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大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三岔河镇:传承非遗文化,展现民族风情

日期:2023/11/24   作者:   来源:    点击:

悠悠历史浪淘沙,民俗非遗亦可嘉。瑰宝传承常守望,流芳万古耀中华。近日,大姚县三岔河镇党委、政府召集三岔河镇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给集镇群众送上一场才艺展示,葫芦笙舞《农耕文化展示二胡《迎亲调》、小彝剧《八字不合》等歌舞为群众带来一场视觉、听觉的双重盛宴。

每一种文化的孕育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三岔河的牧牛歌就是在三岔河镇彝家人祖祖辈辈的牧牛生活中产生的,朴实的彝家语,带着古老而又沧桑的韵味,优美动听,仿佛看到一幅幅在崇山峻岭之间牧牛图,仿佛你就是那牧牛人,与牧牛对话,同山林诉说,同清风吟唱,悠闲、惬意捎带孤寂的风迎面袭来…… 

三岔河镇背阴地二月二祭龙文化节是背阴地小组多年来一直延续的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宣告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也是人们祈求生育繁衍的日子。祭龙节缘于一个美好的传说:南诏时期,洱海龙王的三太子心地善良,为解救人间干旱之苦,不惜冒犯天条,私自施降一场大雨,结果被玉帝囚禁于三岔河背阴地村后面的五帚旗山脚下的石龙塘子里。玉帝说,如果你要翻身,除非渔泡江的鲤鱼上树!三太子被囚禁期间,彝族青年到石龙塘子捕鱼,把鱼串起挂在三岔河江边的渔泡江树上,满树都是白花花、亮闪闪的鱼。龙王三太子在迷糊中看见树上爬满了鱼,高喊“鲤鱼上树啰,鲤鱼上树啰!”喊声震惊玉帝,玉帝到南天门往下一看,果然渔泡江边的鲤鱼真的上树了,只好兑现承诺,放了龙王三太子。龙王三太子为感谢三岔河背阴地五帚旗山下的人民解救了它,决定隐居在背阴地五帚旗山里,永久护佑背阴地的黎民百姓。从此以后,背阴地十里八村,村村山泉水常流,年年五谷丰登,村村人丁兴旺。后人为了纪念龙王三太子,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都自发聚集到龙潭前,杀猪宰羊,跳祭龙舞,叩谢神龙,教育子孙保护好山林、水源,习俗演变为祭龙文化节,一直流传至今。而带着古老而又神秘气息的《祭龙舞》便是由此延伸而来……祭祀队伍一直走向村边最古老的“龙树”,由老毕摩带领全体村民参加祭祀,奉上祭品,摇铃诵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大姚县三岔河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农耕文化深厚,祖祖辈辈的耕织生活为三岔河集聚了丰富农耕财富,精彩纷呈的农耕舞由此孕育而生…… 

三岔河的彝绣、跳羊皮鼓舞、吹芦笙、跳芦笙舞、弹三玄、跳左脚舞、唱梅葛歌也在三岔河“竖秋节”中得到体现和传承。在古老而又美丽的“竖秋节”传说中将三岔河一项项非遗文化推向顶峰。精美的彝家刺绣,悦耳动听的芦笙、三玄,仿佛就像一本本无字书籍,一针针一线线无不在描绘着彝家儿女动人的故事,一句句一声声无不在诉说着阿牛阿尼塔美丽动人的传说…… 

表演在一幅幅精美的彝绣中画上句号,本次文化展示对宣传展示大姚县三岔河镇非遗文化提供了推介平台,对促进非遗文化交流合作,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个精美的非遗展演节目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观众驻足观看,是一场美妙的传统文化盛宴。 

    观众纷纷表示,如果没有此次非遗文化传承展示,身为三岔河的自己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如此丰富且精彩的文化瑰宝,以后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一些,让我们每个三岔河人都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并将我们大姚县三岔河非遗文化唱出三岔河、跳出三岔河、绣出三岔河……让我们非遗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