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姚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97号提案的回复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1224220 公文目录:政协委员提案 发文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6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姚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97号提案的回复

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姚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97号提案的回复

 

李素娟委员:

你在政治协商会议大姚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大力弘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和彝剧传承”的提案,以交由我局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更是生产力。农村文化如果建设的好,必将对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姚彝剧、梅葛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昙华彝族《插花节》于2009年9月成功申报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昙华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入省级传统文化保护区,大姚彝剧之乡被列入州级传统文化保护区,昙华彝族梅葛之乡、昙华麻秸房彝族歌舞之乡被列入县级传统文化保护区。昙华乡现有杞学亮、李学品、张德荣三个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通过非遗传承人培训及考核后发放补助8000元;有李学明、李起芬等州级传承人5人,每人每年通过非遗传承人培训及考核后发放补助3600元;有张学林、李起英等县级传承人28人,每人每年通过非遗传承人培训及考核后发放补助600元。

近年来,国家、省、州加大了对彝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彝族刺绣产品已走出家门、走出了彝山、走上了国家和国际大舞台。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大姚县省级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张春梅、罗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长征、李起芬、樊志勇、李桂香,他们分别办起了自己的刺绣和销售门店。如罗珺的大姚县咪依噜彝族服饰有限公司、樊志勇的云南纳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李长征的彝绣天地等。一大批刺绣能手打入了省、国家和国际工艺大师行列,为大姚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昙华是彝剧的诞生地,2008年6月通过大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共同努力成功将彝剧申报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个新剧种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广泛流传。近年来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正积极开展彝剧的保护传承工作,先后发展彝剧传承点12个,彝剧传习所1个,彝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1人、州级6人、县级18人。2012——2016年,国家、省、州加大了对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先后拍摄了微电影《彝剧》,大型舞台剧《马缨花又开》,小彝剧《伙子村 长》,复排了《半夜羊叫》,小彝剧《文明新彝村》等优秀作品在省、州、县汇演中获奖。我局分别把昙华彝剧团、昙华咪依噜业余彝剧团评选为优秀文艺队,并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器材支持,2017年昙华彝剧团被评选为楚雄州优秀业余文艺队的称号,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今后我局将结合楚雄州“四大走廊”大姚精品旅游廊道规划,打造记述彝族古老神奇历史的优秀彝族文化走廊。依托我县“咪依噜的故乡、彝剧的诞生地”的深厚彝族文化底蕴,积极发掘利用神奇古老的彝族文化特色和价值,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加大力度做好彝族刺绣和彝剧的培训,并做好代表性传承人逐级申报工作。重点开发打造大姚“四节”、昙华彝族插花节、湾碧傣族傈僳族“窝巴节”、三台彝族赛装节、赵家店彝族火把节等十大民族文化节庆活动;通过对彝族文化故事、民俗活动、民族特色美食、彝族医药、彝族手工艺、彝族音乐等方向的深挖研究,突出彝乡特色,加大彝族特色产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服饰、彝族刺绣、植物花卉、彝医药等文创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大姚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大姚旅游的体验性、参与性,打造具有广泛传播能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大姚彝族文化旅游廊道。 

感谢你们对大姚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

(联系人:姜永生     电话:0878-6222311)     

        

大姚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