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三岔河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1226166 公文目录: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6日 文  号: 标  题:三岔河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三岔河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镇长  肖光伟

2019年1月1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直面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主动融入州“1133”发展战略和县“1234”发展战略,紧紧围绕镇人大二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坚定“绿色产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生态富裕新镇”的发展定位,以政治建设为统揽,以脱贫攻坚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创新突破、实干争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据统计预测,全镇农业生产总值完成3.069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6万元,增长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367元,增长6.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8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较好完成了县下达目标任务。

       (一)坚持聚焦精准发力,脱贫摘帽稳步推进。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最重民生工程,创新思路抓谋划,毫不松懈抓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实质性成果。荞苴、白泥田、格谷、背阴地、新田5个贫困村提升工程村出列,67户254人实现精准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2.15%降至2018年末的1.11%。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4万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90万元,引导贫困群众新培植花椒等经济林果241.5亩,烤烟115亩、马铃薯100亩,带动发展畜牧养殖65户。通过入股合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141户贫困户获得分红收益46875元。深入实施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开展培训7期430人次,落实公益性岗位16人,乡村公益岗5人,生态护林岗7人,合作社扶贫车间聘用8人,实现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76人。切实保障住房和饮水安全。实施易地搬迁27户101人,86户4类重点对象、142户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修缮农村旧房343户,安装房屋大小围729户。全镇83个水源点均检测合格,格谷中村、旧地基及直么未格基么、背阴地小茶朗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面落实行业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落实“雨露计划”、金秋助学32人次,发放补助资金2.7万元,贫困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参保率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编制完成《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共规划项目资金8137.67万元。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45.04万元,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明显。贫困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扎实开展,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意识不断增强,村内户外户内环境面貌大幅提升,贫困户基本生活必需用品得到切实保障,“四有五净”村村达标、户户达标,决胜脱贫攻坚指日可待。

      (二)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产业发展根本,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紧紧围绕“管好三棵树、种好两片叶、养好一群畜”的产业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群众增收基础更加稳固。核桃、花椒、板栗等林业产业全面发展。依托荃玛箐核桃专业合作社和沿江花椒协会示范引领,扎实组织开展核桃病虫害防治、修枝整形、除草追肥等科技措施落实,促进核桃、花椒、板栗提质增效。2018年全镇核桃产量3642吨,实现产值6556万元,人均核桃收入6102元;花椒产量398吨,实现产值2587万元,人均花椒收入2407元;板栗产量1915吨,实现产值957万元,人均板栗收入890元。烤烟等粮经产业稳中向好。坚持扶优扶强,突出“优质田地、确保轮作、连片种植、统筹小春、品种布局、户均种烟规模、土壤保育”等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各项科技措施。完成烟叶生产收购任务112万公斤,实现烟叶产值3270万元,人均烟叶收入3043元。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实施大小春测土配方施肥23800亩、良种推广14400亩(良种率100%),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0吨左右。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疫病防控,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全镇畜牧业产值达6854.42万元,新增规模养殖大户5户。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种植魔芋2000亩,百合120亩,工业辣椒500亩,推广新品种洋芋200亩,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三)坚持城乡建设同步推进,美丽宜居家园建设开启新征程。城乡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1.07亿元的元祥线S226(三岔河至插朗哨段)工程建设基本完工;投资181万元的达么村委会张家坪、雨都么、新田他支佰三个小组道路硬化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总投资389.04万元的2018年度第五批中央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背阴地自家村、荞苴里村、白泥田小白泥田、格谷何家田及新田石老虎5个村组道路硬化基本完工;总投资189.8万元的2018年沪滇扶贫协作项目新田未西么小组道路硬化工程接近尾声,年内累计完成村组公路路面硬化17.4公里,村组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7公里。投入资金48.4万元的背阴地、格谷及直么三个村5个村民小组饮水工程全面实施完毕,架设饮水管道15千米。“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全面开展,行政村网络宽带全覆盖。城乡建管水平不断提高。总投资1566.6万元的集镇提升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集镇供水管网提升改造、林业站办公楼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投资176万元的政府职工周转房建设主体工程接近尾声,投资100万元的集镇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投资510万元的集镇至安置点街道联通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行动成效显著,集镇人居环境管理服务实现市场化运作。路长制、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全面落实。农村“四有五净一规范一增强”专项行动投入资金136万元,创建示范点10个,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和彝乡爱心超市建设有序推进,新建镇村公厕12座。投入资金15.15万元,在街区、农户门前放置垃圾桶3550只,垃圾收运城乡一体化和保洁员制度全面落实,镇、村公厕、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镇村两级河长制全面落实,“一河一策”方案启动编制,“清河行动”全面开展。农村新能源建设、水源地保护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深入实施,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监管责任全面落实,累计完成林地修复10360亩,全年无火情火险发生。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面完成整改,依法拆除基本农田规划区内违规建筑2户436.42平方米。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治理淘汰黄标车22辆。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逐步形成。

