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楚雄州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荐2022年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优秀教师的通知》要求,2022年5月23日,我局拟定从14个中心学校各推荐1名教师参加县级评选。通过学校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好中选优的方式,于2022年6月10日,按照《大姚县教育体育局推荐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评审工作方案》要求,抽取校长、学科专家、教师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9人评审组,召开评审会议,对申报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并报经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推荐六苴镇中心学校教师张彩学、石羊镇中心学校教师王树芬、昙华乡中心学校教师李明荣、金碧镇中心学校教师葛正辉4名教师为2022年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优秀教师。现将推荐教师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公示如下: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政治 面貌 |
出生 日期 |
参加工作时间 |
任教年限 |
工作单位 |
张彩学 |
男 |
彝族 |
中共党员 |
1967.09 |
1984.09 |
38 |
六苴镇中心学校 |
王树芬 |
女 |
汉族 |
群众 |
1968.05 |
1988.09 |
34 |
石羊镇中心学校 |
李明荣 |
男 |
彝族 |
群众 |
1968.12 |
1988.10 |
34 |
昙华乡中心学校 |
葛正辉 |
男 |
汉族 |
中共党员 |
1973.07 |
1992.07 |
30 |
金碧镇中心学校 |
公示时间:2022年6月15日至6月21日。在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对象有何异议,请书面或其它形式向县纪委县监委派驻县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或县教育体育局人事管理股反映,反映情况务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举报公示对象有违纪违法问题的,应签署或说明举报人的真实姓名、详细联系地址及联系电话,以便组织调查核实,组织将为举报人保密。
举报电话:县纪委县监委派驻县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0878-6222238;
县教育体育局人事管理股:0878-6222725。
附件:张彩学、王树芬、李明荣、葛正辉4名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大姚县教育体育局
2022年6月15日
附件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支粉笔写春秋
——楚雄州大姚县六苴镇中心学校张彩学先进事迹
心心在一业,其业必功,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2022年,是楚雄州大姚县六苴镇中心学校教师张彩学扎根乡村、从事教育的第38个年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张彩学老师以三尺讲台为主场,兢兢业业,勤勤肯肯,几十年如一日,不忘献身教育之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之使命,在教育教学一线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首首不平凡的歌。
一、率先垂范,以诚待人。1997年的9月,楚雄民族师范民代班毕业的张彩学被分配到六苴镇最边远红光村小学担任校长,那时的红光小学是一个只有三间小平房的村级小学,村子里的村民全部都是彝族,不通公路,不通电。开学第一天,两位年轻教师跟着张彩学从镇上跋涉了4个小时的山路来到红光小学,当两位年轻教师看到红光小学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扼杀着年轻人的心,两位年轻人都哭了。有过10年代课工作经历的张彩学深深的明白要留住两位年轻教师,让他们安心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当晚张彩学就和两位教师谈心,告诉他们“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我们的“心”是什么?就是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身处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从那时起,张老师从工作上和生活上对两位年轻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每当周末回家探亲时,张彩学就亲自护送两位年轻人到六苴镇,把他们送上班车;每当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时,张老师都会帮忙,教他们处理方法,给他们鼓励和勇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老师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任劳任怨,顾全大局,在学习、工作中为同事、学生树立了榜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两位教师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六苴教育的业务骨干,两位教师亲切的称张彩学为“师父”。
二、用心教书,潜心育人。张彩学老师常说:“只懂教书不会育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38年来,张彩学老师用爱与责任践行着“学校即家”的理念,用爱沐浴着农村的孩子。2001年,张老师被调到六苴镇外期地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长。一天,张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紧接着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老师,我不想读书了。”张老师很奇怪,这个学生在班上学习并不是很差,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接下来张老师就开始家访,在家访中得知小女孩来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之后,妈妈外出打工了,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她与妈妈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在家访回来的途中,张老师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没有家庭温暖的孩子多么需要爱呀!张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跟她聊天;当孩子缺乏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时,他就亲自掏腰包给她买;当孩子跟奶奶有了意见分歧时,张老师就及时跟孩子沟通,要孩子试着体谅奶奶……时光匆匆,转眼一年过去了,孩子变得懂事了,开朗了,真正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怀抱了。