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退休3个月后再次回到工作了35年的六苴铜矿。流淌着青色水面的尾矿坝,巍峨又沧桑的矿区天桥,以及矿区一根根铁索,一口口矿井,一幢幢老房,一条条街道,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依稀看见了六苴铜矿昔日的辉煌与繁华。
六苴铜矿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建设,有“大姚小香港”“滇中铜都”之美称,距大姚县城45公里,六苴铜矿驻地与六苴镇驻地隔河相望,厂房厂区及职工住宿区分为大仓、中仓、小仓。在建设初期叫冶金六矿,后更名为大姚铜矿,2003年关闭破产后重组了楚雄矿冶有限公司。
我对六苴铜矿的认识了解,是在1975年上初中时候,当时六苴铜矿驻有好几家单位,云南地质勘探304队、建筑一建司、十一井、十二井、大姚铜矿。光大姚铜矿就有正式职工5000多人,设有独立的医院一个,医务人员130人;学校一所,办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教职工及学生1000多人;矿区派出所一个。为矿山服务的企业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矿区贸易公司、六苴客运站(每天发往昆明、楚雄各一个班次,六苴到昆明只需花9块8毛钱)。六苴铜矿的内部机构设有矿机关、一坑、二坑、一选厂、二选厂、井巷队、动力队、供销运输部等部门。主要生产线以采矿石和选矿为主,一坑、二坑开采矿石,随着开采矿石的不断延伸,2010年在六苴大颇箐建设了云南第一竖井,深度达到1000多米,采场深度达到1300多米;一选厂、二选厂进行选矿。选矿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硫化矿是采用浮选法进行选矿,建有大型的库存放尾矿砂,是云南第一大尾矿库。还建有一座特大吊桥用于渡送尾矿水,是六苴的第一高桥(天桥),也是大姚当时最先进的杰出建筑。氧化矿采用电解铜法进行选矿,直接提炼成铜,在20世纪90年代初六苴铜矿就研究使用了电解铜选矿法。六苴因“铜”而兴旺,到1994年生产破万吨,铜矿工人达到了1万多人,在当时,到处都可以看到洋溢着幸福笑容的铜矿工人。
六苴铜矿的辉煌发展,改善和保障了当地民生,促进了大姚县的经济繁荣发展。虽然在铜矿开采过程中,给涉矿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困难,但地矿双方加强了联系沟通,六苴镇党委、镇政府建立健全了矛盾调处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了地矿关系的和谐发展。六苴铜矿在建矿初期投资建设六苴至大姚西冲公路,90年代铺设了大姚第一条柏油路;为六苴镇8个村委会和赵家店镇他利颇村、永仁县麻梨树小组、龙潭小组等村组架设了照明线路,解决了群众照明难题,直至2010年六苴镇电力农网全覆盖为止。六苴铜矿还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投资400万元架设了石房、簸箕、六苴3个村8个村民小组的供水管网,每年为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60余万元,在发展效益好的时期,每年上缴给大姚的税收达90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大姚经济发展。
六苴铜矿展现了六苴乃至大姚人民爱岗敬业、崇尚劳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虽然六苴铜矿资源逐渐枯竭,六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大姚人民的劳动精神依然存在。相信在大姚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姚人民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六苴铜矿将成为大姚发展史上的一个美好记忆,成为体现全县人民勤劳、拼搏、奋斗、进取精神的标志,我们将会永远地记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