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姚县审计局、县国资委联合印发《大姚县审计监督与国资监督贯通协同工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审计机关与县属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加强工作协同、推进问题整改、强化结果运用、指导监督内部审计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促进审计监督与国资监管的相互贯通,助推县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办法》明确,县审计局、县国资委依托各自监督职责、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的互补性,构建工作协作、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促、内审共督等协同机制,实现对国有企业监管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机制。县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股与县财政局国资股负责国资监管与审计监督协同的对接联系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召开协同工作会议。县审计局在制订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阶段,就县属国有企业的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和审计重点等事项征求县国资委意见。县国资委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意见建议,向县审计局介绍并提供涉及县属国有企业的有关情况; 县审计局实施县属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县国资委参加审计进点会和审计结果反馈会。二是建立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县审计局将县属国有企业相关审计报告抄送县国资委,县国资委在职责范围内积极有效运用审计结果,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县属国有企业相关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国资委将对县属国有企业的专项检查核查等情况抄送县审计局,县审计局根据国资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加强研判并及时将重大问题纳入审计关注重点。三是建立审计整改及责任追究机制。县审计局、县国资委共同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推进整改任务落实到位;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县属国有企业,可实施联合督办,按照相关制度及程序要求开展工作约谈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四是建立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协同机制。双方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协同,指导县属国有企业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共同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