她自信、独立、上进,每次测验下来,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现在大学毕业了,在工作之余,还经常回到学校看望张老师,并常说:“张老师,感谢您对我的谆谆教导,当年您没有放弃我,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用爱心、真心和耐心教导我、帮助我,您的无私和关爱也一直激励我、鞭策我,您的师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三、教育扶贫,传递爱心。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张老师深知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家庭命运、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精准识别,张老师一边参与老师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核实辖区学龄儿童的入学情况,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健全教育扶贫档案。一边对其他教师进行工作安排和业务上的指导,针对六苴红光人口分布广、流动大、任务重、人手少的现状,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双河村委会黑尼么小组一个13岁脑瘫儿童,他出生时不幸患上脑瘫,不能直立,不能言语。为了能让足不出户的重度残疾孩子圆上求学梦。张彩学老师每个学期都亲自带领老师们跋山涉水,来到远隔几十公里的小山村,为常年瘫痪在床的孩子送教上门十多次。每次前去,因为该生地处偏远,家庭困难,都是张老师自己掏腰包为孩子带去一些吃的穿的。尽管孩子什么都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但他的爸爸妈妈说,只有看到张老师的身影,听到张老师的声音,孩子脸上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虽然送教的旅途令人疲惫,但只要想到那里还有一个特殊孩子正等着老师的帮助,他的心里都是激动的、幸福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付出是艰辛的,收获是丰硕的,38年扎根乡村教育,勤奋耕耘,先后多次获得了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其中,2004年9月,被中共六苴镇委员会 六苴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06年7月,被中共大姚县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12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管理工作者;2008年11月,荣获大姚县教育局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2011年9月,被中共大姚县委 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2012年3月,被大姚县教育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10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2014年5月,被大姚县教育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7月,被中共六苴镇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9月,被中共楚雄州委员会 楚雄州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7年11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18年9月,被中共六苴镇委员会 六苴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乡村教师奉献奖;2019年9月,被中共六苴镇委员会 六苴镇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20年9月,被中共六苴镇委员会 六苴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乡村教师奉献奖;2021年9月,被中共六苴镇委员会 六苴镇人民政府表彰为最美乡村教师。
三十八年春风化雨,情洒教坛不言悔;三十八载恪尽职守,践行志业显忠诚。张老师说“我在乡村学校从教38年,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看到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成才,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成为国家的栋梁”。38年来,张老师用行动和成绩诠释着“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用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谱写了一曲当代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赞歌
春风化雨育桃李 润物无声满芬芳
——楚雄州大姚县石羊镇中心学校王树芬先进事迹
王树芬,女,1968年5月生,1988年9月参加工作,现年52岁,汉族,专科学历,高级教师,1988年9月参加工作,34年的风雨历程中,她一直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如春风化雨般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一、蹒跚学步育人路
1988年9月,高中毕业的她只身一人来到较边远的大姚县石羊镇潘家小学代课。当时,学校在一座破庙里,屋里阴暗潮湿,教室和宿舍就在一处,她一边学习教材教法,一边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给村民上扫盲班,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那时,因为家庭贫困和人们对学习知识的意识不强,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上学,许多优秀的学生初中都没有毕业,就被迫回家务农。于是她便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反复宣传读书能够改变孩子的前途,也能改变家庭贫困的道理,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慢慢地改变着村民的意识。尤其是中途辍学的一女同学,王老师通过几次家访之后知道了她因家里没有钱供她上学,父母觉得回家可以帮忙干活,减轻家里的负担。王老师通过反复多次家访,终于感动了孩子家长,愿意让孩子接着读书,现在她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了。
二、坚定步伐攀登路
