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乡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有形有感有效实施“三项计划”,多措并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青少年交流计划。一是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按照“分学段、抓融合、全覆盖”的工作思路,依托“红领巾爱学习”队课等形式,面向全乡八个行政村的各族青少年讲好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二是主题活动走深走实。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等重大时间节点,以主题队课、班会等形式扎实开展“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教育60余场次;举行实践活动、经典诵读展演、文艺演出等系列主题活动20余场次。三是红色血脉赓续传承。结合“我们的节日”,依托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各类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学先锋”“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非遗进校园、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100余场次,不断厚植各族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四是促进青少年跨区域交流。近年来,与云南广播电视台携手开展5期“筑梦之旅”教育帮扶公益活动,带领560余名山区学生走出大山看世界,全乡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转变,中考普高上线率达到了63%。让各族青少年突破时间、地域等限制因素,玩在一起、学在一起,在交流中把握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多措并举推动互嵌式发展计划走深走实。一是深化思想宣传嵌入。以乡宣传平台为基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专栏1个,及时刊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内容,并动员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奖竞答等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次。利用悬挂横幅、入户宣传、文明实践等形式,面对面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利民惠民政策、民族理论政策等,累计悬挂横幅6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宣教氛围。二是着力深化居住空间嵌入。因地制宜、多措举措,对生活在条件恶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远离集镇、基础设施落后的各族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落实地质灾害避险集中搬迁,年内新建集中安置点1个,安置群众102人,引导各族群众互迁式居住生活。打造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按照逐级布局的架构,每个村都实现标准化惠民服务流程,能及时了解各族群众需求、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精细、暖心的“嵌入式”服务,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挖掘特色亮点,以农旅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5平方公里公园风景区,围绕“讲核桃故事、观核桃美景、品核桃美食、住核桃民宿、攀彝州高峰”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以古树核桃森林为人气焦点,挖掘特色彝族文化和乡村民俗文化,着力建设核桃森林康养基地,打造“核桃园林观光体验+核桃森林康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开发综合体,让千年古树核桃林焕发出蓬勃生机,美好悠久的“核桃故事”经久相传。设计开发古树核桃拍卖微信小程序,通过古树核桃网上拍卖认购方式,吸引游客参与核桃中耕管理、采摘、清洗、烘烤、核桃美食制作等过程。依山、依水、依古核桃树,建盖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核桃民宿6套,野外露营帐篷房4顶,修建大约500平方米的核桃森林露营地,既可以赏千亩核桃森林风光,又可以听千年核桃故事,还可以品尝具有民族特色、生态绿色、美味营养的核桃宴,让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来到三台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也让旅游发展更多惠及各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