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高度重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目标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有力、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近期,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2021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结果,大姚县荣获“轻微变好”,为全国参加考核的810个县域中被评价为“轻微变好”的94个县域之一。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财政厅也联合公布了2021年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结果,大姚县再次荣获“轻微变好”等次,综合排名位居129个考核县(市、区)中的第五名。自2017年起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以来首次在国家级省级考核中同时获得该等次。


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以来,大姚县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一些成效,先后获评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0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坚持生态优先,勇担绿色发展使命。一是以高度的自觉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二是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大比拼”考核,建立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三是全县形成了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盲目决策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肃追责问责,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加大,属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压实。配合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调查核实工作,明确赔偿范围、赔偿主体及赔偿原则,对易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企业和个人形成了有效震慑。
二、守护绿水青山,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统筹处理好全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1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河流地表水蜻蛉河江底河大桥国控监测断面、渔泡江朵腊河底国控监测断面、万马河桂花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评价均为Ⅱ类,达标率100%;3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1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基本项目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要求。长江防护林人工造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项目深入实施,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自然湿地保护率等指标位居全州前列,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考核自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名列前茅。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开展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摸底调查,完成4台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改4个。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78.8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65家涉危废企业实现全过程监管,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190家医院实现全过程监管,医疗废物处置利用率100%。二是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99.58km²,占大姚县国土面积的32.22%。加强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17000公顷。完成国家水利普查名录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27条河流、86件水库的管理范围划定及公告工作,河湖岸线保护率为100%。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464万亩森林有效管护,113.9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56.97万亩省级公益林全面兑付生态效益补偿。争取国家储备林贷款1.9亿元,投资建设森林公园、道路防护林、林业生态保护等14个项目,森林县城创建载体基本构建成型。5.37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完成检查验收,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及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
三、注重人居环境提升,美丽城乡更幸福。以生态人居为基底,把生态理念融入城乡一体建设全过程,推进蜻岭河60公里、西河30公里系统治理,打造南永线、元祥线两条生态廊道,卫生城、园林城、生态城相融互促。一是建好一个中心城。围绕绿美大姚建设,建成以彝族文化为特色的彝绣园主题街区、以核桃文化为特色的核桃文化产业园街区、以儒家文化和盐文化为特色的西河印象商业主题街区,建成10个城市公园,获评“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二是建美一批新农组。启动以清“七堆”、用“六废”、造“五园”、治“四乱”为内容的美丽村组建设,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达标行政村40个、示范行政村6个。三是建亮一片示范带。以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流为载体,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高位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建成南永路“休闲观光”示范带,有序推进元祥路“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努力建成环百草岭“乡村旅游”示范带,城乡村组实现点线面全域美丽,美丽城乡更加宜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