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姚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保护立县,绿色产业兴县”战略,“两山银行”建设入选全国十大优秀案例,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属云南省首家“双冠县”。
逐绿前行,系统规划绘就生态建设“方略图”。强化规划引领。制定15年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5年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专项性规划。强化用途管控。划定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三区三线”,把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内,初步实现县城区城市开发建设控制线、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和生态控制线“一张图”。强化制度保障。围绕源头保护、损害赔偿等工作,制定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文件。
向绿而兴,分类治理织密生态环境“安全网”。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覆盖全县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及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监管,整合升级改造砖厂6家,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台。保护修复生态系统。严格执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低效林改造等一批重大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深入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地优化等重点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网络不断健全,森林覆盖率达66.49%。
以绿惠民,城乡协同打好生态生活“宜居牌”。全面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启动全县绿化美化十年规划编制,深入推进城乡绿美三年行动,分类打造绿美城镇、社区、乡镇、乡村、交通、河湖、校园、园区、景区示范点。全面提升县城品质。以美丽县城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国家园林县城等创建工作,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乡村绿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州级绿美村庄137个。
点绿成金,绿色转型擦亮生态产业“金名片”。护绿林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林产业,被命名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首家“国家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县”、云南省“一县一业”核桃特色县。育绿农产业。推进绿色农业、中彝医药产业发展,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成“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绿色食品产业基地147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3家67个产品。增绿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大姚是云南省12个太阳能资源最佳开发区之一、风能资源位居全省非高山站之首等优势,统筹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转绿文旅产业。主动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楚雄“四大走廊”建设,建成白塔公园等A级景区6个,石羊镇等省级旅游名镇2个,国家级丙级旅游民宿1个,成功创建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获评“云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