8年的代课生涯一晃而过,由于自身的努力,1995年9月,她考起了楚雄民族师范学校读民代班,一年后,她毕业分配到大姚县石羊镇岔河小学任教。她先后在石羊镇多所学校任教,不论在何地,身处何种环境,她总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以超乎想象的耐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但仍有极个别的孩子气得她直抹眼泪。班上一男同学经常言语伤人,动手动脚,甚至还顶撞老师,王老师把他带到宿舍,没有责骂他,只是“请”他帮忙倒杯水,这时他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但还是照王老师说的做了,当他把水杯端给王老师后,王老师对他说了声“谢谢”,并与他用心交流,渐渐的他变得喜欢与老师接近了,王老师又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让他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且言语、行为也变得规范了。看到孩子的这些变化,更加坚定了她扎根乡村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三、兢兢业业奋斗路
2007年8月,她积极响应石羊镇党委、石羊镇人民政府和中心学校的号召,到距离石羊镇28公里的石羊镇坟箐小学任教,承担六年级的教学工作。这一年,全校11个老师中只有她一个女教师,面对泥泞而又崎岖的道路,面对满口彝话的孩子,她毅然决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为了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她放学后就请其他老师用摩托车带她去做家访,帮学生补落下的课程,每次都是很晚才回学校。班上一个女同学语文成绩优异,但数学成绩却很差,因为数学成绩的原因,导致她不愿意上学了。王老师知道这个原因后,就每天晚上到家里帮她补数学,帮她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高高兴兴的回学校读书了,现在已经大学毕业,成功走入建设祖国的行列中。此后,她在石羊镇中心完小任教,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要学校安排,她便毫不推脱,坚决接受任务。她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好评,一提到她的名字,许多家长便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
四、挑战自我责任路
由于工作需要,2019年9月,她被聘任到大姚县石羊镇中心幼儿园担任园长职务。全新的岗位,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对于年近50的她,是极大的考验。为了尽快熟悉幼儿园的工作,她加强对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学习“课程游戏化”理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以致用。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她带领全园教职工齐心协力,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打造了都需要石羊盐文化体验馆,传承石羊盐文化;打造石羊特色小吃小土饼体验区,让孩子们自制小土饼,体验生活的乐趣;打造了蚕桑文化体验角,让孩子们认识蚕的生长过程和生命的奇妙,体会劳动的快乐。通过三年的努力,石羊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办园水平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于2022年1月,被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幼儿园。
五、育得桃李芬芳路
付出是艰辛的,收获是丰硕的,34年扎根乡村教育,勤奋耕耘,先后多次获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其中:1991年8月,被中共大姚县委 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扫盲工作者;1999年8月,被中共石羊镇党委 石羊镇人民政府表彰为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8月,被中共石羊镇委员会 石羊镇人民政府表彰为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8月,被中共石羊镇委员会 石羊镇人民政府表彰为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2007年12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班主任;2009年8月,被中共石羊镇委员会 石羊镇人民政府表彰为教学质量三等奖;2014年9月,论文《让教育充满爱》获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优秀奖;2015年8月,被中共石羊镇委员会 石羊镇人民政府表彰为教学质量二等奖;2015年11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16年8月,被中共石羊镇委员会 石羊镇人民政府表彰为教学质量二等奖;2016年9月,被中共大姚县委 县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6年11月、2017年10月、2018年9月,连续3年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18年9月,被中共石羊镇委员会 石羊镇人民政府表彰为教学质量二等奖;2019年9月,被中共大姚县委 县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班主任;2020年9月,被大姚县教育体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21年9月,被中共石羊镇委员会 石羊镇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21年10月,被大姚县教育体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22年1月,被大姚县教育体育局授予“大姚县第二届骨干教师称号”。
34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过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幸福和喜悦。面对美丽的石羊镇中心幼儿园,面对健康活泼的孩子们,她真心地感受到,工作是繁忙的,也是充实的,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她仍将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追求去面对挚爱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个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的人民教师。
不忘初心 立志教坛绘春色
——楚雄州大姚县昙华乡中心学校李明荣先进事迹
李明荣,现任教于楚雄州大姚县昙华乡最边远的菜西拉小学,是一名高级教师。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已经在高寒山区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4个春秋。在34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教育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党的教育事业,谱写着无悔的青春诗篇。
一、扎根家乡,辛勤耕耘
