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多重考验,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凝聚攻坚力量,成立52个工作专班,全县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工作蹄疾步稳,一批阻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得以攻克。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保持全州前列。 
   
一、综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3.6亿元,增长8.0%(全国3%、云南省4%、全州6.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7.5亿元,增长5.1%,对GDP贡献率为17.2%,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58.3亿元,增长12.9%,对GDP贡献率为60%,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47.8亿元,增长4.9%,对GDP贡献率为22.4%,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6:41:33。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79.3亿元,同比增长7.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2%。 
   
    
表1:大姚县2022年生产总值和民营经济增加值 
    
|  指标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民营经济增加值 
        | |||
| 绝对额(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额(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合计 
        | 1435881 
         | 8.0 
         | 793227 
        | 7.3 
        | 55.2 
        | 
|   第一产业 
        | 374764 
        | 5.1 
        | 272675 
        | 5.1 
        | 72.8 
        | 
|   第二产业 
        | 583374 
        | 12.9 
        | 262736 
        | 12.7 
        | 45.0 
        | 
|      工业 
        | 344307 
        | 13.6 
        | 137710 
        | 13.6 
        | 40.0 
        | 
|      建筑业 
        | 239454 
        | 12.1 
        | 125413 
        | 12.0 
        | 52.4 
        | 
|   第三产业 
        | 477743 
        | 4.9 
        | 257816 
        | 4.5 
        | 54.0 
        |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47061 
        | 4.2 
        | 43155 
        | 4.2 
        | 91.7 
        | 
|    批发和零售业 
        | 101362 
        | 3.9 
        | 62788 
        | 3.9 
        | 61.9 
        | 
|    住宿和餐饮业 
        | 27345 
        | 5.5 
        | 26068 
        | 5.4 
        | 95.3 
        | 
|    金融业 
        | 42088 
        | 6.5 
        | 2104 
        | 6.5 
        | 5.0 
        | 
|    房地产业 
        | 80125 
        | 2.4 
        | 79857 
        | 2.4 
        | 99.7 
        | 
|    其他服务业 
        | 169192 
        | 6.2 
        | 36339 
        | 8.9 
        | 21.5 
        | 
2022年末全县全社会从业人员197135人,比上年增长-0.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07991人,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33086人, 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56058人,同比增长-1.9%。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55︰17︰28;城镇登记失业率3.26%;省反馈我县城镇化率35.5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  
   
| 表2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指标 
         | 物价指数 
         |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0 
         | 
|     1.食品烟酒 
         | 102.0 
         | 
| 其中:粮食 
         | 101.5 
         | 
|     2.衣着 
         | 100.7 
         | 
|     3.居住 
         | 101.6 
         | 
|     4.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2.7 
         | 
|     5.交通和通信 
         | 103.4 
         | 
|     6.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0.8 
         | 
|     7.医疗保健 
         | 101.5 
         | 
|     8.其他用品及服务 
         | 101.4 
         | 
二、农业 
    
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92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324247万元,增长5.0%;林业产值137203万元,增长4.7%;畜牧业产值204816万元,增长8.1%;渔业产值4662万元,增长1.5%。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87001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947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7054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61:39。实现粮食总产量137695吨,增长1.5%,其中:夏粮29964吨,增长0.9%,秋粮107731吨,增长1.7%;全年实现油料产量3210吨,同比增长-6.0%;烤烟、核桃、花椒、蚕桑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产量、产值稳步增长。全年完成烟叶收购715万公斤;核桃产量达45920吨,较上年增长9.2%,实现核桃产值71635万元,较上年增长3.5%;全年蚕茧产量2766吨,较上年增长-1.0%,实现产值13786万元。花椒产量4597吨,较上年增长-16.1%,实现产值14457万元,较上年增长7.3%。 
   
