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六苴镇簸箕村地处六苴镇南边,距大姚县城33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19户1067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户323人。截至目前,全村88户贫困户323人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自大姚县爱国卫生“7+3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簸箕村着力在“六化”工作法上下功夫,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一是网格化管理。簸箕村把爱国卫生“7+3专项行动”纳入常规工作抓紧抓实,整合包村挂点人员、驻村工作队等力量,组建“三职”干部、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理事会成员为主力的村级工作专班,坚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分片包干,划分6个网格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组到户到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村村行动、户户提升、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多元化宣传。充分利用QQ、微信群、网格群、LED显示屏以及村两委会议、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户长会等进行点面结合宣传,积极动员群众共同参与、共同落实,形成健康文明社会新风尚,推进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共粘贴爱国卫生宣传标语20余条,开展各类会议宣讲10余场次,滚动播放宣传标语20余条,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告知书300余份、循回播放农村“小广播”160余次。
三是规范化开展。认真落实好村庄保洁制度,确保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排,收取保洁费2万余元,及时清除村庄主干道垃圾,积极争取乡村公共服务岗位7人,其中保洁员6人,巡河员1。成立村民小组理事会6个,组建爱国卫生志愿服务队6支,汉、彝“双语”宣讲小分队1支,有力推动爱国卫生“7+3专项行动”。依托楚雄州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平台,以“党建+网络+手机+治理”模式,线上线下联动,对环境卫生情况实行派单制,及时追踪跟进,并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不断创新取得成效。
四是常态化整治。紧紧围绕“门前三包”制,党员全村319户对本户范围内环境卫生负全责,以爱国卫生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大清理、大整治、大消毒”集中整治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培育文明乡风,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讲卫生、常清洁等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紧盯主干道路和公共区域的柴草杂物、积存垃圾、畜禽粪便,组织开展清扫志愿服务活动,村组干部、驻村队员身体力行,带头落实清扫重点任务,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习。同时,定期不定期对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整改,清理了卫生死角50多处、清除垃圾12余吨,消杀10000多平方米,环境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善,确保了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全覆盖、零遗漏”。
五是长效化巩固。以簸箕环境卫生试点村为杠杆,撬动全镇105个村民小组全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推动群众做移风易俗的典范。推行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悬挂制度,以簸箕小河民主管理示范村作为试点,划分党员、村组干部、妇女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环境卫生责任区,具体负责监督整治各区域的环境卫生,并监督2户以上贫困户落实“四有五净一规范一增强”。结合“美丽家庭户”创建,以“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为主题,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到爱国卫生大清扫中,发放两轮移动式垃圾桶319个,形成“组组树村规、处处显先进、家家争示范”的良好局面。
六是日常化考核。推行“每日一保洁,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总结”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制定完善保洁员、理事会成员、村组干部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把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和依据,推动群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结合村规民约成果运用,明确家庭赡养老人到80岁以上的且家德家风较好的给予一次性1000元奖励;家庭孩子考取大学、专科分别给予800元、600元的奖励。今年以来,仅簸箕村委会根据村规民约发放老人高龄补助25人2.5万元,发放助学金2400元。以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有序规范又充满活力的基层民主管理民主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