1988年,他踏上了家乡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被分配到昙华乡最边远的向阳村小学代课,这里不通公路、不通电、村落分散,学校是三间土墙瓦屋面的平房,已破败简陋,晚上睡在屋里可以数星星,原来村子里的小朋友到12里外的另一所学校走读。后来村民告诉他,虽说是学校其实是村里闲置的老房子,但他没有失望与灰心,几次三番到村公所汇报和协商,告诉小孩读书的重要性,学校要尽快办起来,村里被他的热情和责任心感动。召开村民大会,大家献计献策,出工、献料,不到一个月,一所崭新的学校就屹立在眼前。他一边和乡亲们动手修房子,一边做适龄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和他们拉家常。经统计共有适龄儿童30人,比原来走读的多出三分之一,他又动员家长拼来一些桌椅。一有空就家访,成为村民们的知心朋友,做到了30个小朋友全部入学。后来还办起了夜校扫盲班,白天教学生,晚上在煤油灯下教青壮年扫盲班。经过两年的努力,28名青壮年经上级考核全部合格脱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1992年一、三、四年级复式全乡教学质量第一名,30名学生无一人辍学和流失,在那个年代能做到无学生流失极其不易。他深深地感到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二、关爱学生,爱心施教
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教育事业看得神圣无比。1995年9月,他楚雄民族师范民代班毕业,回乡后被分配到昙华乡最边远的菜西拉完小任教兼学校教导主任。菜西拉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群众无心供子女读书,时不时就有学生不读了,各年级都有这一现象。特别是他们班的一个女同学,学习成绩也不错,无论怎么做工作就是不回来读。于是他一次又一次进行家访了解原因,原来家长认为女孩读书没用,大了就嫁人了。他就把古代到现在无数成功女士的故事讲给家长听,不厌其烦地做家长的工作,看着李老师这样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家长终于同意把女孩送回学校。此后,这位女孩安心读书,勤奋好学,考取了大学,成为菜西拉村委会第一位大学生,毕业后还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菜西拉完小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五天都吃住在学校,作为老师,他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孩子们的生活情况,给孩子们当好校园里的父母。叮嘱他们怎么饮食更健康,告诉他们随着气温变化增减衣服,晚上一遍遍夜巡提醒他们早点休息。从此一批又一批的小朋友们带着父母的期望、怀着自己梦想走出菜西拉,奔向美好的未来。
三、乐于奉献,任劳任怨
在34年的教学生涯中,当了30年的班主任,始终在教学第一线。从工作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2015年9月,因工作需要,中心学校领导找他谈话,把他从乡政府所在地调到本乡最边远的菜西拉小学任校长。他服从组织决定,及时收拾行囊,奔扑新的工作岗位。在学校管理上,他始终把制度的建设放在第一位,首先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在教学上他尽心尽力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从不上随意课。上课前,他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用书,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力求吃透教材。上课时,认真讲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课后总是及时地反思这堂课的优点与不足,认真地记录下来,对学生的作业他总是认真批改,并及时写好批改记录。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表扬,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补救。2015至2016学年他包班的二年级学生成绩在全县统测中及格率100%,优秀率100%。
四、默默耕耘,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工作上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34年中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表彰过20多次,其中,2011年9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2015年9月,被中共昙华乡委员会 昙华乡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6年9月,被中共大姚县委员会 大姚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最美乡村教师;2017年9月,被中共昙华乡委员会 昙华乡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班主任;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18年9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19年9月,被中共昙华乡委员会 昙华乡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班主任;2020年9月,被中共昙华乡委员会 昙华乡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34年来,他所带过的班级没一个学生流失和辍学,也没发生过一件不安全事故,学生家长交给他而放心,受到了社会、家长、领导的一致赞誉。
农村这片教育的园地就是他心灵的栖息地,台湾作家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岁月更迭,韶华易逝,转眼已过去三十四年时光,扎根在乡村的田园,一路走来,虽然路途并不平坦甚至有跌倒和伤痛,但是他始终快乐面对。
扎根乡村 爱洒教育
——楚雄州大姚县金碧镇中心学校葛正辉先进事迹
葛正辉,男,汉族,1973年7月生,专科学历,大姚县金碧镇龙林社区葛家湾村人。现在是金碧镇施永屯小学的一名教师。他1992年6月从楚雄州大姚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大姚县铁锁乡、石羊镇、金碧镇从教,已在乡村耕耘30个春秋,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书写着乡村教师这一普通而又崇高的职业,真正做到了扎根乡村、爱洒教育。
一、矢志不渝,忠诚事业
葛正辉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来不做、不说任何违背党的纪律、有损党员形象的言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鞭策自己朝着“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而努力。在30年的从教生涯中,他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将这一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他爱岗敬业,工作勤勤恳恳、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对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热爱和关心每个学生,为人正直,待人宽厚,无论承担什么岗位的工作,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关爱学生,循循善诱