      (四)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民生保障力度持续稳步增强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深化以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颗印章管审批”,审批流程、环节和申报材料减少1/3以上,审批效率总体提升50%以上。深入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实现“40证合一”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国有林场改革、水务体制、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取得实效。全年引进招商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2.86亿元,实际到位州外资金达2.2亿元。社会事业持续向好。教育设施逐步完善,教师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加快发展,1所中心幼儿园和8所村级幼儿园办园水平得到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控辍保学”成效进一步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不断健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奖学金37240元、保健费3040元,全年减免门诊、住院费用129.9万元,群众自觉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识不断提升。文化站、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全面落实,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加快打造,正月十五“竖秋”文化节和“二月二祭龙”文化节2个彝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扎实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惠民政策,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保障工作,全镇实现劳动力转移1731人。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办理“贷免扶补”创业贷款3户,创业担保贷款6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及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低保金 350.2万元,发放8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11.03万元、养老金163.63万元。高度重视低保边缘群体、受灾困难群体、患大病群体帮扶救助,解决特困补助179户605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2.89万元。办理丧葬费和退保112人,发放丧葬费和退保金12.42万元。

     (五)坚持依法治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重要工作提请镇党委审定、向镇人大主席团报告。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广泛听取并积极采纳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七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镇深入开展,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监管得到加强。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扎实开展,群众诉求渠道不断畅通,信访积案化解取得较大突破,全年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83起,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严格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专项活动,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反恐防暴、“缉枪治爆”和打击“黄赌毒”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始终保持在状态、有激情、出业绩的精神状态,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镇党委、人大的决议决定,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我们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学习思考、立说立行、实干担当、严谨认真、廉洁从政的浓厚氛围。全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国防动员、兵役征集、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决策咨询、档案、消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在外部环境趋紧、区域竞争加剧、生态环保压力增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理清了发展思路,抓住了重要机遇,经受了严峻考验,战胜了许多困难,赢得了新的发展。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扎实苦干的结果,也是各族各界、人民团体鼎力支持、团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三岔河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加大,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转型升级仍须加快;项目投资增长乏力,发展后劲支撑不足;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民生短板亟待补齐;营商环境不够优良,服务意识还需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不忘初心、埋头苦干、跨越赶超,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三岔河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高点寻标、全面对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谱写好三岔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镇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县下达任务;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决战决胜脱贫硬仗。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610”“三率一度”脱贫标准,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全镇脱贫摘帽圆满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持续压实脱贫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两级书记抓扶贫”“班子成员包村促攻坚”的责任制,层层压实镇村干部脱贫攻坚责任。坚持驻村帮扶力量不减,进一步完善干部挂包制度,不断充实扶贫力量。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考核”的要求,继续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落实,做实搬迁人口后续帮扶,全方位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建立促进贫困群众根本脱贫、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确保脱贫人口、出列贫困村退出后收入提高、经济发展、脱贫不返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积极持续探索乡村特色产业扶贫等模式,以乡村振兴成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增强扶贫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最大限度保障群众产业收入。着力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开展“定单式”培训,加强劳务输出跟踪服务,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安心务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抓好教育、健康、住房、交通、水利、电力等普惠性标志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抢抓沪滇扶贫协作机遇,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打牢“户户达标、村村达标、项项达标”基础。

