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姚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98号提案的答复
史绍明委员:
你在政治协商会议大姚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提案,已交由我局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工作,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一是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投入1200万元实施了文化馆搬迁提升改造,并在文化馆开设民族文化展厅,全面展示群众生产生活的历史变迁和在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投入250万元,实施了昙华乡昙华村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石羊镇石羊村乡村旅游富民工程、赵家店镇紫丘村民族特色旅游村等项目建设。三潭瀑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第四批专项债券项目,总投资 5.34亿元,已到位第一期1.5亿元专项债券资金。三潭瀑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会进一步带动赵家店镇发展和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二是抓文化惠民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创建,做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年均文化馆服务群众7000人次,图书馆服务读者70000人次,核桃博物馆服务接待参观群众28000人次。不断推进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工作。投入资金97万元配置了相关设施设备,建立了县级总 馆,12个乡镇分馆,30个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实现全县区域“一卡通”书刊通借通还,文化馆图书馆同步建设使用总分馆运营监控管理系统、人流量统计系统、监控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县乡文化场馆数字化、便利化和免费开放水平。规范城乡业余文艺团体管理,制定出台了《大姚县城乡业余文艺团体管理办法》,强化文艺团体登记备案、活动开展等监督指导,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三是抓文化品牌打造推进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围绕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扫黑除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爱国卫生“7+3专项行动”宣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年均开展文艺演出300余场次。编创录制疫情防控宣传视频,彝族说唱《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彝族阿苏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通过文旅大姚等融媒体平台向广大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编排小彝剧《乡里乡情》、《文明新彝村》,花灯歌舞《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就是好》,歌舞《十九届五中全会放光芒》等一大批艺术作品并在全县展演,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各民族和睦相处;编排快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被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采用;大型彝剧《马樱花又开》获第六届马樱花文化艺术二等奖;大型革命题材情景剧《赵祚传》在全省党员教育视频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文艺类节目三等奖。编排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山乡乐汇》代表楚雄州组队参加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获得“彩云奖”金奖,大姚彝剧《放羊人》荣获“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示范奖”。四是抓保护促进文化传承发展。持续打造大姚“四节”(农民丰收节、孔子文化节、核桃美食节、彝绣文化节)、昙华彝族插花节、湾碧傣族傈僳族“窝巴节”、三台彝族赛装节、赵家店彝族火把节等十大民族文化活动。修复了大姚白塔、妙峰德云寺、石羊孔庙、锁水塔、文笔塔、石羊南塔、龙山祖师墓、古盐井、昙华石刻等文物保护单位,编辑出版《大姚文物》《蜻岭匠心》,昙华山省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申报成功。目前,全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7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项(大姚白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妙峰德云寺、石羊文庙、庆丰盐井遗址、赵祚传烈士墓),州级文物保护单位6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项。有馆藏文物41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4件、国家三级文物7件,文物门类齐全,数量较多。有非遗保护项目60个,其中国家级2项(大姚彝剧、梅葛),省级3项(昙华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插花节》、石羊筒子锅煎盐技艺),州级16项。2020年发放传承人补助经费29.4万元。通过文物保护、非遗项目传承,有力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带动了彝族刺绣、彝族医药等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了咪依噜、纳苏等彝族刺绣品牌、金沙傣族火草筒裙服饰品牌、金碧制药彝药品牌。五是抓文旅品牌创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托大姚县“咪依噜的故乡、彝剧的诞生地”底蕴深厚、神奇古老的彝族文化,激活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才艺展示与旅游的深度嵌入,以文旅品牌创建带动民族地区旅游持续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大姚县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石羊古镇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省级旅游名镇、云南省首批命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0个特色旅游小镇之一;昙华山创建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生态之乡”“云南省风景名胜区”“彝剧的诞生地、咪依噜的故乡”,申报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县城西河印象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昙华松子园村创建为省级旅游名村,龙街美泗村、桂花塔苞谷么村、三岔河荃玛箐村、三台乡三台社区创建为旅游扶贫示范村,三台社区、桂花自必苴和三岔河荃麻箐、金碧镇涧水塘创建为旅游名村。六是抓人才培养推进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机制,配齐全县 12 个乡镇文化站专兼职人员 27人、村(居)委会文化辅导员129人,从2014年起将全县129个村级文化辅导员每年每人1200元的补助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组建城乡业余文艺团体85支,年均开展文化演出活动110场次。定期组织三馆一站工作人员、非遗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文化工作业务培训,对花灯、梅葛、彝剧表演文艺骨干进行技能培训。彝族青年李蓉顺携彝剧经典唱段,代表中国彝剧参加由中宣部和国家文旅部举办的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7个剧种代表全国348个剧种演出了开场节目《百戏贺岁》,将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彝剧展现在全国性的艺术舞台上。2020年在上海举办脱贫攻坚专题摄影展,2021年举办脱贫攻坚专题摄影展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大姚县文化和旅游局乡村文化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传承保护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三是推进公共文化资源重心下沉。充分整合各类群众文艺资源,统筹开展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文化展览等文化服务,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四是依托大姚县古老、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旅品牌创建推动旅游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创新。五是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利用率,切实建、管、用并重,使农村文化设施建得好、用得好。扎实推进文化进乡村活动,探索建立与学校、社会组织等方式开展文化活动模式。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巩固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水平。
在此,感谢您对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向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工作,共同推进全县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
(联系人:王建梅 电话:0878-6222311)
大姚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