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小补贴”激发“大能量”---石羊镇"以案定补"让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日期:2025/07/18   作者:姜丽芹   来源:    点击:

在石羊镇的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是干部,却调解着村里的大小矛盾;他们不穿制服,却守护着一方和谐安宁。这就是石羊镇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补贴虽小,干劲十足。“以前调解矛盾全凭热心肠,现在政府给补贴,我们干得更有劲了!”柳树塘村的调解员陶文祥边说边翻开他的调解记录本,厚厚的两百多页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这一年来沉甸甸的收获,他骄傲地向我们分享他的调解小秘诀:“调解工作是法、理、情的统一,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要坦诚中肯,情理交融,慢慢让双方打开心结,降低诉求,最后促成了协议的达成、纠纷的解决。”自从实行口头调解奖励20元、书面调解奖励100元、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奖励300元的补贴政策后,每月能多收入300余元。

田间地头,都是调解室。李伟说:“今年三月的时候,罗用康在我家地里放羊,羊把我家的板栗树坠断好几棵,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罗用康却见到我闭口不提,我气不过,拿着刀子砍了两棵他家的,为此我们大吵一架,差点动手,还好坟箐村委会调解员刘永祥刚好路过,及时阻止矛盾恶化,罗用康也跟我道歉,我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误会解开了,心里也舒坦了。”调解工作没有固定场所。坟箐村的调解员刘永祥说:"大树下、田埂边、农户家,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调解室。"这种"移动调解"模式,让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化解。

机制创新,成效显著。石羊镇用全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员调解民事纠纷的补贴性资金。按调解纠纷的数量、质量、纠纷的难度、社会影响大小及调解规范化程度进行“以案定补、以件计补”,经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联合评审后半年进行审核和发放,资金从上级政法部门下达经费中列支,让调解工作既有"量"的考核,更有"质"的要求。2024年以来,随着石羊镇人民调解“以案定补、以件计补”考核办法新机制的推行,石羊镇申报人民调解补贴案件共200余件,195件口头案件,5件书面案件。对镇村15名调解员补贴4400元,对3个优秀村社区奖补6000元,共计10400元。

多元激励,激发活力。除了经济补贴,石羊镇还建立了“三激励”机制:一是政治激励:优秀调解员优先推荐进入村“两委”;二是荣誉激励:定期评选“金牌调解员”;三是成长激励:组织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学习。

如今,石羊镇的调解员们干劲十足,他们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镇司法所所长肖秦楠所说:“以案定补补的不只是钱,更是补出了基层治理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