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大农字〔2021〕52号 签发:李红亮
对大姚县十七届六次会议第104号建议的
答复
李必兰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农村非贫困户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已交我单位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大姚县贫困人口多,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55户38188人,贫困人口数居全州第二位,且居住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沿金沙江(环百草岭)地区,发展条件差。历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对贫困地区十分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全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2019年县财政整合投入涉农资金达3.16亿元。但对于非贫困户中有经济头脑、有想法、愿意发展产业中的低收入户,产业扶持力度有待继续加强。
虽然2020年大姚全县已经整体脱贫摘帽,但还继续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党委政府下一步还要扎实开展“一平台、三机制”的脱贫巩固提升工作,对各乡镇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边缘户要求时时进行跟踪监测,一旦出现返贫风险,立即采取帮扶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我局将围绕深化“四个不摘”,着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深化责任落实。 在现有责任体系框架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发乡村干部特别是村“两委”成员想干事的工作热情,把工作真正延伸到基层、到群众,保证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能够第一时间反馈传达,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二是建立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建立住房安全、 饮水安全等方面的长效化管理机制,确保始终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从产业项目、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着眼,构建研究建立防致贫、防返贫方面的长效机制;三是继续抓好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以青贮饲料种植为引导,带动群众种植结构调整。引进屠宰加工销售体化的龙头企业,形成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体化的产业链条,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和生态扶贫项目建设,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四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加大现有扶贫资产收益向村集体倾斜力度。鼓励村集体依托现有扶贫产业,发展集体产业, 为群众平等享受公共资源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五是抓好扶贫资产规范化管理。制定出台《扶贫产业项目后续经营管理指导意见》,在合同履约、抵押担保、收益比例、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
在此,十分感谢你们对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对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的支持,希望今后继续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姚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3日
联系人:李勇。
抄送:县政府办,县人大选联工委办公室,李必兰等代表
大姚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7月13日印
(共印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