葛老师说:“做一名好老师就要一心一意地爱孩子,而作为党员教师,这种爱更应该无私、执著。”而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到过贫困山区铁锁乡拉巴小学、铁锁乡永和完小任教以及半山区石羊镇坟箐完小、石羊镇郭家完小任教,他始终坚信“爱”是教育的纽带,是沟通的桥梁。在贫困山区,山里的孩子生活条件艰苦,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证每一名适龄儿童顺利入学,他曾经多少次翻山越岭,走遍崎岖小路,反复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听不懂当地的彝族语言,他就让学生当翻译,久而久之,他已经能和当地村民简单地进行交流了。1994年他在铁锁乡拉巴完小任教期间,班里有个男生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父母离异,父子俩相依为命,经常缺课,几近辍学,葛老师多次家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从微薄的收入中为孩子垫交了书费,资助他顺利读完了小学,后来孩子考上了大学,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在施永屯小学,他是校长,班里有个男生三年级时得了“肾病综合征”,家里倾尽所能带他到楚雄、昆明治疗,总是三天两头地请假,半年下来,家里积蓄耗光了,学习成绩下降了,学生晖本人也产生了怕上学的心理阴影,葛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家访做工作,倡议全体师生为学生捐款献爱心,后来病情好转,也走出了心里的阴影,继续完成学业。葛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孩子的喜爱,学生们也因此爱上了读书,没有一个孩子辍学。
三、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30年来,葛正辉老师一直坚持在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工龄30年、年龄即将步入“50”后的老教师,很多都面临精力、体力不足的问题,很多都会选择从事工作压力小的工作而“退居二线”,但葛正辉老师是一名有责任担当的人,现在仍然承担着施永屯小学校长的重担。施永屯小学只有教职工9人,7人年龄50岁以上,学校有一至四年级4个班,学前教育大、中、小各1个班,总计有7个教学班。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各种工作葛老师都必须亲力亲为,特别是近年来每年都开展“四核查三比对”工作,由于施永屯小学所在的龙林村委会是大姚县人口排名全县第一村社区,全村人口有6000多人,要核实清楚全村的适龄人口基数,核查清楚每一位适龄人口的就学情况,工作难度非常大,葛老师总是亲自带领全校教职工走村入户逐一核查落实,每年都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葛老师工作勤恳,但生活上却历经坎坷,2019年4月,葛正辉70多岁的岳母因病去世,岳父因伤心过度,外出时意外摔下山崖,脊椎受损,多次到楚雄、昆明住院医治,至今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女儿大学毕业在家待业,儿子在幼儿园就读,妻子又身处农村,本来在县城打工,但为了照顾老人只能辞掉工作。尽管面临工作和生活双重巨大压力,但是葛正辉老师没有因此而退缩,仍然以顽强的毅力、饱满的激情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在全镇的前列。他常说:“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无怨无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葛老师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1997年9月,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园丁奖;2002年10月,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 金碧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为先进教导主任;2003年9月、2004年9月、2005年9月、2006年9月,连续4年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 金碧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07年12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2008年11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教学质量三等奖;2010年9月,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 金碧镇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教师;2011年5月,被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会表彰为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2011年9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2011年9月,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 金碧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导主任;2013年3月,被中共大姚县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0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 金碧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优秀教导主任;2014年9月,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 金碧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5年9月,被中共大姚县委员会 大姚县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6年11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17年7月,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10月,被大姚县教育局表彰为先进教师;2018年9月,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 金碧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9年7月,被中共大姚县教育工作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9月,被中共金碧镇委员会 金碧镇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被大姚县教体局表彰为先进教师。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在教育的这片热土上,他已辛勤耕耘了30年,肩挑重担,默默前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他成为一个立志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人,在教育这块平凡而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