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大姚县三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115323260151757350-/2021-0803878 公文目录:政府文件 发文机构:大姚县政府办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3日 文  号: 标  题: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大姚县三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2023年05月11日

金碧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大姚县三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治理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9月30日

  

  大姚县大坝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
  治理方案

为切实加强大坝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坝水库基本情况
  大坝水库位于县城西北18km的西河支流鲁村河上游,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具体位置在金碧镇凉桥村委会洋腊子箐,该水库始建于1971年,原设计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下游城镇防洪的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800亩。1987年筹建县自来水厂,水库每年供县城用水100万m3,同时兼顾城镇防洪和下游农业灌溉。1998年扩建县自来水厂,水库既承担县城供水,同时又担负着水库下游1099亩农田的灌溉用水。该水库控制径流面积23 km2,设计坝高29米,正常蓄水27米,库容266万m3,兴利库容258万m3。服务人口5万人,到目前为止,服务年限为31年。2017年全年取水60.6297万m3。
  二、工作目标
  大坝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水源地保护区界碑、警示牌等标识、标志建设工作滞后;水源地管理工作滞后,水源地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
  (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二级保护区内有1729亩农作物未科学种植,未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量。 
  (三)生活面源污染问题。二级保护区内有15个村民小组615户2448人,未完善两污收集处理设施。
  1.生活污水现状: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洗浴、冲厕、洗衣服等用水和牲畜尿液等。村内无雨污分流管道,有部分雨污合流排水沟,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自然流放。
  2.生活垃圾现状:农村垃圾主要有厨余垃圾、建筑垃圾、旧衣物、废电池、废农药瓶、塑料瓶、碎玻璃、过期药品等,种类繁多;垃圾处理方式基本为露天堆放和自然焚烧。
  (四)有乡村公路通过二级保护区,未设立警示标志等。
  四、整改措施
  (一)实施专项维修养护项目,完善相关设施,规范保护区
  建设
  整改措施:根据《云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建设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栏(网),对二级保护区勘界立标,设立水源地保护区界桩、标识、宣传牌。强化水源地管理工作,完善水库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设岗定责,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大水源地日常巡查工作。
  资金预算:需对一级保护区实行隔离,增设一级保护区防护栏(网)、界桩、界碑标识、宣传牌、警示牌等设施。在二级保护区增设界桩、界碑标识、宣传牌、警示牌等设施,所需资金预算合计10.5万元。
  1.坝顶新建热浸塑结构边框护栏网:长120米。
  2.0.5*0.5三角铁丝网防护栏:长2250米。
  3.新增水源地保护界桩20棵。
  4.新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识牌3块。
  责任领导:汪光献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责任人:普文海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
  (二)加大二级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整改措施:
  1.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查整治力度。组成调查组,对保护区内耕地、人口、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情况进行摸排,列出问题清单,制定对应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
  2.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运用,推广施用配方肥、有机肥。制定配方肥推广施用意见,设立标识牌,配合辖区乡镇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告知书等;开展土壤样品取样、检测,建立监测点,定期开展监测,收集汇总数据资料;补充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材料,包括土地面积到户花名册,施用配方肥、有机肥花名册、标识牌等具体数据材料,为饮用水水源地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依据。
  3.拟定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的通知。规范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事项,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组织开展执法检查。
  4.制定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膜使用技术指导意见,明确二级保护区农药、农膜、化肥使用具体技术措施、成效对比等材料。建立监测点,定期开展监测,收集汇总监测数据,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
  5.出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
  6.制定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实施意见,完善减畜养殖及畜禽粪污处理及利用的基础性材料,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标识牌,二级保护区减畜养殖及畜禽粪污处理及利用到户花名册等。
  7.在二级保护区农户集中的村组每户做约1立方清粪水收集池(2仓),收集干粪发酵利用,畜禽粪污还田,减少污染。
  8.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相关基础材料。
  9.整改完成后材料收集及总结上报。
  资金预算:90.7125万元。
  1.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资金14.1125万元。
  2.户均规划新建一个1立方米畜禽干粪收集堆捂处理池(农户自建),用水泥、沙、砖、钢材等原料做一个1立方米的永久性畜禽尿液污水收集处理池,分2仓连接清污沉淀后相对分离,加盖密封盖板,造价为1200元/立方米/户(含土石方开挖、支砌、回填、务工费、材料费和运输费),需资金75万元。
  3.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标识牌2块需资金1.6万元。
  责任领导:汪光献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配合单位: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任人:陈飞飞、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0月底
