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十四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索 引 号:dyx015-/2023-1011001 公文目录:资源经济 发文机构:大姚县农业农村局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1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十四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大姚县农业农村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州委九届七次全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农村工作会议、十五届县委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中国共产党大姚县十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坚持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围绕“11233”的发展目标和坚持“12345”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与省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着力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畜禽稳产保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二)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

(四)坚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五)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做好政策保障、规划引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扶贫队伍与人才振兴、扶智扶志与文化振兴、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脱贫支撑体系与组织振兴等的有效衔接,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是我县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合理制定未来5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对推动我县未来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测算,到2025年我县农业农村宏观经济预期目标是: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10亿元,年平均增长10%以上,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达73.2亿元,年平均增长10%以上;畜牧业产值达24.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渔业产值0.54亿元,年平均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年平均增长10%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5万千瓦特,年平均增长1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0.5%。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

四、生产力空间布局

结合大姚县目前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发展环境、县域生产力空间布局,以及“十四五”期间全县面临的国内外各种挑战、机遇,全县“十四五”农业产业发展初步考虑是按照“12345”的思路来规划布局和总体推进,即“建成一批园区、打造两条廊道、做强三大品牌、建设四个基地、强化五项保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园区农业、立体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信任农业、认养农业、可视农业、循环农业、保险农业,大力实施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入市、到家(户)”工程,“互联网+农业”、“农业+”工程,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大姚建设成为全省“一县一业”(核桃)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一)建成一批园区,即以两条生态廊道为主线来布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全县果蔬、畜禽、蚕桑、干果等特色产业,整合现有的绿色食品加工园、电商产业园、物流园等资源,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0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建成国家级产业园1个(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园)、省级产业园3个(以蚕桑、果蔬为主的蚕桑、果蔬产业园)、州级产业园4个(以黑山羊、生猪、百合、野生菌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的“引擎”作用,带动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充分依托目前全县产业基础和优势,坚持种植园、养殖园、科技园、加工园、电商园(含物流)“五园”并建。在建设方式上可以采取县建核心园(2至3个)、乡建示范园(1至2个)和廊头带廊尾、廊头核心园、廊尾示范园的思路,形成县乡联动的园区建设推进格局。

(二)打造两条廊道,即持续打造两条生态廊道,把优势产业、优质资源、优秀人才、优良主体等向两条廊道上聚集,把两条廊道沿线建成全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等相互带动、相互融合、相互提升的示范区,建成全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融合的示范带。培育现代农业、全域旅游新业态,打造区域核心增长极,推动南北生态廊道上金碧镇、赵家店镇和东西生态廊道上龙街镇、新街镇、石羊镇、三岔河镇等6个乡镇优势互补、要素联动、一体发展。努力把两条廊道建成全县、全州乃至全省“产业兴旺”的示范区,“产供销”、“农文旅”融合的排头兵。

(三)做强三大品牌,即: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增强品牌意识、作好品牌文章、发挥品牌效应,把“三品一标”作为全县农特产品走出去的“通行证”。借助沪滇协作、云品入沪之机,内提质量、外扩宣传,持续做强“大姚核桃、大姚粉丝、大姚蜂蜜”三个品牌,突出“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村产镇融合,带动全县农业产业真正走上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路子。

(四)建设四个基地,即:坚持市场导向、集约经营、示范引领,依托全县核桃、花椒、蚕桑、水果、蔬菜、百合、畜禽等特色主导产业,围绕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四化”目标要求,高标准建设4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核心示范基地。一是以金碧、新街、昙华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全县万亩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二是以龙街、赵家店、湾碧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全县万亩鲜食水果(主打软籽石榴、芒果)种植示范基地;三是以六苴、新街、昙华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全县万亩百合示范种植基地;四是依托仕华公司、正邦集团和金沙林牧公司,建设全县百万头(羽)畜禽养殖示范基地。

(五)强化五项保障,即:一是强化发展规划保障。要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精心编制好全县农业产业“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和相关配套规划,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遵循。二是强化资金项目保障。多渠道加大农业发展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统筹整合农业产业项目资金,将项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改善、技术水平提升创新方面,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县农业农村发展投入资金达六百亿元以上。三是强化科技人才保障。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组织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实地开展现场指导、科技培训等活动,探索院(校)企合作模式,设立专家工作站,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农村实用人才,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和智力支持。四是强化营商环境保障。增强服务也是发展生产力的要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大姚投资,落实定期跟踪服务保障机制,及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五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农业发展工作的作用,努力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引领、科研协同、金融助力”的发展格局。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项目支持、金融支持、土地保障、水电保障等系列惠民利企政策措施,落实考核、督促、奖惩等机制,为全县农业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五、发展定位

以“绿色发展、产业兴旺、农业增效”为目标,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着力构建“两型三化”(即: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推进种植端与消费端“两端两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突出“两条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大姚建设成为云南省休闲农业重点县、云南省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云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省“一县一业”(核桃)示范县、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