全年肉类总产量28867吨,比上年增长6.8%;年内肥猪、牛、羊出栏分别达到215579头、20843头、227702只,分别较上年增长4.5%、5.5%、13.5%。 
    
|    
         
         | ||
| 
        | 表3:2022年主要农产品量 
        | 
        | 
| 名称 
        | 绝对数(吨) 
        |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 137695 
        | 1.5 
        | 
|    #夏粮 
        | 29964 
        | 0.9 
        | 
|    #秋粮 
        | 107731 
        | 1.7 
        | 
| 烤烟 
        | 7150 
        | 0.3 
        | 
| 油料 
        | 3210 
        | -6.0 
        | 
| 水果 
        | 32518 
        | 18.0 
        | 
| 核桃 
        | 45920 
        | 9.2 
        | 
| 板粟 
        | 12034 
        | 13.2 
        | 
| 花椒 
        | 4597 
        | -16.1 
        | 
|           中药材 
        | 6944 
        | 3.2 
        | 
| 蜂蜜 
        | 912 
        | -2.8 
        | 
| 蚕茧 
        | 2766 
        | -1.0 
        | 
|    肉类总产量 
        | 28867 
        | 6.8 
        |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末,全县工商登记注册工业企业237户,比上年的207户增加3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户。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0.9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增加值25.73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税总额4.85亿元,年平均从业人员达3352人。 
   
全县生产铜精矿含铜4789吨,同比增长31.4%;生产铸件12401吨,同比增长9.3%;全年发电51833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生产自来水1320.3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4%;多色印刷品128.1万对开色令,同比增长7.9%;蚕丝及机织交织物59.5吨,同比增长-29.3%;人造板3.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4.7%;软饮料19709吨,同比增长32.8%;中成药63.2吨,同比增长23.5%;商品混凝土142.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1%。 
   
| 
         表4: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 铜金属含量 
        | 吨 
        | 4789 
        | 31.4 
        | 
| 多色印刷品 
        | 万对开色令 
        | 128.1 
        | 7.9 
        | 
| 纸质品 
        | 吨 
        | 1063 
        | 21.8 
        |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518333 
        | 2.3 
        |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吨 
        | 1320.36 
        | 16.4 
        | 
| 砖 
        | 万块 
        | 35851 
        | 7.9 
        | 
| 软饮料 
        | 吨 
        | 19709 
        | 32.8 
        | 
| 蚕丝及交织机织物 
        | 万米 
        | 59.5 
        | -29.3 
        | 
| 铸件 
        | 吨 
        | 12401 
        | 9.3 
        | 
| 中成药 
        | 吨 
        | 63.2 
        | 23.5 
        |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3.6 
        | 34.7 
        |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42.1 
        | 10.1 
        | 
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法人企业14户,年平均从业人员8369人,增长3.9%;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8442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年内房屋施工面积72.42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3.2%,房屋竣工面积48.46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4.9%,实现营业收入255480万元,较上年增长15.1%,应交增值税4950万元,较上年增长-30.1%,实现利润7202万元,较上年增长3.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2022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42091万元,比上年增长20.8%。按投资项目类型分:项目投资1376695万元,同比增长23.1%;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65396万元,同比增长-13.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210332万元,同比增长-57.7%;有限责任及股份责任公司投资241519万元,同比增长-46.5%;私营企业及其他投资990240万元,同比增长303.3%。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46663万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91427万元,同比增6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4001万元,同比增长45.3%。 
   
2022年,全县纳入统计的在建项目共223个,实际到位州外资金190.9亿元,比上年同期150.1亿元增长27.2%;省外到位资金137.2亿元,比上年同期88.8亿元增长54.5%;产业类项目到位资金126.9亿元,占实际到位州外资金的66.5%。 
   
五、国内贸易和出口 
   
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亿元,同比增长10.8%。按城乡市场分:城镇实现39.47亿元,同比增长9.3%,乡村实现17.73亿元,同比增长14.5%;按经营规模分:限额以上实现10.56亿元,同比增长40.6%;限额以下实现46.63亿元,同比增长5.8%。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12.59亿元,同比增长15.5%;零售业实现36.48亿元,同比增长33.49%;住宿业实现1.68亿元,同比增长15.4%;餐饮业实现6.45亿元,同比增长12.1%。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396万元,同比增长145.8%。 
   