  (三)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整改措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是在水源地村庄摆放垃圾斗,在红板壁小组公路左侧建设垃圾焚烧炉一座,由专人管理,进行垃圾收运就近就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是对村庄较集中的进行污水收集,因地制宜建设自然生态湿地,过滤、净化、改善水质。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收集与畜禽粪便共同收集,用于农户生产用水,不向水源地水库排放。
  1.垃圾收集处理方案:在大坝水库所在地金碧镇凉桥村委会实施水源地保护项目工程,购买垃圾斗车1辆,垃圾斗20个,建焚烧垃圾炉1套,将水源地周围村庄农户的生活垃圾用垃圾斗集中收集后由配套的垃圾斗车运至红板壁小组公路左侧的垃圾焚烧炉处进行无烟焚烧处理。
  2.污水收集处理方案:在长冲村民小组建设长32米、宽12米,深1.5米生态污水处理池1个,采取生物净化池对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净化处理。在河底村民小组建设长32米、宽12米,深1.5米生态污水处理池1个,采取生物净化池对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净化处理。在张白刘村民小组建设长32米、宽12米,深1.5米生态污水处理池1个,采取生物净化池对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净化处理。
  资金预算:83.35万元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任人:杨勇、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15日前
  3.制定有效的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任人:杨勇、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15日前
  (四)加大对穿越二级保护区乡村公路的管理
  整改措施:在县道黑七线、乡道西大线设置禁止运输危险物品车辆驶入警示牌3块、进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牌4块、驶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牌4块、公路其他警示、告示牌5块,危险路段加强安全生命防护设施。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交运局
  责任人:赵信宏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
  五、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加大对大坝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大坝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刘文跃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汪光献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吴启荣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苗少华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 钟学能  县环保局局长
  杨  勇  县住建局局长
  赵信宏  县交运局局长
  陈飞飞  县农业局局长
  普文海  县水务局局长
  邹学琪  金碧镇人民政府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环保局,由钟学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大坝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以及情况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等相关工作。县住建局负责水源地“两污”治理工程项目规划和资金争取工作,金碧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工程实施;县农业局负责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项目和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项目规划和资金争取工作,金碧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工程实施。
  六、经费来源
  资金来源:一是由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分别向上级争取项目整合资金解决;二是由县环保局向省、州部门争取水污染治理项目资金解决;三是在部门争取后确实没有整合资金和项目的由县财政全额保障解决。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大坝水库整治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专人负责,结合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整治措施,确保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加强对大坝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切实抓好水源地开发、环境保护及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等环节的工作,建立完善饮用水源保护的部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饮用水源环境和水质安全。
  (二)信息互通,确保监管到位。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上下游联防监管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互通,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报送等联合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源、一追到底,及时通报和查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三)保障投入,强化项目管理。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投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饮用水水源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对直接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整治项目给予投资政策倾斜,通过各种积极有效手段,加大对大坝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
  (四)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利用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饮用水水源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的参与意识。定期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状况,搭建公众参与和监督水源保护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渠道畅通。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活动,使公众掌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科学知识;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公众的主观能动性,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为社会参与、共同监督、合力开展的全民行动。

