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浪翻滚,鱼跃人欢。为加大“稻+鱼”综合生态种养技术推广,及时总结种养结合经验和做法,提升稻鱼种养综合效益,8月19日,县农业农村局验收组到湾碧乡开展稻鱼验收测产,结果显示高坪子村委会首次推广的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效益突显,交出了一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亮眼答卷。

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种养“有底气”。高坪子村委会水源丰富,水量稳定,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天然优势,今年,首次在76.5亩试点稻田中投放鱼苗1.53吨,前期开挖渔沟,加固田埂,构建“稻田为鱼遮阳避暑、鱼儿为稻除草松土”的生态循环系统,旨在实现“一田多产、一水多收”,为产业振兴寻找新引擎。

50天科学养殖,鱼苗增重“有惊喜”。项目启动初期,村委会向试点农户每亩发放20公斤优质鱼苗(约16条/公斤)。经过50天的精细化、规范化养殖管理,验收现场随机抽样并传来捷报:鱼苗平均增重显著,16条鱼重达1.88公斤(即单尾均重约117克),较投放初期体型翻倍,稻鱼体型肥硕,稻谷长势极好,真正实现“以鱼促稻、以鱼稳粮”。

市场效益凸显,助农增收“有盼头”。根据测算,通过短短50天种养, 稻鱼亩产预计达到38公斤,项目总产量达2.88吨,水稻产量较去年也有较大提高。稻鱼按照当前市场价22/公斤计算,亩产经济效益达到836元,项目总效益为6.4万元,带动试点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稻田养鱼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完美契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要求,这真是鱼儿“游”来的财富。

稻田养鱼试点项目的成功,不仅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了我乡稻渔综合种养的适应性和超高效益,更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信心,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增收”,下步,我乡将持续加大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认真总结经验,扩大种养规模,着手打造“稻花鱼”和“生态米”品牌,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