六、交通、邮电通信和旅游 
   
县内公路通车里程6714.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4公里、国道二级公路46.57公里、省道三级公路16.98公里、省道四级公路124.45公里、县道四级公路545公里、乡道四级公路857公里、村组公路5104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客货换算总周转量4086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3%。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657万元,增长2.2%;电信业务总量96729万元,增长15.1%。固定电话用户4988户,移动电话用户219269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0537户。 
   
全年共接待游客285.23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7.9亿元。 
   
七、财政、金融 
   
2022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7662万元,同比增长-12.2%;(1)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完成52345万元,同比增长-16.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2061万元,同比增长17.0%;非税收入完成20284万元,同比增长-41.8%;(2)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1894万元,同比增长-3.7%;(3)上划省级收入3423万元,同比增长41.7%。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4749万元,同比增长163.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8678万元,同比增长-9.8%。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129988万元,同比增长11.7%,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849213万元,同比增长12.4%;各项贷款余额890419万元,同比增长18.6%。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2022年,全县有完全中学2所,普通高中教学班105个,在校生4677人,寄宿生4460人,当年招生1782人,毕业生1313人。有普通初级中学9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教学班179个,在校生7487人,寄宿生7014人,当年招生2484人,毕业生2675人。有普通小学95所(其中完全小学36所),有教学班530个,在校学生13891人,寄宿生9104人,当年招生2118人,毕业生2484人。全县有幼儿园11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06所,民办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7543人,当年招生2370人,当年离园幼儿2181人。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56人, 当年招生268人,毕业生306人。全部普通中小学共有教职工2329人(小学1179人、中学1150人),公办在职在编2120人,临聘人员209人。其中:专任教师1971人。职业教育中心公办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幼儿园教职工628人(其中公办在编教职工356人,公办临聘119人,民办153人),专任教师408人。 
   
全县有艺术表演法人单位1个,群众文化馆、文物管理所、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乡镇文化广播服务中心12个。 
   
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个(县级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所(室)13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个体诊所29个。全县实有病床位数1342张,平均每千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拥有床位5.97张。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008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501人,平均每千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8人。基层卫生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达278252人,按城乡驻地划分:城镇人口110734人,乡村人口167518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8%;按性别划分:男141922人,女136330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1.04%;按民族划分:汉族172931人,少数民族人口105321人(彝族人口9541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7.9%(彝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34.3%)。 
   
省反馈我县常住人口22.47万人,人口出生率7.09‰,人口死亡率8.42‰,人口自然增长率-1.3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5.51%。 
   
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64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95元,同比增长4.4%(全国3.9%、云南省3.1%、楚雄州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2元,同比增长7.6%(全国6.3%、云南省6.7%、楚雄州7.2%)。 
   
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159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640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096人。 
   
2022年末全县纳入城乡低保对象16359人,其中:城镇低保   1544人,农村低保14815人。全县有各类养老机构16个,其中:乡镇敬老院11个,县级中心敬老院(福利院)1个,公建民营机构3个,民办养老机构1个。建成养老服务床位1624张,护理型床为839张。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养老互助服务站)24个,农村幸福院27个,县级老年活动中心2个,老年活动站3个,村级老年活动室48个,组建老年协会83个。有特困供养人数1230人,其中:集中供养577人、分散供养653人,集中供养率达46.9%。 
   
十、资源、环境 
   
全县国土面积4031.2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14.17千公顷;实际耕地灌溉面积11.08千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0.01万千瓦特。全县有水库84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1)型22座,小(2)型60座,总库容量11178.79万平方米;塘坝数量892座;水窖71287座。全部工程总供水量9567.67万立方米,其中:向城镇生活和服务业供水281.85万立方米;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757.65万立方米;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实际年供水量49.91万平方米。自然保护区1个(昙华州级自然保护区);AAA级景区5个,AAAA级景区1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83%。全年降雨量671.6毫米,年平均气温16.4℃,年日照2328.8小时。 
   
            
   
| 上一条:大姚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下一条:大姚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主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大姚县金碧镇金平路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8-6222279
    
        滇ICP备05001067号  网站标识码:5323260002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
滇公网安备 5323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