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一、学党史,重调查。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通过学党史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史中汲取智慧,进一步筑牢对党的统计事业的坚定信念,讲好学习教育的“统计故事”,发出学习教育的“统计声音”。1930年5月,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主席通过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红色政权的理论,初步形成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党史告诉我们统计调查的永恒精神财富是“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科学严谨、认真细致”。
二、回顾县统计发展史
既然是说史,也回顾一下我县统计局的历史。一是机构设置情况。50年代县政府有兼职统计员、60年代县革委生产组设置有计划统计小组、70年代在计委设有统计科,1981成立县统计局,期间1995与计委合并称之为计统委,1997年1月恢复设置统计局。二是技术手段情况。50年代算盘,60年代算盘和计算尺,70年代算盘和手摇计算机,80年代算盘、计算器和计算机,90年代计算器和计算机(1994推行7+1套表),21世纪以来计算机、联网直报(2009试点,2011全面推开)、数据无线采集终端、云计算、大数据普遍应用,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三是统计方法情况。50-70年代,一直采用苏联模式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和部门净收入,1985以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MPS模式向SNA(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模式转变,核心指标是GDP和行业增加值,1992年SNA颁布并在全国推行,在2002、2016从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和范围、基本分类、基本核算指标和核算方法等五个方面对对以前体系进行了修订。
三、尊法规、强服务
通过学习党史和统计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两点感悟:
一是要依法治统。首先,有信仰。一个法学家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作为统计执法者,理应成为统计法律信仰的模范。要树立价值取向,在深刻理解统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自觉将统计法律法规置于心中最高地位,将捍卫统计法律法规施行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作为检验执法工作得失的唯一标准,始终牢固树立尊重法律规范、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统计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统计法是万万不能的。其次,知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次数最多(55次),态度最坚决。他深刻指出,统计数字造假,不仅误导决策,而且透支党和政府公信力,还成为国际上唱空唱衰我国经济的把柄;大跃进统计造假放卫星殷鉴不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从源头上遏制“数字上的腐败”;必须从上到下、自始至终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这些重要论述,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既从治理国政、党风政风高度深刻揭示了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严重危害,又指出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根本方法和基本路径。再次,守规矩。《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的“26个不得”,是政府、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及统计人员,统计调查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循的统计法律底线和基本准则。
二是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职能
因时间关系,这里主要强调发挥统计咨询职能。要充分发挥统计“参谋部、晴雨表、信息窗”的统计咨询职能作用,积极作为、开拓创新,以高质量的统计服务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围绕“六稳”“六保”抓信息分析,强化统计监测服务,结合目标决策需求,进一步强化监测手段,树立统计服务的主动意识和前瞻意识,重点跟踪和动态监测经济形势的变化,更加敏锐地从数据变化中发现苗头性、规律性和趋势性的问题。
2.围绕核心指标提出统计预警。深入开展统计分析和预警预测,及时反映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分析疫情后时代对全县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3.围绕年度目标进展,强化统计监督职能能。密切关注全国、全省经济形势,关注各项年度工作目标进展情况,认真做好对经济运行数据信息的分类监测和分析,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市场供需变化,提出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