  附件:1.大姚县大坝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治理工程项目资金预算汇总表
  2.大姚县大坝水库水源地“两污”工程规划预算表
  3.大姚县大坝水库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项目资金预算表
  4.大姚县大坝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项目资金预算表


  大姚县大坡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
  治理方案

为切实加强大坡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坡水库基本情况
  大坡水库位于大姚县金碧镇白鹤村附近七街河上,属龙川江水系蜻蛉河支流,水库控制径流面积24.2km2,其中:本区径流面积16.3km2,引洪区径流面积7.9km2。现状供水能力为5807万m3,其中:农业1458万m3,人畜饮水16万m3。该水库属于新建的小(一)型水库,是新增的城市供水水源,2017年全年取水139.389万m3。
  二、工作目标
  大坡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水源地保护区界碑、警示牌等标识、标志建设工作滞后;水源地管理工作滞后,水源地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
  (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二级保护区有375亩农作物未科学种植,未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量。
  (三)生活面源污染问题。二级保护区内有5个村民小组484户910人,未完善两污收集处理设施。
  1.生活污水现状: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洗浴、冲厕、洗衣服等用水和牲畜尿液等。村内无雨污分流管道,有部分雨污合流排水沟,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自然流放。
  2.生活垃圾现状:农村垃圾主要有厨余垃圾、建筑垃圾、旧衣物、废电池、废农药瓶、塑料瓶、碎玻璃、过期药品等,种类繁多;垃圾处理方式基本为露天堆放和自然焚烧。
  (四)有11.7公里乡村公路通过二级保护区,未设立警示标志等。
  四、整改措施
  (一)实施专项维修养护项目,完善相关设施,规范保护区
  建设
  整改措施:根据《云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建设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栏(网),对二级保护区勘界立标,设立水源地保护区界桩、标识、宣传牌。强化水源地管理工作,完善水库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设岗定责,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大水源地日常巡查工作。
  资金预算:需对一级保护区实行隔离,增设一级保护区防护栏(网)、界桩、界碑标识、宣传牌、警示牌等设施。在二级保护区增设界桩、界碑标识、宣传牌、警示牌等设施,所需资金预算合计27.3277万元。
  1.坝顶新建热浸塑结构边框护栏网(丝径5.0mm):长650米。
  2.水泥桩制作及安装:1830棵。
  3.安装铁丝网27375米。
  4.Φ8钢筋接线25棵。
  责任领导:汪光献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责 任 人:普文海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
  (二)加大二级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整改措施:
  1.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查整治力度。组成调查组,对保护区内耕地、人口、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情况进行摸排,列出问题清单,制定对应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
  2.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运用,推广施用配方肥、有机肥。制定配方肥推广施用意见,设立标识牌,配合辖区乡镇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告知书等;开展土壤样品取样、检测,建立监测点,定期开展监测,收集汇总数据资料;补充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材料,包括土地面积到户花名册,施用配方肥、有机肥花名册、标识牌等具体数据材料,为饮用水水源地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依据。
  3.拟定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的通知。规范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事项,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组织开展执法检查。
  4.制定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膜使用技术指导意见,明确二级保护区农药、农膜、化肥使用具体技术措施、成效对比等材料。建立监测点,定期开展监测,收集汇总监测数据,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
  5.出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
  6.制定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实施意见,完善减畜养殖及畜禽粪污处理及利用的基础性材料,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标识牌,二级保护区减畜养殖及畜禽粪污处理及利用到户花名册等。
  7.在二级保护区农户集中的村组每户做约1立方清粪水收集池(2仓),收集干粪发酵利用,畜禽粪污还田,减少污染。 
  8.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相关基础材料。
  9.整改完成后材料收集及总结上报。
  资金预算:28.5915万元。
  1.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资金5.0315万元。
  2.户均规划新建一个1立方米畜禽干粪收集堆捂处理池(农户自建),用水泥、沙、砖、钢材等原料做一个1立方米的永久性畜禽尿液污水收集处理池,分2仓连接清污沉淀后相对分离,加盖密封盖板,造价为1200元/立方米/户(含土石方开挖、支砌、回填、务工费、材料费和运输费),需资金21.96万元。
  3.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标识牌2块需资金1.6万元。
  责任领导:汪光献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配合单位: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 任 人:陈飞飞、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0月底
  (三)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整改措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在水源地村组摆放垃圾桶,每周由金碧镇统一收运到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厂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是对村庄较集中的进行污水收集,因地制宜建设自然生态湿地,过滤、净化、改善水质。分散农户采用PE型材三格式化粪池收集污水,用于农户生产用水,不向水源水库排放。
  1.垃圾收集处理方案:在上马鞍、下马鞍、横山箐小组摆放圆形垃圾桶36只,同时建设垃圾桶摆放平台。
  2.污水收集处理方案:在上马鞍、下马鞍小组村尾建设长47米、宽17米、深1.5米的污水收集池。开挖引流沟500米,并用混凝土浇筑三面光沟,收集农户生活污水汇入污水收集池,作为群众生产用水。根据横山箐小组农户居住分散情况,在各农户建设三格污水收集处理池,净化后作为生产用水,不向水源地水库排放。
  资金预算:43.89万元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 任 人:杨  勇、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15日前
  3.制定有效的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 任 人:杨  勇、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15日前
  (四)加大对穿越二级保护区乡村公路的管理
  整改措施:在乡道七白线设置禁止运输危险物品车辆驶入警示牌2块、进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牌3块、驶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牌2块、公路其他警示、告示牌4块,危险路段加强安全生命防护设施。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交运局
  责 任 人:赵信宏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
  五、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加大对大坡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大坡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刘文跃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汪光献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吴启荣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苗少华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 钟学能  县环保局局长
  杨  勇  县住建局局长
  赵信宏  县交运局局长
  陈飞飞  县农业局局长
  普文海  县水务局局长
  邹学琪  金碧镇人民政府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环保局,由钟学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大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以及情况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等相关工作。县住建局负责水源地“两污”治理工程项目规划和资金争取工作,金碧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工程实施;县农业局负责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项目和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项目规划和资金争取工作,金碧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工程实施。
  六、经费来源
  资金来源:一是由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分别向上级争取项目整合资金解决;二是由县环保局向省、州部门争取水污染治理项目资金解决;三是在部门争取后确实没有整合资金和项目的由县财政全额保障解决。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大坡水库整治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专人负责,结合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整治措施,确保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加强对大坡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切实抓好水源地开发、环境保护及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等环节的工作,建立完善饮用水源保护的部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饮用水源环境和水质安全。
  (二)信息互通,确保监管到位。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上下游联防监管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互通,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报送等联合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源、一追到底,及时通报和查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三)保障投入,强化项目管理。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投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饮用水水源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对直接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整治项目给予投资政策倾斜,通过各种积极有效手段,加大对大坡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
  (四)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利用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饮用水水源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的参与意识。定期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状况,搭建公众参与和监督水源保护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渠道畅通。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活动,使公众掌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科学知识;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公众的主观能动性,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为社会参与、共同监督、合力开展的全民行动。

