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桂花镇百草岭山脚下的自必左村,自必左河从村旁潺潺流过。曾经,这里作为典型的山区村落,产业结构导致抗风险能力薄弱,发展动能不足,空有优质水资源却无渔业产业,群众吃鱼依赖周五赶集从镇外运进来。如今,在沪滇协作的东风助力下,在自必左河旁,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养鱼基地拔地而起,不仅结束了桂花镇无渔业养殖的历史,更成为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旅游的新引擎。
破解瓶颈,沪滇协作引“活水”。桂花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多条河流从百草岭发源,汇入金沙江,自必左河水质优良、水温恒定,非常适合发展冷水鱼养殖。然而,长期以来,全镇渔业养殖一片空白。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桂花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镇党政班子成员赴禄丰县、丽江市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在沪滇协作机制的有力支持下,上海对口帮扶资金390万元精准“滴灌”,为项目启动提供了关键支撑。
科技赋能,智慧养殖提效能。桂花智慧养鱼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核心包括两座总面积2550平方米的轻钢结构保温棉恒温棚,以及20个先进的聚丙烯材质圆形鱼池及配套设施。项目最大亮点在于其通过高效的循环水电系统实现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有效保障了冷水鱼对水温和水质的严苛要求,显著提升了养殖的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目前,基地已成功投放加州鲈鱼18万尾、黑鱼1.6万尾、草鱼4000尾,长势喜人。按照当前市场行情,仅年底可上市的鲈鱼一项,预计产值就将突破300万元。
创新模式,“三权分置”强根基。为确保项目长效运行、惠及长远,桂花镇推行“乡建、村管、企运营”的资产管理运营模式。项目资产由镇人民政府统筹沪滇资金建设完成。项目建成后,镇人民政府及时将接收的资产按总投资额平均确权至全镇9个村(社区),成为村集体经济的“家底”。9个村(社区)将项目资产作为股份,统一入股至大姚县自必左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和运营。镇、村、公司三方共同建立项目资产台账,明确管护责任和标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工程效益长期发挥。2025年5月1日,大姚县自必左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嘉姚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养殖合作协议,由专业养殖企业负责日常生产。企业按项目总投资额的4%(即每年15.6万元)向强村公司支付租金,为9个村(社区)每年均带来稳定的入股收益超1万元。
多元带动,乡村振兴添动能。智慧养鱼项目的建成,其效益远不止于渔业本身,项目直接提供长期就业岗位8个、季节性岗位10个,有效拓宽了村民就近务工渠道。项目辐射效应显著,自必左村农户积极发展种养殖、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强村公司探索发展依托百草岭生态资源的轻钢民宿和特色四合院。核桃、蜂蜜、野生菌等本地优质农产品加速向特色化、商品化转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虹鳟鱼和鲟鱼试养殖的成功,当下正值野生菌上市集中期,催生了“爬百草岭、品野生菌火锅、尝虹鳟鱼刺身”的特色旅游体验。自必左村正逐步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休闲目的地,吸引着镇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大姚县乡村旅游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桂花镇自必左村的冷水鱼养殖实践,是党建引领、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盘活了沉睡的资源,壮实了村集体的“腰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点燃了乡村旅游的“新引擎”,为山区乡镇依托生态资源禀赋、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提供了可借鉴的“桂花样本”。下一步,桂花镇将持续擦亮特色品牌,绘就更加富美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