文艺演出2场以上。二是巩固图书馆、核桃博物馆和文化站免费开放成果,确保常态达标,最大限度方便和服务群众。创新方式,举办好城区十大节日文化活动及乡镇民族传统节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四)继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力度。一是充分挖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培植结合起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二是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石羊古镇、三潭、赵祚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百草岭等景点景区提升改造。围绕旅游特色县城建设,在石羊创建为国家级AAAA景区、昙华创建为国家级AAA景区、西河印象创建为国家级AAA景区基础上,努力把白塔公园、三台核桃森林公园创建为国家级AAA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等旅游要素,培植一批特色旅游名镇(乡)、名村,推进旅游扶贫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打造精品旅游饭店、旅游民宿,加快推进旅游自驾车营地建设。三是精心策划文旅融合旅游线路,积极争取纳入全州旅游环线,深化楚攀区域旅游合作。

(五)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管理。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建设工作,整合现有资源,建设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党员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严格按照“十个有”要求,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管理,确保活动开展常态化。加强村文化室打造,按照“九个有”的标准要求,加快推进村文化室规范化建设。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