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信息 >> 乡镇快讯 >> 正文

椒香满枝头 彝乡绘丰景

日期:2025/08/26   作者:   来源:    点击:

走进八月的桂花镇自必左村,仿佛踏入了一片椒香的海洋。道路两旁,花椒树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而浓郁的辛香——这麻香,是丰收的气息,更是幸福的味道。

目光所及,便是挂满枝头的花椒果实。一簇簇、一团团的花椒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呈现着生命成熟的动人画卷:青花椒鲜亮欲滴的青绿色,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成熟的红花椒,则披上了醉人的红妆,热烈地宣告着成熟的喜悦。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椒果轻轻碰撞,那麻香便更加肆意地流淌开来,沁人心脾,成为山野间最独特的嗅觉印记。

花椒,这一凝聚着中华农耕智慧的古老香料与药材,在我国已有超过3000年的栽培历史。它不仅是百姓日常菜肴里不可或缺的“麻味灵魂”、调味主力,更兼具温中散寒、除湿止痒的药用价值,还是天然的抑菌剂。桂花镇平均海拔1906米,年均气温12℃,年均降雨量960mm,成片的砬质山地,为花椒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全镇30000余亩的花椒种植面积,人均达3亩,花椒与核桃一样,早已深深融入桂花群众的生产生活。

椒红映笑颜,增收有“椒”径。“今年的雨水好啊!我家这3亩花椒,收成喜人,价钱也可以!”自必左村的王大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兴致勃勃地和我们入户同事算着账,“干红花椒能卖到36元一公斤,鲜青花椒也有4元,算下来增收2000元不成问题。孙女开学的费用,我们老两口看病的钱,这下都宽裕多了!”这小小的花椒果,已成为群众稳定增收、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桂花镇立足做强传统农业,在花椒产业上积极落实提质增效。镇科协联合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已开展花椒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控等管护技术培训2期,并邀请楚雄松源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专家授课,累计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椒农的科学管护水平。同时,大力推广“椒粮”、“椒药”套种模式:在花椒树周围间种玉米,在花椒林下种植重楼、黄精等耐阴湿中药材,实现了“一地多收”,最大化土地效益和产出。为确保花椒“卖得出、卖得好”,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下沉市场一线,及时收集行情,通过工作群精准推送花椒价格信息5期,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保障了椒农收益。桂花镇正积极探索花椒“全身是宝”的利用途径,尝试通过菌包技术处理,将花椒叶、花椒杆转化为饲料原料,进而成为鹅等家禽的生态饲料,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

时值野生菌破土而出的季节,当山林间野生菌的清香,邂逅枝头上花椒的麻香,一场舌尖上的盛宴便拉开了帷幕。热油爆香花椒,再投入新鲜肥美的菌子快炒,“花椒炒菌子”这道充满山野灵气的时令佳肴,这个夏天不可不尝,也完美诠释了桂花物产的丰饶与和谐。

椒香满园,笑意盈门。红绿交织的花椒,不仅是装点山村的风景,更是彝乡群众用勤劳和智慧,在乡村振兴画卷上点染出的最亮丽、最富足的“幸福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