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姚县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前期工作的安排部署,大姚县统计局在全县范围内就市民对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公共管理质量的满意度和开展“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的知晓程度和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样本量的确定与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按随机原则,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市民满意度进行测评,该方法要求最低样本量为测评指标的8-10倍,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指标共 22个,因此每个城市最低样本量选择在300个左右即可满足统计要求。对于市民知晓度和市民参与度的测评将采取统计分析方法,根据统计抽样原理,95%置信度的情况下,误差要控制在 2%以内取样量一般在 2000左右。在满足以上两点要求基础上,考虑成本因素确定最终样本量为2000。根据调查情况,实际收回有效调查样本2000份。
(二)有效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有效调查样本分布各行各业,年龄都在18-70周岁以内,结构合理,调查具有代表性。
1.性别:男性1097人,占总人数的54.85%;女性903人,占45.15%。
2.年龄:18-24周岁的172人占8.6%;25-29周岁的280人占14%;30-34周岁的344人占17.2%;35-39周岁的314人占15.7%;40-44周岁的305人占15.25%;45-49周岁的280人占14%;50-54周岁的193人占9.65%;55-59周岁的74人占3.7%;60-64周岁的17人占0.85%;65周岁以上的12人占0.6%;不愿回答的9人占0.45%。
3.被调查者的教育程度:小学文化100人占5 %;初中/技校文化273人占13.65%;高中/中专文化450人,占22.5%;大专文化571人占28.55%;大学文化585人占29.25%;研究生及以上文化11人占0.55%;不愿回答的10人占0.5%。
4.被调查者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464人占23.2%;国有企业人员38人占1.9%;专业技术人员250人占12.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79人占28.95%;私营企业人员93人占4.65%;学生39人占1.95%;外资/合资企业人员1人占0.05%;离退休人员38人占1.9 %;农民295人占14.75%;无业人员27人占1.35%;其他176人占8.8%。
二、调查内容和调查方式
(一)调查内容:主要是市民对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公共管理质量方面的22个指标的满意度和开展“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程度,以及市民对本县开展“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式:全部采用问卷式调查,在全县12个乡镇和10个涉及部门共设置22个调查点,涵盖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园、车站、广场、超市、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的地段。通过人工实地发放并回收问卷,问卷不显示受访者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
本次调查市民对开展“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各项指标满意度评价在1-10分评分,“对质量完全不放心、非常差、不满意”的评1分,“完全放心、非常满意”的评10分。对同一指标,把所有被访者回答的分值相加,除以被访者人数,得单项问题平均分值。22项指标体系测评重点按权重计算二级指标的满意率,二级指标满意率按二级指标权重计算总体质量满意率。
对知晓率、参与度分“知道、关注、愿意”和“不知道、不关注、不愿意”两个选项,分别汇总计算,满分为100分。
市民对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的总体满意度是市民总体质量满意度、市民知晓度和市民参与度测评结果的加权计算结果。按总体质量满意率占85%、知晓率占8%、参与度占7%的权重计算,总分为100分,最终分值越高表明市民对质量工作的满意程度、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程度和参与质量工作的意愿越高。
22项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具体权重如下表:
| 二级 指标 | 三级指标 | 测评重点 | 指标序号 | 测评重点权重 | 二级指标权重 | 
| 产品 质量 | 食品农产品 | 质量安全 | 1 | 0.28 | 0.05 | 
| 日用消费品 | 质量水平 | 2 | 0.36 | ||
| 3 | 0.36 | ||||
| 工程 质量 | 民用住宅 | 房屋建筑质量水平 | 4 | 0.4 | 0.23 | 
| 物业服务质量 | 5 | 0.1 | |||
| 公共设施 | 安全性 | 6 | 0.5 | ||
| 服务 质量 | 餐饮行业 | 卫生环境 | 7 | 0.18 | 0.22 | 
| 服务质量 | 8 | 0.21 | |||
| 批发零售 | 购物环境服务水平 | 9 | 0.21 | ||
| 旅游服务 | 景点环境服务质量 | 10 | 0.22 | ||
| 社区服务 | 丰富便利 | 11 | 0.18 | ||
| 公共 管理 质量 | 基础教育 | 教育质量 | 12 | 0.08 | 0.4 | 
| 条件设施 | 13 | 0.11 | |||
| 医疗服务 | 医疗服务质量 | 14 | 0.08 | ||
| 设施条件 | 15 | 0.11 | |||
| 公共交通 | 便利程度 | 16 | 0.12 | ||
| 水电煤气供应 | 供应可靠性 | 17 | 0.12 | ||
| 特种设备 | 可靠性与安全性 | 18 | 0.08 | ||
| 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建设 | 19 | 0.1 | ||
| 市容市貌 | 公共卫生 | 20 | 0.1 | ||
| 生活宜居 | 幸福舒适情况 | 21 | 0.1 | ||
| 总体 质量 | 总体质量满意情况 | 综合质量 | 22 | 
 | 0.1 |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公共管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82.3%、83.6%、83.1%、83.8%,对总体质量满意率为83.8%,对开展“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的知晓率82 %、参与度87 %。对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总体满意率83.88%。从问卷各项指标体系来看,满意率都在79%以上,最高的是综合质量和教育质量,满意率都为86.3%;排在后三位的是物业服务质量、食品农产品质量、医疗服务质量,满意率分别为79.5%、80.5%、81%。具体各项指标体系满意率详见下表: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测评重点 | 平均分 | 满意率 | 质量满意率 | 
