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信息 >> 部门动态 >> 正文

大姚县农业农村局:坚守安全底线 彰显执法温度

日期:2025/10/21   作者:   来源:    点击: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大姚县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以常态化监管筑牢安全屏障,以规范化执法压实主体责任,同时兼顾执法温度,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精准巡查排查,锁定问题隐患。大姚县湾碧乡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大姚县芒果种植的核心产区之一,当地芒果产业已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柱产业。为切实保障芒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大姚芒果”的品牌信誉,大姚县农业农村局将该区域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建立了“日常巡查+专项抽检+重点监测”的立体化监管机制。

在2025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样工作中,执法人员深入湾碧乡纳那村委会新村小组,对当地种植户周xx的芒果种植地进行现场巡查。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抽样规范,在种植地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芒果样品,共抽取3kg,所抽样品代表基数为200kg,并当场制作抽样笔录,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后,立即将样品送至云南同川农业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专业检测,全程确保抽样程序合法、过程规范、样品真实。

严谨调查取证,明确违法事实。一是检测结果凸显问题。检验报告显示,周xx种植的芒果样品中戊唑醇含量为0.33mg/kg,而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水果中戊唑醇的限量值仅为0.01mg/kg,该样品戊唑醇残留量远超标准限值,单项判定为“不合格”。此检测结果表明,当事人种植的芒果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若流入市场将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三是深入调查固定证据。针对检测不合格的结果,大姚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立即启动立案程序,组建专项办案小组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办案人员通过现场勘验、询问当事人、核查农药购买及使用记录等方式,全面核实违法事实。经调查确认,当事人周xx在芒果种植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使用了含有戊唑醇成分的农药,但未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和遵守农药间隔期,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四是精准适用法律条款。当事人周xx在水果生产中不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农药的行为,违反了《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之规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予以处罚。

兼顾法理人情,落实柔性执法。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办案人员秉持“过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考量。经查实,当事人周xx系一般芒果种植农户,且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其种植芒果主要用于家庭增收,此次违法行为系初次发生。同时,在执法人员发现问题后,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说明农药使用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对未销售的芒果进行封存,有效避免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危害后果较为轻微且已及时纠正。

大姚县农业农村局依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第七条第一款“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轻微并自行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属特别轻微违法行为。对此类行为,应当以教育为主,不予处罚”之规定,结合当事人的特殊身份和违法情节,经集体讨论决定,对当事人周xx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同时,执法人员现场向周xx详细解读了《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放了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手册,手把手指导其规范使用农药的方法和剂量,引导其树立“安全种植、诚信经营”的理念。

以点带面提升,筑牢安全防线。此次案件的处理,既彰显了大姚县农业农村局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执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为后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常态化监管是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大姚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深化“网格化”监管模式,加大对重点产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的巡查抽检力度,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精准化普法是提升主体意识的核心。此次案件暴露出部分农户尤其是脱贫户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掌握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后续,将针对脱贫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不同群体,加强普法宣传和技术培训,通过案例讲解、现场实操、发放资料等形式,让农户真正懂法律、明规范、会操作,切实提升其主体责任意识。三是柔性化执法是实现双赢的有效路径。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规范行为才是根本。在执法过程中,既要坚守法律底线,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又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自由裁量权,将教育引导贯穿执法全过程。通过“法理+情理”的柔性执法,既能让违法者认识到自身错误,又能感受到执法温度,从而主动规范生产行为,实现“执法一次、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