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弘扬“七街革命精神”,宣扬“七街普法经验”

日期:2024/01/11   作者:   来源:    点击:

弘扬“七街革命精神”,宣扬“七街普法经验”

自从省委省政府作出在云南全省范围内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活动”以来,大姚县就将七街这块“革命老区根据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作为全县开展“”八五“”普法“占领普法至高点,守住普法主阵地,步入普法快车道”的重要区域来建设和打造。

七街是革命烈士赵祚传故居,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这里播种有红色革命的种子,积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宣传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就是省委省政府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对新任务,针对云南提出的一项法治建设新举措。将“七街革命老区”打造成全省普法强基补短板重点示范区,不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要求,更是省委省政府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的具体实践。在七街“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革命老区”开展普法,不既是对革命传统的继承,而且是对人民主权的悍卫,还是对发展文明成果的牢固。

在开展“八五”普法过程中,大姚县普法强基专项工作队身兼双重角色:一是做好红色革命宣讲员,弘扬“七街革命精神”;二是做好普法强基指导员,宣扬“七街普法经验”。

七街革命精神是: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仍然全心全意为人民解放事业辛勤工作,对党贵贞不渝,对革命信念坚定,敢为人先、不屈不挠、埋头苦干、创先争优的革命精神。

七街普法经验是(七条经验):为民服务零距离;普法零盲区;排查风险零遗漏;纠纷化解零积压;文明执法零差错;追踪普法零激化;诉调对接零上访。

一是为民服务零距离。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普法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因此,七街社区通过建立“歹立仁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开展“法律明白人”聘用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培训,将基层普法的末稍神经延伸到群众中,打通社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社区为民服务零距离。七街的普法便民服务家喻户晓,群众中传说着一句顺口溜“要问法律明白人,就找歹立仁”、“趣味普法不用猜,马上想到新七街”。

二是普法零盲区。结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网格责任区的划分,社区将辖区内的普法区划分为13个普法小区32个法律明白人联系32个普法小组,每个小区再以五户为一组形成联保。建立普法微信群,将全社区所有人员,包括在外务工人员在内,全部纳入群中,实现了普法对象全入群,普法零盲区。

三是排查风险零遗漏。除对“十一类”重点特殊人群众排查外,社区还对治安高危户,影响社会安全不确定户,婚姻家庭不稳定户,收入不稳定户,矛盾纠纷涉及户,信访暂息户,地质灾害户,务工不确定户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了排查,并建立了动态监测机制,时时跟踪反馈各类人群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做到排查横向到户,纵向到人,实现排查风险零遗漏。

四是纠纷化解零积压。今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社区五轮以来,排查各类纠纷26件,在村组化解纠纷26件,纠纷化解率达100%,做到第一时间就近、就地、就便化解,实现了纠纷化解零积压。

五是文明执法零差错。推进“三官一律一顾问”进社区进网格活动,开展“法律服务面对面”活动。每周一至周五到社区面对面开展法律咨询等服务。充分发挥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律顾问在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职能和专长优势,引进案件评查和研判“合议制”,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严格文明执法,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保证执法做到零差错。

六是追踪普法零激化。社区推行“户院调解+户院普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社区创新普法模式,采取普法走在调解前,“调解+普法”前后双带的工作模式,即“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普法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诉讼前,诉讼走在激化前”。由于追踪普法,步步跟进,确保每件矛盾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和途径解决,都能在降温和保险的可控范围处理,保障了矛盾纠纷和诉讼情感的零激化。

七是诉调对接零上访。为把矛盾吸附在当地,削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七街社区创新工作方法。创建性地提出和实践了“四说调解普法”工作方法,采取“摆在餐桌面上说、关起院门私下说、遵纪守法照样说、相互谦让明着说”的矛盾调解方法,确保“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零上访”目标的实现,切实将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七街七条普法经验,是在县委政法委,大姚县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指导组的正确引导下,结合长期的斗争经验,通过普法实践形成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服务性和规律性,是我们“长治久安”和“安居乐业”的重要法宝。

(撰稿:大姚县司法局 王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