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姚县湾碧乡深化党建引领,持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优培强“五种模式”,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93.2万元,同比增长33%,40%的行政村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图为“傣金芒”包装精品礼盒)

(图为“湾腊红糖”实装产品)
坚持党组织领办,以“组织链”建强“产业链”。各村(社区)党组织通过领办模式发展芒果、红花、核桃种植和胡蜂、山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增收26万元;核桃、芒果相继列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傣金芒”“湾腊红糖”品牌频频出圈,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湾碧社区通过党总支领办“瑞民芒果合作社”和“晨达市政服务有限公司”增收8.63万元,提供近100人次的短期用工岗位和5个稳定就业岗位;2025年争取县搬迁安置办夏威夷果种植试点项目,除流转土地33亩年增收3.96万元外,规划种植的1300棵果苗在3至5年达到盛果期后,将助力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倍增。

(图为“瑞民芒果合作社”芒果包装现场)
发展“阳光经济”,借力地域光热资源“造血生金”。认真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挖光热资源,盘活荒山荒坡。近年来,争取沪滇协作资金和财政整合资金780万元在全乡12个村(社区)均建起了装机容量100KW的光伏发电站,累计实现收益630余万元,稳定提供112个光伏保洁员岗位,70%的收益用于稳岗就业和村组公益性事业,逐步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图为湾碧社区集体经济100KW光伏发电站)
实施项目驱动,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增强发展后劲和产业转型升级,完成芒果提水灌溉、收购中转点、冷链物流等产业项目,有效补齐基础配套设施短板。2024年冷山村争取7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屋顶光伏项目,年均增收4.9万元。2025年巴拉等4个村争取扶持资金280万元实施芒果加工厂建设项目“筑巢引凤”,引进“大姚菜兜兜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将芒果由鲜果、果干销售转向芒果汁成品销售,实现产业延链补链,预计村均年增收4.9万元,提供80个稳定就业岗位和400个以上的短期用工岗位。
探索村企共建,激活资本运营活力。高坪子村着眼市场经济,提升集体资金利用率,投入沪滇协作资金398万元在大姚县金碧镇将军村建设蛋鸡养殖基地,形成“飞地经济”,委托经理人经营,近三年实现收益近70万元。巴拉村、碧拉乍村、茨拉村通过入股企业、养殖大户,集体经济实现年均增收2万元,在有效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的同时大力支持产业经济发展。
盘活闲置资产,将“沉睡资源”变为“发展资产”。按照应租尽租、应收尽收原则,全面清理盘点闲置资产,通过出租集体闲置房屋、承包小型厂房、出租冷库等固定资产实现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在茨拉村、倮拉村和湾碧社区对李家庄光伏建设等项目流转土地,拉动集体经济增收27万元。全乡多处闲置房屋挂上了店铺招牌,荒山空地架起了光伏发电板,既盘活了资源,也繁荣了乡村。
截至目前,2025年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达40余万元,取得首季“开门红”。下步,湾碧乡将不断深化党建引领,聚焦产业增效、产品增值、群众增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激活干事创业动能,持续壮大村集体“钱袋子”,丰富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引领群众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