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
“马樱花染红了山脊,山茶花铺满了沟箐,护林员摩托车上的防火旗穿过花海”。四月的昙华乡正上演着最绚丽的生态交响。在这幅93.75%森林覆盖率绘就的画卷里,62名各级人大代表化身为“护花使者、护绿卫士”,他们的巡林足迹与绽放的花径重叠——有人俯身检查古树名木养护情况,有人进村入户用彝汉双语宣传防火知识,还有人在松涛阵阵的林间用脚步巡护。当春风掠过22.88万亩林海,捎来的不仅是漫山花香,更是昙华乡人大主席团将代表履职深度嵌入林长制体系,实现“监督岗前移、建议在一线”机制落地生根的芬芳。

1、监督履职强筋骨,织密责任防护网
乡人大主席团深化实践“三级监督”机制,由人大主席牵头担任总督察,将62名人大代表编入护林网格责任区,在古树群、防火卡点等关键区域设立8块动态公示牌,监督电话与网格信息同步上墙,让青山守护时时看得见、事事有人管。通过“日常巡查+专项督查”双轨并行,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联合巡林43次,针对防火卡点值守、古树养护等环节发现问题32个,提出整改建议35条,推动建立“林长+护林员”联动机制。特别是在清明节等重点时段,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武装巡护12次,成功劝阻野外用火行为2起,协助查处办结林政违法案件2件。

2、凝聚共识聚合力,奏响生态共治乐章
乡人大主席团发动人大代表化身“护绿护林卫士宣传先锋”,依托1个乡级代表联络站和7个村(社区)代表联络室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依托民族语言优势,把防火令唱成群众耳熟能详的“彝乡小调”。累计悬挂横幅144条、粘贴标语559条、插放防火五彩旗461面,协助签订《古树养护责任书》148份。人大代表还推动建立“火情隐患随手拍”微信群,吸纳护林员、党员等136人参与,形成“全民盯防”格局。

3、示范引领添新绿,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在房前屋后种植杜鹃、山茶、绣球花、木春菊等乡土树种27000余株,这些由人大代表躬身种下的“履职苗木”,已成为生态连片示范教育的活课堂。在全乡评选出的147户“美丽庭院”中,人大代表示范户带动效应覆盖近半数生态单元。代表小组还围绕林下经济发展组织专题调研和外出考察2场次,助力菜西拉100亩林下中药材保育促繁示范基地落地,将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在乡人大主席团的持续监督推动下,全乡先后有6个村(社区)分别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乡村荣誉称号。通过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昙华乡正沿着“林长制促林长治”的实践路径,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崭新篇章。
文图:姜华国
编审:张志坚
供稿:昙华乡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