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经验

日期:2024/07/25   作者:袁慧   来源:赵家店镇人民政府    点击:

赵家店镇紫丘村距大姚县城22公里,是金沙江沿岸“直过民族”移民搬迁的一个集中安置点,主要安置大姚县铁锁乡金沙江畔七棵树村90户316名贫困户。2013年12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村民们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土坯房,住进了干净、整洁、漂亮、舒适的现代小洋房,用上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群众收入从搬迁前的人均不足10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0000多元,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历史,从原始、愚昧的生活状态直接迈入了富裕、幸福的小康社会。近年来,紫丘村持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民族团结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四大工程”,推动紫丘村繁荣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1. 主要做法

    (一)易地搬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建设项目启动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落实和领导包村、部门包组、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全县28名实职县处级领导干部、70个挂包责任部门、500多名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吃住在村组一线,奔波在田间地头,与群众结对子、开方子、找路子,尽心竭力为移民群众搬迁安置生产生活具体问题想办法、出主意、抓落实。通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县4000多名移民群众的搬迁安置任务。其中,紫丘村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了群众住房、畜圈、卫生间、道路、供排水、坝塘、灯光篮球场、文化活动室、民族特色广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家家户户住进了小洋楼,用上了家用电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踏上了迈向新生活的幸福征程。

    (二)心手相牵,让民族同胞搬得来稳得住。初到紫丘村,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生产生活方式,紫丘村群众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县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地制宜、抓细落小,采取一系列结对帮扶和关爱措施,千方百计解决紫丘群众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保持原居住地村组机构设置,维持原5个村民小组不变,让小组村民集中到一块安置,让原来的小组管理原来的人,使群众较少陌生感、及早适应和融入当地新环境。二是开展干部结对帮扶。镇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由一名干部职工与2户移民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从培训他们使用家具、使用电器、转变生活习惯、与外界交流开始,小到家庭琐碎事务、大到生产生活具体问题,让干部职工与民族同胞手拉手、心连心,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困难问题。三是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严格落实人均0.5亩耕地和户均2亩林地,及时发放每人每月300元的逐年补偿金和50元的后期扶持补助,落实好临时救助、救灾救济等惠民政策,经常开展上门走访、会议培训和治安巡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充分尊重民族风俗,收集整理傈僳族书籍、石磨、箱柜等与群众民风民俗相关的物品集中在文化陈列室统一布展陈列,让群众能够感受和回味故土情节,减轻思乡之苦。同时,经常性组织村民开展跳脚等文体活动,引导周边村民和紫丘村群众一起活动,一起劳作,一起生活,增加互相的交流沟通和融合。

    (三)培强产业,小康路上共同前行。幸福生活离不开物质条件的稳步改善。为加强紫丘村群众“造血”功能,解决好群众能发展、可致富的问题,赵家店镇党委、政府采取四项措施,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让民族同胞与其它群众一道,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在小康路上坚定同行,决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一是流转丰产杨梅园90亩,引导群众新植杨梅60亩,通过对外承包经营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二是发挥村民养殖特长,在村旁屋后集中建设“养殖”小区2个,引导群众发展云岭黑山羊、肉牛、生猪养殖,促进群众增收。三是大力培育致富先锋,原七棵树村民杨永祥带头流转土地102亩种植蔬菜,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就近就业30余人,被表彰为全州“致富先锋”。现因大永高速路建设土地征收,蔬菜未种植而是承包紫丘村杨梅园,季节性的可以带动就近务工20余人。四是用好用活集体资金建设高标准厂房,引进企业在村旁成立小把粉丝加工厂,在获得厂房租金的同时,吸纳妇女同胞在家门口就业。

    (四)党群共建,筑梦紫丘幸福家园。以“党群共建、和谐紫丘”为主题,认真实施“三个一”工程,教育引导紫丘村民族同胞共建紫丘新家园。一是支部引领一面旗。在保持原5个村民小组基础上,组建成立紫丘村党支部,通过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履诺等措施,教育引导支部14名党员自觉服务群众,带头在政策宣传、维护稳定、卫生保洁、收集民意、帮贫助困、民主管理等方面作奉献,在支部规范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员作用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上树立旗帜。二是服务发展一条心。围绕紫丘村长远发展,通过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党员的带头作用,带动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在共谋发展、就业创业、素质提升、产业培植、项目建设上心连心,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自觉为紫丘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三是团结和谐一家亲。培养使用民族干部,推荐1名紫丘村彝族大学生进入赵家店社区“两委”班子,从紫丘村民族同胞中优先选拔担任文化宣传员、护林员,加大民族干部培养力度。整合多种资源,加大村民法律法规、习惯养成、劳动技能、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村民综合素质。经常开展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卫生保洁,发挥村规民约的教化引导作用,增强群众美好家园自己建设自己管理的意识,实现民族团结创建有想法、党群和谐共建有做法、民族文化提升有办法、村务民主管理有章法、村容村貌整治有方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村容村貌极大改观。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过程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强村内环境的整治,达到“三个有”的目标。有统一的公厕和三堆堆放点;每户有一栋小康住房;有一个硬化、美化、亮化、净化的村内环境;打造学校、科普文化、体育卫生室等一批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公共场所新亮点。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组织群众硬化村庄道路、改造农村私厕、粉刷农舍墙面、美化绿化村庄,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转变。

    (二)村风民风切实转变。开展了以“革除陋习,培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紫丘”建设活动,着力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切实转变村风民风。结合“平安家庭户”创建活动的开展,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为纽带,认真开展人民调解、综治维稳等工作,积极排查治安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村内无刑事和民事案件发生,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支柱产业有效培植。截至目前,全村种植杨梅140多亩,其中丰产杨梅园90亩,年租金收益2万元。40多个移民群众在小把粉丝厂公司打工,从事粉丝生产、加工及包装工作,实现了移民“家门口上班”,月工资收入可达1500—2000元。积极发展打工经济,适时组织发动移民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90多人,人均务工年收入达1.5万多元。

    (四)乡村旅游迈出新步伐。按照“民族、生态、绿色、康养”的规划思路,2020年以来,整合资金3685万元,新建了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主要用于赵家店镇乃至整个大姚县农特产品展示和销售,让贫困群众的农产品有产出、卖得出;新建彝族特色民族垛木房17幢,主要用于开发民宿客栈,解决旅游景区“住”的问题;采用“飞地模式”、抱团发展的方式新建彝族文化饮食街23幢,集中展示彝族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紫丘村已经成了大姚民族文化的打卡地。

    三、工作的优势和不足

    要把紫丘村民族团结示范工作引向深入,打造成为全县、全州乃至全省的标杆,我们必须对紫丘村的村情、民情,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找准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汲取成功经验,整改存在问题,紫丘村民族团结示范工作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认为,紫丘村深化民族团结示范工作,具有以下优势和不足。

    (一)成功经验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紫丘村高度关注,关心支持力度巨大;二是紫丘村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发展环境;三是硬件基础好,村容村貌整洁,文化设施齐全、完备,有产业支撑,发展基础好。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一是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绝大多数群众都是小学文化,政策知识接受慢;二是发展空间小,土地资源紧缺,产业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四、下步工作意见建议

    我们将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注重人文化、实体大众化,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突出创建主题,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团结、自觉维护团结、不断加强团结。丰富创建形式,找准创建活动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不断增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吸引力、感染力。扩大参与范围,突出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和群众等群体,不断推进示范创建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等活动。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培养树立各级各类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