      (二)着力培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动能,持续增强发展后劲。紧盯州、县“四个一百”、稳增长重点项目,着力打基础、破瓶颈、补短板、强支撑。狠抓项目争取。围绕州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三五”中期评估、州委“1133”战略和县委“1234”战略,高质量高标准抓好项目谋划和规划工作,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形成重点项目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梯次结构,为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狠抓项目推进。继续实行项目投资“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推动、一月一通报”,以研判、预警、应策、推动和问效“五个主题”制度服务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力做好元祥线S226(三岔河至插朗哨段)工程扫尾工作,加快推进沪滇扶贫协作、2019年度第一批中央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五个贫困村提升工程村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土地、林地等要素保障,启动实施集镇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街道联通工程,争取实施一批5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路面硬化工程。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落地领导包保制、限期办结制,实行集中开工、挂图作战、全程跟踪、重点督查,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持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坚持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友情招商,主攻产业转移重点区域,突出招大引强,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完善安商机制,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三)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步迈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三变”改革重构农村产业经营框架,以生态环境整治重塑美丽乡村形象,以移风易俗重振乡村文明新风,以“三治”并进重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全力以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三棵树、两片叶、一群畜”的产业发展思路,在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促进农、林、牧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用良种、良法、良策,让好品种实现好品质。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着力培育、培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创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推进农产品直销向初加工、深加工转变,探索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机制,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强“产+加+销”的互联互通,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农户获得更多增值收益。持续改善村人居环境以“四有五净一规范一增强”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村内户外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继续抓好村民小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门前“三包”和家庭环境卫生奖勤曝懒“红黄榜”制度落实,加大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健全完善超市运营管理机制,确保“彝乡爱心超市”覆盖镇村、长效运营,群众讲卫生、爱干净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全面形成。实行集镇环卫、秩序市场化管理,切实补齐乡村人居环境短板,着力改善集镇整体形象,提升集镇品味。着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推动形成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以创建文明镇村为抓手,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整治大操大办、不赡养老人等歪风陋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让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四)着力推进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的举措扫清前进掣肘与障碍,构建更具活力优势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实施“一部手机办事通”,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持续推进“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继续深化“先照后证”改革,积极探索“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打造网上审批大平台,推进“不见面审批”。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鼓励用农村土地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本”。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和生产组织方式,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发展,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

      (五)着力把牢生态红线底线,强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整治、保护、修复并重,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认真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保护好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全面实施清水行动,以“水质优、河道通、水流清”的目标,全面压实镇、村两级河长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加大对河道内、沿河违法违规企业、建筑物的清理力度,严查重处向河道排放污水行为。加快渔泡江流域三岔河段水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河道清淤疏通工程,将一切有碍水质改善的隐患彻底清除。全面实施净土行动,加快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污染地块动态清单,加强土壤污染管控、治理和修复,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实施蓝天行动,促进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着力打好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开展沿路、沿河(库)、沿集镇“三沿”造林绿化活动,加强镇村绿化美化工程。持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切实改善自然生态。

        (六)着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让全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持续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幼儿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医疗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低保审批程序,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切实解决好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及输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深入推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和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

      (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稳定作为发展之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抓实抓牢信访稳定注重源头防范,经常性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建立矛盾纠纷化解稳控责任台账,及早发现、及时化解问题。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群众工作平台作用,严格落实信访工作“九项机制”,夯实基层维稳基础。注重问题化解,深入开展领导带头下访、约访、公开接访工作,强化对违法上访行为依法处置工作力度,切实维护良好的信访秩序。全心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地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探索推进“天网、警网、民网”三网共建,健全完善巡逻机制,发挥镇村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织密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生产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演练,及时抓好各类安全隐患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八)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自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和省州县镇党委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切实增强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持续开展“看我担当、看我作为、评我业绩”作风整顿,始终以“在状态、有激情、出业绩”为标准苦干实干,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坚决纠正和防范“四风”老问题、新表现,着力破解“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推绕拖”等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绩效管理,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和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坚持高标准站位、勇争一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推诿、不搪塞,着力办好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民生实事。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各位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三岔河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为实现“绿色产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生态富裕新镇”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