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统筹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索 引 号:dyx015-/2023-1011018 公文目录:园区经济 发文机构:大姚县农业农村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1日 文  号: 标  题:统筹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信息技术产业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加速融合,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互联网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万物互联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带来产品与服务供给方式、商业模式、企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深刻改变,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分工形式从过去线性模式向网络化方式转变,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物流、用户等各个主体之间距离不断缩短,形成无缝链接的产业生态圈,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信息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更加广泛,工业区块链初步构建,呈现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大姚发展的新格局。全县家庭宽带覆盖率达100%、全县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城区及乡镇政府所在地5G覆盖率达100%、家庭(端到端)平均有线网络接入带宽达100M、城市无线网络接入带宽达200M、农村无线网络接入带宽达100M。

(二)发展重点

1.推广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在生产过程的广泛使用,建立个性化制造与规模化生产协同的新型生产方式。提高冶金矿产、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轻纺等行业的数字化生产装备的比例和联网率,推广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生产方式,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工艺优化、故障诊断和及时响应,推动生产过程与主营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和集成应用,形成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的个性化制造能力和集约高效的先进制造能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对主要耗能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倡导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对生产过程能耗物耗的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能力。

2.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和综合标准体系。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建设并举,在普及光纤宽带网络基础上,大力发展5G无线通信工程,推动“三网”融合,筑牢信息化基础。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推动大数据的应用与服务。发展信息消费产业,筑牢两化融合发展的应用基础。

3.突出重点领域。大力引进国内外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建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基地,培育大数据产业。坚持试点先行,突出应用牵引,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推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内部业务系统集成应用水平和上下游企业间系统集成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扩大两化融合试点区域、行业和企业范围。重视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标准建设。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引导企业通过互联网发掘利用全国甚至全球资源,开展产品研发、联合制造、市场营销等活动,克服技术、人才、地域等限制,最大限度地整合优质资源,促进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着力打造智能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二、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等资源综合利用。

(一)发展目标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条件,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体系建设。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1.5%。

(二)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在冶金、建材等行业推广节能技术装备,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技术装备配件生产和使用。推广和使用节能产品,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的应用。在城市街道、宾馆、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积极推广和使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灯、LED等高效节能产品。加大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产品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2.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加快形成成套装备、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材料生产能力。加快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切实改进水环境质量,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建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并统筹推进饮用水源地水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矿井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加强砷渣、铬渣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积极推广环保产品应用,大力推广应用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等环保产品,积极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应用。扩大政府采购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创新环境服务模式,推广合同环境服务,促进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工业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境治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服务。大力发展多要素、全过程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的综合环境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大力发展环境法律政策、战略规划、工程咨询、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核查、评估认证等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环境教育普及与培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等新兴环境服务业。

3.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大资源和产业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高效安全采选技术和装备,突破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瓶颈,降低入选品位,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重点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共伴生、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进一步提升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加强对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电池、废旧纺织品、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废弃物等城市废弃物集中资源化回收和规范化处理,发展以废旧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旧汽车、废弃油品等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扩大城市生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4.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残留地膜、畜禽粪便、林业三剩物等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培育农林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实施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等重点工程,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机具的研发与推广。积极推进残留地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利用,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畜禽粪便工厂化处理技术,推广生物发酵模式,加强对分离后的粪水、粪渣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大型养殖场推广粪便综合治理工艺。推动林业剩余物制木材、养殖食用菌等资源化利用,支持林业剩余物能源化利用,发展生物合成液体燃料先进技术。鼓励开发农林废弃物超低排放焚烧技术。

5.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动物联网电子监管在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利用处置等领域应用,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统筹县内外再生资源利用,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衔接。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体系,鼓励通过合同管理方式,提供废弃物管理、回收、再生加工和循环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广再生产品和原料。建立健全覆盖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技术工艺、再生产品、污染物控制等方面标准体系。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