  附件:1.大姚县大坡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治理工程项目资金预算汇总表
  2.大姚县大坡水库水源地“两污”工程规划预算表
  3.大姚县大坡水库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项目资金预算表
  4.大姚县大坡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项目资金预算表


  大姚县石洞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
  治理方案

为切实加强石洞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石洞水库基本情况
  石洞水库位于金碧镇涧水村委会石洞村,控制径流面积34.05km2,水库设计坝高43.05米,正常蓄水30.9米,总库容130.3万m3,正常库容104.8万m3,兴利库容99万m3,设计年供水能力246万m3,是我县“十五”期末新建的一座小(一)型水库,主要功能是供县城及城郊农村人畜饮水,同时兼顾下游农田灌溉及防洪。服务人口6万人,到目前为止,服务年限为12年,由于接连几年干旱,水库储水量少,2017年全年取水106.8139万m3。
  二、工作目标
  石洞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水源地保护区界碑、警示牌等标识、标志建设工作滞后;水源地管理工作滞后,水源地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
  (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二级保护区有2578亩农作物未科学种植,未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量。    
  (三)生活面源污染问题。二级保护区内有5个村民小组248户993人,未完善两污收集处理设施。
  1.生活污水现状: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洗浴、冲厕、洗衣服等用水和牲畜尿液等。村内无雨污分流管道,有部分雨污合流排水沟,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自然流放。
  2.生活垃圾现状:农村垃圾主要有厨余垃圾、建筑垃圾、旧衣物、废电池、废农药瓶、塑料瓶、碎玻璃、过期药品等,种类繁多;垃圾处理方式基本为露天堆放和自然焚烧。
  (四)有20公里乡村公路通过二级保护区,未设立警示标志等。
  四、整改措施
  (一)实施专项维修养护项目,完善相关设施,规范保护区
  建设
  整改措施:根据《云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建设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栏(网),对二级保护区勘界立标,设立水源地保护区界桩、标识、宣传牌。强化水源地管理工作,完善水库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设岗定责,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大水源地日常巡查工作。
  资金预算:需对一级保护区实行隔离,增设一级保护区防护栏(网)、界桩、界碑标识、宣传牌、警示牌等设施。在二级保护区增设界桩、界碑标识、宣传牌、警示牌等设施,所需资金预算合计8.5万元。
  1.坝顶新建热浸塑结构边框护栏网:长105米;砌围墙11米(含大门3.0米)。
  2.0.5*0.5三角铁丝网防护栏:长1376米。
  3.修复水泥桩铁丝网防护栏:长195米。
  4.新增饮用水源保护区界桩20棵。
  5.新增饮用水源保护区标识牌2块。
  责任领导:汪光献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责 任 人:普文海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
  (二)加大二级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整改措施:
  1.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查整治力度。组成调查组,对保护区内耕地、人口、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情况进行摸排,列出问题清单,制定对应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
  2.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运用,推广施用配方肥、有机肥。制定配方肥推广施用意见,设立标识牌,配合辖区乡镇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告知书等;开展土壤样品取样、检测,建立监测点,定期开展监测,收集汇总数据资料;补充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材料,包括土地面积到户花名册,施用配方肥、有机肥花名册、标识牌等具体数据材料,为饮用水水源地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依据。
  3.拟定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的通知。规范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事项,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组织开展执法检查。
  4.制定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膜使用技术指导意见,明确二级保护区农药、农膜、化肥使用具体技术措施、成效对比等材料。建立监测点,定期开展监测,收集汇总监测数据,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
  5.出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配合辖区乡镇开展宣传、发放告知书。
  6.制定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实施意见,完善减畜养殖及畜禽粪污处理及利用的基础性材料,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标识牌,二级保护区减畜养殖及畜禽粪污处理及利用到户花名册等。
  7.在二级保护区农户集中的村组每户做约1立方清粪水收集池(2仓),收集干粪发酵利用,畜禽粪污还田,减少污染。 
  8.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相关基础材料。
  9.整改完成后材料收集及总结上报。
  资金预算:50.7635万元。
  1.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资金19.5235万元。
  2.户均规划新建一个1立方米畜禽干粪收集堆捂处理池(农户自建),用水泥、沙、砖、钢材等原料做一个1立方米的永久性畜禽尿液污水收集处理池,分2仓连接清污沉淀后相对分离,加盖密封盖板,造价为1200元/立方米/户(含土石方开挖、支砌、回填、务工费、材料费和运输费),需资金29.64万元。
  3.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标识牌2块需资金1.6万元。
  责任领导:汪光献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配合单位: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 任 人:陈飞飞、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0月底
  (三)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整改措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在5个村民小组摆放垃圾桶,每周由金碧镇统一收运到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厂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是对村庄较集中的进行污水收集,因地制宜建设自然生态湿地,过滤、净化、改善水质。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收集与畜禽粪便共同收集,用于农户生产用水,不向水源地水库排放。