| 产品质量 | 食品农产品 | 质量安全 | 8.05 | 82.30% | 83.80% | 
| 日用消费品 | 质量水平 | 8.44 | |||
| 8.15 | |||||
| 工程质量 | 民用住宅 | 房屋建筑质量水平 | 8.37 | 83.60% | |
| 物业服务质量 | 7.95 | ||||
| 公共设施 | 安全性 | 8.42 | |||
| 服务质量 | 餐饮行业 | 卫生环境 | 8.31 | 83.10% | |
| 服务质量 | 8.27 | ||||
| 批发零售 | 购物环境服务水平 | 8.53 | |||
| 旅游服务 | 景点环境服务质量 | 8.18 | |||
| 社区服务 | 丰富便利 | 8.25 | |||
| 公共管理质量 | 基础教育 | 教育质量 | 8.63 | 83.80% | |
| 条件设施 | 8.48 | ||||
| 医疗服务 | 医疗服务质量 | 8.10 | |||
| 设施条件 | 8.31 | ||||
| 公共交通 | 便利程度 | 8.20 | |||
| 水电煤气供应 | 供应可靠性 | 8.26 | |||
| 特种设备 | 可靠性与安全性 | 8.40 | |||
| 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建设 | 8.33 | |||
| 市容市貌 | 公共卫生 | 8.62 | |||
| 生活宜居 | 幸福舒适情况 | 8.54 | |||
| 总体 质量 | 总体质量 满意情况 | 综合质量 | 8.63 | 86.30% | 
四、对开展“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的意见和建议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征求了调查对象对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意见和建议,共征集到产品质量、公共管理质量、知晓率三方面意见、建议42条。具体如下:
| 序号 | 产品质量方面意见、建议 | 
| 1 | 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 | 
| 2 | 定期不定期开展质量督查,严惩销售劣质产品不法分子。 | 
| 3 | 相关部门加大对农贸产品、食品、药品的监管,对不合格的农贸产品、食品及经营者向社会公示,严重者要依法进行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 
| 4 | 着力解决一些小作坊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 
| 5 | 加大对食品检验和查处力度; | 
| 6 | 加强日常生产经营质量管理。 | 
| 7 | 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 
| 8 | 加强对市场产品质量的抽查与监督; | 
| 9 |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 
| 10 | 多举行一些打假活动,提高打假意识。 | 
| 11 | 希望相关部门提高质量检测,严厉打击不法商贩 | 
| 12 | 加大对商品销售质量的监管力度。 | 
| 13 | 定期不定期开展质量督查,严惩销售劣质产品不法分子。 | 
| 14 | 建议首先加强食品、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整治。 | 
| 15 | 请继续保持,加大整治力度。 | 
| 16 |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动态台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 
(二)在公共管理质量方面:征求到16条,具体如下:
| 序号 | 公共管理质量方面的意见、建议 | 
| 1 | 加强对乡镇市场的监管,尤其是街道卫生及占道经营; | 
| 2 | 加强对城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管理,并加大处罚力度,方便大众出行,提升城市形象。 | 
| 3 | 加大对社会治安的监管,特别是对城区“飞车”一类的管控和处理,这些人员的超躁音污染,影响交通安全和大姚形象。 | 
| 4 | 餐饮场所环境质量需整顿提升; | 
| 5 | 改善污水处理环境; | 
| 6 | 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服务和监管; | 
| 7 | 规范城区水泥、钢材的销售点,不在居民区和闹市区销售。 | 
| 8 | 加强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和硬件设施建设; | 
| 9 | 加强环境保护; | 
| 10 | 加强对市民、商户质量安全教育,加强质量日常监管。 | 
| 11 | 现各乡镇都已建立了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部门体系成立后应加大监管力度一是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民生的要严查严管,确保民生安全。 | 
| 12 | 完善激励机制; | 
| 13 | 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 
| 14 | 加强对市场产品质量的抽查与监督; | 
| 15 | 希望相关部门提高质量检测,严厉打击不法商贩; | 
| 16 | 安理会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 
(三)在知晓率、参与度方面:征求到10条,具体如下:
| 知晓率与参与度方面的意见、建议 | |
| 1 | 加大对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活动的宣传,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 
| 2 | 质量强县是常态工作,不是活动,动员全县参与,要有制度,法律作保障; | 
| 3 |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 
| 4 | 加大宣传力度,让全县人民共同参与到活动中,让大变得更美好; | 
| 5 | 把质量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宣传; | 
| 6 | 要做好“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重在抓落实,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加强部门编制,专人专管。 | 
| 7 | 注意执法打假,活动常态化。 | 
| 8 | 活动应结合到本县的实际情况,落实到实处。 | 
| 9 | 多举行一些打假活动,提高打假意识。 | 
| 10 | 要把质量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宣传。 | 
撰稿:王燕梅 审稿:张海燕
大姚县统计局 2017年4月12日
| 上一条:2016年大姚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 
| 下一条:大姚县2017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6% |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