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赵家店社区紫丘村特色特点

日期:2024/08/01   作者:   来源:赵家店镇人民政府    点击:

近年来,赵家店社区紫丘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开展易地搬迁和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村民逐步富裕、民族更加团结,成为“直过民族”搬迁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同致富”的示范典型。2017年以来,紫丘村先后获评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南省第一批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主心骨”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嘱托,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思路,切实握好民族团结进步“指挥棒”。一是组织领路强堡垒。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总支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紫丘村发展之重,确立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建好民族团结示范的创建任务。定期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党建带创建活动,不断形成党政主抓、村组共抓、全民参与的共创共建工作格局。通过支部发力带党员、党员助力带群众、群众团结跟党走,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治基础更加牢固。二是干部带头树形象。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组织90名镇村干部与搬迁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每月定期开展集中走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累计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100余场次,引领全村各族群众从思想上戒掉“等靠要”想法,树立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有力促进全村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三是党员领跑作示范。充分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14名党员在移风易俗、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带头承诺践诺,结合“清廉村居”建设,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亮身份多形式的主题活动。实行民族政策党员带头宣讲、村庄卫生党员带头清扫、移风易俗党员带头先来、私搭乱建党员带头拆除、新兴产业党员带头实验。累计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3名,选树美丽庭院示范户5户,村党总支和党员真正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二、坚持文化浸润,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的重要论断,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是把牢宣传教育“总开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村组党员活动室,扎实开展民族政策学习和宣讲。在村内建设主题街区1个、主题展室1个、主题广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常态化组织开展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主题教育,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村组、进农户,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意识在全村各族群众心中更有高度、更有厚度、更有温度。二是讲好幸福紫丘“新故事”。在紫丘村原“村史馆”基础上,投资60万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室1个。通过对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用品和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集中展示,让移民群众“记住乡愁”,不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紫丘书吧”为主要宣传载体,把党对边疆群众的深情关怀、搬迁群众的巨大变化、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生动教材,讲好幸福紫丘“新故事”,认真传递和牢记幸福不忘感党恩的核心思想。三是唱响文化交融“和谐曲”。坚持以节庆为台,在“火把节”等重大民族节日期间,举办由汉族、彝族、傈僳族等各民族共同参加的民族大联欢。结合当地产业,举办“杨梅节”等农文旅融合特色活动,逐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民族共融”。同时,建立“禺同堂、金马亭、碧鸡亭”文化长廊3个,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有效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创新发展。

三、坚持发展为要,走好民族团结进步“致富路”

围绕紫丘村90户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集中力量强基础、优环境、培产业、促融合,努力打造彝、傈僳、哈尼等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发展环境,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村庄更加美丽、家庭和谐幸福。聚力打造“一跃千年”幸福村。加强村庄的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通过政府筹资、村组集资、群众自建“三个一批”,持续优化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成群众住房、民族特色广场、紫丘公园、饮食文化街等项目,打造了科普文化、体育卫生、支部活动室等民族特色公共场,不断提升移民新村“软环境”和“硬基础”。名实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通过户长会、支部会、干部每周2访等,竭力服务好移民群众搬迁安置生产生活需求,宣传民族政策、凝聚发展共识、促进民族团结,让移民群众搬得安心、住得放心、生活舒心。聚力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村。创新推进“以产业之力,促民族团结”专项行动,以民族节庆、民族文化为底色,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丰富集镇旅游业态,打造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示范样板。组织开展杨梅、板栗、肉牛等种养殖技术培训,集中建设“养殖”小区2个,引导群众流转和发展杨梅园种植150亩,让产业健康发展,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完善造血功能。建设紫丘村冷库、标准厂房、彝族文化饮食街和特色民居垛木房、村级光伏发电等项目,项目租金等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0余万元以上,并成功引进大姚县金碧小把粉丝厂,让30多位移民实现“家门口上班”。结合“三潭”景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系列经济,成功举办四届遇见楚雄火把节、杨梅节等系列活动,每年吸引20多万各族游客到紫丘村观光游览,旅游收入达750万元以上,紫丘村群众从搬迁前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增加至9000多元,成为“直过民族”搬迁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示范典型。构建“交往交流交融”团结村。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从空间、生活、文化三个维度发力,架起干群连心桥,共筑民族团结梦,打造彝族、傈僳族、哈尼族与汉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美家园。构建交往“新空间”。建设了开放式的民族文化陈列室,对原铁锁七棵树村委会移民生产生活用品和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展示,让移民群众留住乡愁、牢记历史、懂得感恩,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畅通交流“新渠道”。在火把广场、文化阵地搭建了百姓大舞台,结合火把节、杨梅节、赛装节等节庆活动,举办民歌比赛、左脚舞大赛和篝火晚会等民族活动,让各民族农闲心手相连、欢歌共舞、结亲互助,绘就一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丽画卷。探索交融“新方式”。用好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学雷锋日”等载体,强化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建设了一批集党建综合、休闲娱乐、村民健身、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文化阵地,让移民群众更好地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

四、坚持共善共治,画好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搭建网格化组织体系、协同化治理机制、社会化治理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干群发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共善共治、共建共享。唱响普法强基“进行曲”。坚持用“法治之声”唱响“民族团结之歌”,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组建镇村普法宣传队伍,聚焦扫黑除恶、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婚姻养老等热点难点,持续开展《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切实让法治意识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引导各族群众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四个一两回访”等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小事不出村”成为治理常态。多年来,紫丘村未发生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和涉民族网络舆情,无刑事和民事案件发生,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村内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找准基层治理“小切口”。坚持用“制度之力”促进“民族团结之治”,以民族团结作为主题主线,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卫生保洁、一约四会、集体资金管理使用等6个村民自治制度,集中力量开展以“革除陋习,培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紫丘”建设活动,着力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彻底破除一批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酗酒醉酒、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陈规陋习,推动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实现质的跨越。组织开展紫丘移民村“勤劳致富带头人、文明先锋引路人、邻里和谐热心人”评选表彰,强化居民环境卫生整治、文明生活习惯养成、劳动技能培训等日常管理,提高移民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思想自觉,营造“和谐共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树牢生态文明“新风尚”。坚持用“生态之优”夯实“民族团结之基”,青山绿水间,各族群众的日子才能甜。紫丘村始终秉承“改善生态、保护环境、造福群众、促进团结”的宗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改厕所、治污水、清垃圾、多植树、净家园、美村庄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融共促、同行并进,切实用生态之笔描绘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图景”。2022年,紫丘村成功获评为云南省绿美村庄,结出“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推动“五个认同”思想更加牢固,营造“人人关心生态环境、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凝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