  1.垃圾收集处理方案:在石洞村民小组摆放圆形垃圾桶12只,在刘家、李家村民小组摆放圆形垃圾桶36只,同时建设垃圾摆放平台。在雾露箐、大水箐村民小组建设垃圾焚烧房2座。
  2.污水收集处理方案:根据石洞村民小组农户居住情况,依托公路上方排水沟,采取顺公路边浇筑混凝土三面光沟(深30cm*宽30cm*厚20cm)收集截流,排除库区外。在刘家、李家村民小组水流汇聚的位置建设日处理30方污水处理设备一套。
  资金预算:63.112万元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 任 人:杨  勇、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15日前
  3.制定有效的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金碧镇人民政府
  责 任 人:杨  勇、邹学琪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15日前
  (四)加大对穿越二级保护区乡村公路的管理
  整改措施:在乡道南泗线设置禁止运输危险物品车辆驶入警示牌2块、进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牌4块、公路其他警示、告示牌4块,危险路段加强安全生命防护设施。
  责任领导:苗少华
  责任单位:县交运局
  责 任 人:赵信宏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
  五、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加大对石洞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石洞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刘文跃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汪光献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吴启荣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苗少华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 钟学能  县环保局局长
  杨  勇  县住建局局长
  赵信宏  县交运局局长
  陈飞飞  县农业局局长
  普文海  县水务局局长
  邹学琪  金碧镇人民政府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环保局,由钟学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石洞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以及情况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等相关工作。县住建局负责水源地“两污”治理工程项目规划和资金争取工作,金碧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工程实施;县农业局负责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项目和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项目规划和资金争取工作,金碧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工程实施。
  六、经费来源
  资金来源:一是由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分别向上级争取项目整合资金解决;二是由县环保局向省、州部门争取水污染治理项目资金解决;三是在部门争取后确实没有整合资金和项目的由县财政全额保障解决。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石洞水库整治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专人负责,结合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整治措施,确保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加强对石洞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切实抓好水源地开发、环境保护及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等环节的工作,建立完善饮用水源保护的部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饮用水源环境和水质安全。
  (二)信息互通,确保监管到位。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上下游联防监管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互通,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报送等联合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源、一追到底,及时通报和查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三)保障投入,强化项目管理。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投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饮用水水源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对直接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整治项目给予投资政策倾斜,通过各种积极有效手段,加大对石洞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
  (四)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利用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饮用水水源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的参与意识。定期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状况,搭建公众参与和监督水源保护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渠道畅通。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活动,使公众掌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科学知识;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公众的主观能动性,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为社会参与、共同监督、合力开展的全民行动。


  附件:1.大姚县石洞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治理工程项目资金预算汇总表
  2.大姚县石洞水库水源地“两污”工程规划预算表
  3.大姚县石洞水库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项目资金预算表
  4.大姚县石洞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项目资金预算表

文章附件(点击下载):

  • 大政办发〔2018〕96号大坝水库附件1-4.xls
  • 大政办发〔2018〕96号大坡水库附件1-4.xls
  • 大政办发〔2018〕96号石洞水库附件1-4.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